海风的咸腥气似乎还在鼻尖萦绕,马车又载着芷兰堂的四人驶向了青山环抱中的另一处——南国闻名遐迩的“百果林”。
据传此地气候温润,汇聚了南北多种奇珍果树。
“锦书姐,你说那‘百果林’真有上百种果子?”墨竹扒着车窗,望着越来越苍翠的山峦,满眼憧憬。
“名头嘛,总有点夸大。”锦书嘴上这么说,眼里也闪着光,
“不过听说确实有不少稀罕物,像什么佛手柑、无花果、甚至还有南洋来的番石榴!
咱们开药铺的,多见见这些天生地养的果子,没坏处!”
冬梅抱着个小竹筐:“俺我了布袋,要是果子好,带点回去给街坊娃儿们尝尝鲜。”
林芷微笑听着,心中也充满期待。本草世界中,果木之属,大多药食同源,说不定此行又有收获。
马车在山脚停下,一条蜿蜒的石板路通向林木深处。
刚走进林子,一股混杂着清甜、微酸、浓郁果香的独特气息便扑面而来,比任何熏香都更让人心旷神怡。
“哇!好香!”墨竹深吸一口气,像只小狗似的嗅着,“好多味儿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快看!那树上的果子像小灯笼,金黄金黄的!”锦书指着不远处一株挂满橙黄色、表皮疙疙瘩瘩果实的树。
“那是佛手柑。”
林芷走近细看,“气芳香,味辛、苦、酸。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晒干了切片入药或泡水,都是极好的。”
她轻轻抚过一枚低垂的果子,清凉的柑橘类香气越发明显。
再往里走,一片挂满深紫色、纺锤形果子的树林吸引了她们。果子表皮光滑,在阳光下泛着紫黑色的光泽。
“这果子样子怪,能吃吗?”冬梅仰头看着。
“这叫无花果。”林芷摘下一个熟透微微裂口的,轻轻掰开,露出里面粉红诱人的细小籽实,
“别看它不开花就结果,性子甘平,能润肺止咳,清热生津,还能健胃清肠。鲜吃、晒干入药炖汤都好。”
她将果子分成几瓣,递给姐妹们。
墨竹迫不及待咬了一口:“唔!好甜!糯糯的!”
锦书细细品味:“甜是甜,后味有点淡淡的青气。”
冬梅则看着掰开的果子内部结构,憨憨地说:“这瓤儿晒干了,泡水喝指定滋润!”
穿过一片叶子宽大的芭蕉林,眼前豁然开朗。
几株枝干虬结、挂满青绿色或淡黄色卵形果子的树格外引人注目。果实表皮有些粗糙。
“番石榴!”锦书认了出来,“听秦掌柜提过,南方来的稀罕果,他进过干的,卖得可贵!”
林芷点头:“番石榴性温,收敛止泻,对拉肚子有奇效。鲜果酸甜,叶子和未熟果晒干了就是治痢疾的要药。”
墨竹看着枝头青绿的果子,咽了咽口水:“这……能尝尝吗?看着有点涩……”
“摘个熟透发黄的!”林芷笑着指了一个。
墨竹小心地摘下一个黄澄澄的,学着林芷的样子掰开,露出粉红或白色的瓤。
她咬了一口,眼睛眯了起来:“嘶……酸酸甜甜的!好吃!”
她忽然想到什么,眼睛一亮,“姑娘!这酸甜味儿,跟咱们药铺里缺的那味‘山楂’是不是有点像?
要是晒干了磨粉,能不能当‘山楂’的代用引子,给那些脾胃弱怕酸的小娃儿开胃?”
墨竹这突如其来的联想,让林芷和锦书都一怔。
“代山楂?”锦书思索着,“山楂是酸了点,好多孩子嫌酸不肯吃。这番石榴味儿更柔和些……”
林芷拿起墨竹掰开的另一半番石榴,仔细嗅了嗅果肉和芯:“气味清香,酸味较山楂温和,甜味更明显,确实少了几分山楂的峻烈。
性味功效虽有差异,但取其酸甜开胃之性,作为小儿健脾开胃药膳的引子,或可一试!”
她赞赏地看向墨竹,“墨竹,你这鼻子和脑子,越来越灵光了!”
墨竹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嘿嘿,就是觉得它味儿好,吃着顺口,娃儿们肯定更喜欢!”
冬梅则默默走到一棵树下,捡起几个自然掉落、已经干枯开裂的棕色坚硬果壳,敲了敲:
“这壳子真硬实!姑娘您看,能不能磨光了,当小香料盒子?或者捣碎了当垫料?”
林芷接过一看,是无花果的老果壳:“这壳子木质坚硬,纹理也好看。冬梅想法好,带回去琢磨怎么用。”
日头偏西,四人的小竹筐和布袋里已装了不少东西:佛手柑切片、熟透的无花果、青黄的番石榴、还有冬梅捡的硬果壳和地上掉落的奇特种子。
回程的马车上,车厢里弥漫着各种果香。
墨竹还在回味番石榴的味道,掰着手指头算:“要是真能当‘酸甜引’,咱们是不是就不用老惦记着从北边进价高的山楂了?省钱了!”
锦书盘算着:“番石榴鲜果不易保存,真要试,得先琢磨怎么切片晒干或者熬成果酱……”
冬梅抱着她的硬果壳,琢磨着怎么打磨。
林芷看着窗外飞掠而过的青山,唇边含笑。这一趟,饱了眼福,满了口腹,更添了新的灵感和可能。
芷兰堂的药柜里,未来或许又会多几味带着南国风味的“果香”。
马蹄嘚嘚,载着满怀果香与思绪的四人,驶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