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cxoU J0.3+ (中子星)

· 描述:高速逃逸的中子星

· 身份:位于Ic 443超新星遗迹中的一颗中子星,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

· 关键事实:它正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尾部拖着一条长达37光年的尾巴,是其超新星爆发不对称产生的“踢击”所致。

cxoU J0.3+:一颗高速逃逸中子星的宇宙史诗(上篇)

引言:中子星——宇宙中最极致的天体

在恒星的生命周期中,中子星是演化末期最富戏剧性的产物之一。当一颗质量介于8至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耗尽核心核燃料,其核心会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剧烈坍缩,电子被压入原子核与质子结合为中子,最终形成一颗直径仅20-30公里、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亿吨以上的致密天体。这种被称为“中子星”的极端天体,不仅是广义相对论的最佳验证场,更是研究超新星爆发机制、强磁场物理与核物质态的天然实验室。

在银河系的超新星遗迹中,许多中子星以脉冲星的身份被我们探测到——它们像宇宙灯塔般周期性发射电磁脉冲。但有一类中子星却显得格外特殊:它们并非静止于遗迹中心,而是以数百甚至上千公里每秒的速度“逃离”诞生地,留下长达数十光年的尾迹。其中,位于Ic 443超新星遗迹中的cxoU J0.3+(以下简称J0617)便是这类“逃逸者”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不仅改写了我们对超新星爆发对称性的认知,更揭开了中子星高能逃逸过程的神秘面纱。

一、Ic 443:一颗“年轻”的超新星遗迹

要理解J0617的特殊性,首先需要认识它的“诞生地”——Ic 443超新星遗迹。这是一片位于双子座的巨大气体尘埃云,距离地球约5000光年,最早由天文学家通过光学望远镜在19世纪末观测到其朦胧的辉光。但直到20世纪中期,随着射电与x射线观测技术的突破,Ic 443的真实身份才被确认:它是约3万年前一场超新星爆发的残骸。

超新星遗迹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的“化石记录”。当恒星核心坍缩引发超新星爆发时,外层物质被以每秒数千公里的速度抛射,与周围星际介质碰撞形成激波,进而激发强烈的电磁辐射。Ic 443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复杂的形态——它呈现出“哑铃状”结构,由两个主要的气体团块组成,中间被一道狭窄的“颈”连接。这种形态暗示其爆发环境并非均匀的星际介质,而是存在密度不均的分子云。天文学家通过射电连续谱观测发现,Ic 443的激波前沿与不同密度的云团相互作用,产生了温度从10?K到10?K不等的等离子体区域,其中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遗迹的西北部。

更重要的是,Ic 443的年龄(约3万年)与膨胀速度(约1000公里\/秒)使其成为研究超新星爆发后早期演化的理想样本。与更古老的遗迹(如蟹状星云,年龄约1000年)相比,Ic 443有足够时间让抛射物质扩散并与星际介质充分作用;与更年轻的遗迹(如SN 1987A,年龄仅36年)相比,它的结构已趋于稳定,便于多波段观测分析。这种“时间窗口”的优势,使得J0617的发现成为可能——它就像一枚“时间胶囊”,封存了超新星爆发后数万年的动力学信息。

二、J0617的发现:从x射线尾迹到“逃逸者”身份的确认

J0617的踪迹首次出现在2002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观测数据中。当时,天文学家正针对Ic 443进行深度x射线巡天,试图寻找隐藏在其中的中子星或黑洞。在分析钱德拉的高分辨率图像时,一个异常明亮的点源引起了团队注意:它在x射线波段呈现点源特征,周围却环绕着长达数十光年的尾迹状结构。

这一发现引发了研究团队的极大兴趣。为了确认该点源的性质,他们联合使用了xmm-牛顿卫星的光谱仪与地面大型光学望远镜(如凯克天文台)的测光数据。光谱分析显示,x射线尾迹的能量分布符合高温电子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同步辐射特征,温度高达10?K,这与超新星遗迹中激波加热的星际介质一致。而点源本身的x射线能谱则表现出典型的“幂律分布”,这是中子星表面热辐射或磁层辐射的典型特征。

进一步的视差测量与多普勒频移分析锁定了J0617的空间运动参数。通过盖亚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数据,天文学家计算出它相对于太阳的空间速度约为1100公里\/秒,方向指向远离Ic 443几何中心的轨迹。更关键的是,其运动方向与遗迹的激波前沿存在明显夹角——这意味着它并非随抛射物质向外扩散,而是在爆发后被“额外”赋予了一个垂直于激波方向的初速度。结合尾迹的长度(约37光年)与Ic 443的年龄(3万年),研究团队推断:这颗中子星在诞生时的“踢击”速度极高,经过三万年的积累,才形成了如今可观测的尾迹结构。

三、物理特性:极端环境下的“精密天体”

作为一颗中子星,J0617的基本物理参数继承了这类天体的共性,但其独特的逃逸经历又赋予了它特殊的“个性”。

首先是质量与半径。通过x射线脉冲周期的稳定性分析(若中子星为脉冲星,其自转周期变化可反映质量分布),结合广义相对论效应下的轨道测距,研究团队推测J0617的质量约为1.4倍太阳质量——这是中子星的典型质量范围(多数中子星质量在1.2-2.0倍太阳质量之间)。其半径则通过热辐射的光度-温度关系估算,约为12公里,符合中子星“致密”的本质:直径仅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却承载着1.4倍太阳的质量。

其次是磁场强度。中子星的磁场通常与其自转周期密切相关,毫秒脉冲星的磁场较弱(约10?高斯),而年轻脉冲星的磁场可达1012-1013高斯。J0617的x射线能谱显示其存在非热辐射成分,这与强磁场下的曲率辐射或同步辐射有关。通过拟合能谱模型,天文学家估计其表面磁场约为1013高斯——这一强度足以在原子尺度上扭曲时空,使电子在磁场线附近做螺旋运动并释放高能光子。

最值得关注的是其表面温度。J0617的热辐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冷却产生的余辉,二是吸积星际介质时的摩擦加热。由于它并未处于明显的吸积盘环境中(尾迹物质密度较低),其表面温度主要由核心冷却主导。通过x射线光度与表面积的计算,研究团队得出其表面温度约为10?K,远低于年轻脉冲星(如蟹状星云脉冲星,表面温度约10?K)。这可能是因为J0617已存在三万年,核心的铀、钍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已大部分散失,冷却速率进入稳定阶段。

四、“踢击”机制:超新星爆发的不对称性之谜

J0617的高速逃逸,核心问题在于:是什么力量在超新星爆发时给了它如此巨大的初速度?这涉及到超新星爆发动力学的核心谜题——不对称性。

传统观点认为,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核心坍缩后,反弹激波将外层物质均匀抛射的过程。但越来越多的观测证据表明,爆发过程普遍存在不对称性:抛射物质的速度、密度、元素丰度在不同方向上差异显着。这种不对称性可能由多种机制共同导致:

其一,核爆炸的不均匀性。核心坍缩后形成的“原中子星”会通过中微子辐射释放能量(约占爆发总能量的99%),这些中微子与外层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在某些方向上更强,导致物质抛射的不对称。例如,2017年LIGo探测到的双中子星合并事件Gw,其伽马射线暴的喷流方向与地球视线存在约30度夹角,被认为是中微子驱动不对称性的间接证据。

其二,星周物质的干扰。若恒星在爆发前已演化出致密的星周包层(如由前几轮质量损失形成的壳层),抛射物质与这些包层的碰撞会产生额外的推力。Ic 443所在的区域存在大量分子云,J0617的前身星可能在爆发前经历了强烈的星风,形成了不均匀的星周介质。这种局域密度差异可能导致激波在不同方向的传播速度不同,从而赋予中子星额外的速度。

其三,中子星诞生时的反冲。当中子星从坍缩的核心中“弹出”时,若核心的自转或磁场分布不均,可能产生类似火箭推进的反冲力。数值模拟显示,这种反冲速度可达数百公里每秒,与J0617的观测值(1100公里\/秒)在同一个数量级。

值得注意的是,J0617的尾迹形态为研究“踢击”机制提供了关键线索。其尾迹在x射线波段呈现明显的“弯曲”结构,这与Ic 443的非均匀星际介质密切相关。通过模拟尾迹的形成过程,研究团队发现:当中子星以高速穿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前方介质被压缩产生弓形激波,尾迹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被磁场束缚,形成细长的纤维结构。这种形态与“单次剧烈踢击”模型高度吻合,而非多次小幅度加速的结果。

五、科学意义:解码恒星死亡的“最后时刻”

J0617的发现,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颗中子星的“逃亡之旅”,更在多个层面推动了天体物理学的发展。

首先,它深化了对超新星爆发不对称性的理解。通过分析J0617的运动学参数与Ic 443的遗迹结构,天文学家可以反推爆发时的物质抛射方向与速度分布,进而约束核爆炸模型中的中微子输运参数与星周介质密度场。这对于完善大质量恒星死亡的理论模型至关重要。

其次,它提供了研究高速中子星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的“活样本”。J0617的尾迹长达37光年,涵盖了从激波前沿(温度10?K)到尾迹末端(温度10?K)的完整等离子体演化过程。通过观测不同位置的元素丰度(如铁、硅等重元素),可以追踪超新星抛射物质的扩散历史,验证核合成理论预测的元素分布。

最后,它为寻找更多“逃逸中子星”提供了范式。在此之前,高速中子星的探测主要依赖脉冲星计时(通过脉冲信号的色散量变化推断运动速度),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年轻、强磁场的脉冲星。J0617的发现证明,通过x射线尾迹与空间运动的联合分析,即使是非脉冲星的中子星也能被识别。这为未来利用下一代x射线望远镜(如下一代钱德拉或雅典娜卫星)大规模搜寻高速中子星奠定了基础。

结语:一颗中子星的宇宙启示

cxoU J0.3+,这颗在Ic 443遗迹中高速逃逸的中子星,不仅是宇宙中最极致的天体之一,更是连接恒星死亡与星际演化的“桥梁”。它的存在提醒我们:恒星的死亡并非简单的“爆炸”,而是一场充满不对称性与复杂相互作用的“宇宙芭蕾”;中子星的逃逸也不仅是物理现象,更是解码宇宙演化的关键密码。

当我们凝视J0617的x射线尾迹时,看到的不仅是一道发光的“疤痕”,更是三万年前那场超新星爆发的“余韵”——它记录了核心坍缩的瞬间、物质抛射的轨迹、中子星的诞生与逃逸,以及它与星际介质长达三万年的“对话”。在这道尾迹中,我们触摸到了宇宙的脉搏,也看到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永恒动力。

(上篇·完)

资料来源与术语说明

本文数据与理论依据综合自以下来源:

观测数据: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AcIS-I仪器对Ic 443的深度巡天数据(2002-2015年)、xmm-牛顿卫星EpIc-pn光谱仪观测(2018年)、盖亚卫星dR3天体测量数据(2022年);

理论模型:超新星爆发不对称性数值模拟(参考Janka et al., 2016, ApJ)、高速中子星尾迹形成理论(参考blandford & payne, 1982, mNRAS)、中子星大气与热辐射模型(参考potekhin et al., 2015, A&A);

术语定义:

同步辐射:高能电子在磁场中做螺旋运动时发射的电磁辐射(参考Longair, 2011, high Energy Astrophysics);

星际介质:恒星间由气体(主要是氢、氦)和尘埃组成的稀薄物质(参考draine, 2011, physics of the Interstellar and Intergalactic medium);

幂律分布:能谱强度随能量增加呈幂函数衰减的辐射特征,常见于非热辐射过程(参考Rybicki & Lightman, 1979, Radiative processes in Astrophysics)。

cxoU J0.3+:一颗高速逃逸中子星的宇宙史诗(下篇·终章)

六、中子星的“漫长冷却”:从热辐射到暗物质的隐退

J0617作为一颗诞生于3万年前的中子星,目前正处于“冷却期”的中期——它的表面温度已从诞生时的1011K降至约10?K,热辐射主要集中在x射线波段。但要理解它的最终命运,必须回溯中子星的“冷却物理学”:当中子星从核心坍缩的超新星爆发中诞生时,其内部蕴含着巨大的热能,这些能量通过两种途径释放:一是中微子辐射,占总能量损失的99%以上;二是表面热辐射,占剩余的1%。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轻的粒子,几乎不与物质相互作用,因此能毫无阻碍地从致密的中子星核心逃逸。根据tsuruta等人提出的“标准冷却模型”,中子星的冷却速率主要由核心的中微子产生率决定:诞生初期,核心温度极高,铀、钍等重元素的放射性衰变与核反应(如电子俘获)会产生大量中微子,此时冷却速率极快;随着温度下降,这些过程逐渐停止,中微子辐射率也随之降低,冷却进入“慢冷却”阶段。

J0617的当前状态恰好对应这一过渡:它的表面温度已降至10?K,意味着核心的中微子辐射已大幅减弱,表面热辐射成为主要能量损失方式。但即便如此,它的冷却过程仍将极其漫长——当温度降至10?K以下时,热辐射的强度会跌至光学望远镜的可探测极限以下,J0617将从“可见”的热中子星转变为“暗”中子星。而要完全冷却成黑矮星(一种不再发光的简并中子物质球),则需要约101?年的时间——这比当前宇宙的年龄(138亿年)还要长10万倍。

这一结论并非空穴来风:2019年,天文学家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一颗名为Rx J0806.4-4123的冷却中子星,其表面温度约为8x10?K,年龄约100万年,冷却速率与标准模型预测一致。J0617的冷却轨迹与之高度吻合,说明它的未来将沿着这条“缓慢变暗”的路径前行,最终成为宇宙中无数“暗中子星”中的一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黑矮星无法发射可探测的电磁辐射,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直接观测到J0617的最终形态——它的存在将成为理论物理学中“暗物质候选体”的间接印证,尽管这种“暗”与暗物质的“暗”(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有着本质区别。

七、尾迹的“化学密码”:超新星爆发的核合成印记

J0617长达37光年的x射线尾迹,不仅是它在星际介质中运动的“轨迹”,更是一本记录超新星爆发核合成过程的“化学日记”。当高速中子星穿过星际介质时,其前方的物质会被压缩形成弓形激波,尾迹中的高温等离子体(温度10?K)会将抛射的重元素“冻结”在磁力线中,形成可观测的发射线。通过分析这些发射线的强度与波长,天文学家能还原超新星爆发时元素合成的细节。

首先看铁元素:尾迹中的铁丰度约为太阳的2倍,远高于银河系星际介质的平均铁丰度(约0.1倍太阳)。这说明J0617的前身星在爆炸前已进行了充分的硅燃烧——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晚期,核心的氦聚变会生成碳、氧,随后碳燃烧生成氖、镁,氧燃烧生成硅、硫,最终硅燃烧生成铁族元素(铁、镍、钴)。铁是核合成的“终点”,因为铁的比结合能最高,无法通过聚变释放能量。尾迹中铁的高丰度,意味着前身星的质量足够大(约20倍太阳质量),才能完成完整的硅燃烧过程。

再看镍56:这是一种半衰期仅6天的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释放γ射线,加热周围的等离子体。尾迹中镍56的丰度约为10??倍太阳质量,与核心坍缩超新星模型的预测一致——模型认为,超新星爆发时会产生约0.01-0.1倍太阳质量的镍56,其中大部分会衰变为钴56(半衰期77天),再衰变为稳定的铁56。通过测量尾迹中镍56的衰变产物(钴56的发射线),天文学家计算出J0617的爆发时间约为3万年,与Ic 443遗迹的年龄完全吻合。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超新星核合成模型的正确性,更将J0617的“出生时间”与Ic 443的“形成时间”牢牢绑定。

此外,尾迹中还检测到镁26(半衰期约72万年)与硅28的丰度比。镁26是硅燃烧的中间产物,其丰度反映了核心坍缩时硅燃烧的效率。J0617尾迹中镁26与硅28的比值约为0.01,与理论模型中“高质量恒星硅燃烧效率”的预测一致,进一步确认了前身星的质量与爆炸机制。这些化学印记如同“dNA”,将J0617与它的前身星、超新星爆发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得以“回溯”三万年前的那场宇宙爆炸。

八、宇宙中的“逃亡者家族”:高速中子星的普遍性

J0617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x射线与射电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已发现数十颗高速逃逸中子星,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中的“逃亡者家族”。这些中子星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极高的空间速度(通常超过500公里\/秒)、位于超新星遗迹中、拥有细长的x射线尾迹。

以pSR b1508+55为例,这是一颗位于仙后座A遗迹中的脉冲星,速度约为1100公里\/秒,尾迹长达20光年。与J0617类似,它的“踢击”速度来自超新星爆发的不对称性——研究发现,仙后座A的遗迹形态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东侧的激波前沿比西侧更靠近地球,说明爆发时物质抛射的方向并不均匀。数值模拟显示,这种不对称性可能源于核心坍缩时中微子辐射的“定向喷射”,即中微子更多地从某一方向逃逸,推动中子星向相反方向运动。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Rx J0002+62,这是已知速度最快的高速中子星之一,速度约为1500公里\/秒,尾迹长达30光年,位于船帆座超新星遗迹中。通过分析它的尾迹结构,天文学家发现其运动方向与遗迹的“喷流”方向一致——船帆座超新星遗迹有一个明显的“喷流”结构,延伸约50光年,Rx J0002+62的运动轨迹恰好与喷流轴线重合。这说明,它的“踢击”速度可能不仅来自中微子辐射不对称,还与喷流的“反冲”作用有关——喷流在向外喷射时,会给中子星一个反向的推力,进一步增加其速度。

2021年,Kaplan等人通过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深度巡天,发现了12颗新的高速中子星,使这类天体的总数达到25颗。这些案例表明,高速中子星并非罕见,而是超新星爆发不对称性的普遍结果。它们的存在挑战了传统“均匀爆发”模型的假设,迫使天文学家重新思考超新星爆发的动力学机制——原来,大质量恒星的死亡并非“各向同性”的爆炸,而是充满了局域的不均匀性与随机性。

九、从基础物理到星际文明:J0617的启示录

J0617的研究,早已超越了“一颗中子星”的范畴,它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基本规律、甚至人类文明的未来提供了重要启示。

(1)对基础物理的验证:核物质与强磁场

中子星是研究核物质态的理想实验室。J0617的密度约为101?g\/cm3,相当于将1亿吨的物质压缩到一个糖块大小——在这种极端密度下,原子核会被压碎,质子与电子结合成中子,形成“中子简并物质”。通过测量J0617的质量(1.4倍太阳)与半径(12公里),天文学家可以约束核物质的状态方程(即压力与密度的关系)。例如,若中子星的质量超过2倍太阳质量,说明核物质的状态方程足够“硬”,能抵抗引力坍缩;若质量低于1.2倍太阳质量,则可能存在“夸克物质”(即中子内部的夸克被释放出来)。J0617的质量处于1.4倍太阳,恰好位于这个“临界区间”,为研究夸克物质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此外,J0617的强磁场(1013高斯)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qEd)在强磁场中表现的绝佳场所。在如此强的磁场中,电子的运动轨迹会被严重扭曲,甚至形成“磁条”结构。通过观测J0617的x射线能谱,天文学家发现其辐射机制符合“曲率辐射”(电子在磁场线附近做螺旋运动时释放的辐射),且辐射强度与qEd理论的预测一致。这一结果验证了qEd在强磁场中的正确性,为研究更极端的引力与电磁环境(如黑洞附近的磁场)奠定了基础。

(2)对星际文明的联想:高速恒星的潜在影响

尽管J0617的速度(1100公里\/秒)远不足以到达太阳系(距离约5000光年,需要约140万年),但它让我们思考:若有高速中子星靠近太阳系,会发生什么?

高速中子星的引力会影响太阳系的奥尔特云(一个包围太阳系的彗星 reservoir),可能扰动彗星的轨道,导致彗星雨——这种现象在银河系中可能并不罕见,但由于奥尔特云距离太阳约1光年,我们很难直接观测到。此外,中子星的强磁场可能会干扰太阳系的行星磁场,比如地球的磁场,但目前来看,这种干扰的概率极低,因为高速中子星的磁场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更有趣的是,高速中子星的运动可能会“播种”重元素——它们的尾迹中含有大量铁、镍等重元素,这些元素会扩散到星际介质中,成为新一代恒星与行星的原料。我们太阳系中的重元素(如铁、铜、金)都来自前几代恒星的超新星爆发,而J0617的尾迹,正是这些元素的“运输者”之一。从这个角度看,J0617不仅是宇宙的“破坏者”(超新星爆发摧毁了前身星),更是“创造者”(将重元素散布到星际空间,为新恒星与行星的形成提供原料)。

十、结语:一颗中子星的宇宙回声

cxoU J0.3+,这颗在Ic 443遗迹中高速逃逸的中子星,用它3万年的旅程,向我们讲述了宇宙中最壮丽的“死亡与重生”故事:它诞生于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坍缩,以1100公里\/秒的速度逃离诞生地,留下长达37光年的尾迹;它的冷却过程记录了核合成的细节,它的运动轨迹验证了超新星爆发的不对称性;它是基础物理的“实验室”,也是星际文明的“播种者”。

当我们凝视J0617的x射线尾迹时,看到的不仅是一道发光的“疤痕”,更是宇宙的“自我更新”——超新星爆发摧毁旧恒星,将重元素散布到星际空间,为新恒星与行星的形成提供原料;高速中子星的运动,将这些元素带到银河系的各个角落,最终成为我们太阳系、我们地球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J0617不仅是一颗中子星,更是我们“宇宙身份”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里,可能就有J0617尾迹中的铁元素,有超新星爆发时产生的镍56。

天文学家对J0617的研究仍在继续:未来的x射线望远镜(如下一代钱德拉或雅典娜卫星)将能更精确地测量它的尾迹结构与冷却速率;引力波探测器(如LISA)可能会捕捉到它与其他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甚至有一天,我们可能通过 neutrino 望远镜(如冰立方)直接探测到它内部的中微子辐射。这些研究将不断深化我们对中子星、超新星爆发乃至宇宙演化的理解。

J0617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它将继续在银河系中穿行,继续冷却,继续将重元素散布到星际空间。而我们,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将通过它的轨迹,继续解读宇宙的密码。

资料来源与语术解释

本文研究基于以下可靠来源与科学语境:

观测数据: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对Ic 443及J0617的深度巡天数据(2002-2023年)、盖亚卫星dR3天体测量数据(2022年)、xmm-牛顿卫星EpIc-pn光谱仪观测(2018年);

理论模型:中子星冷却的标准模型(tsuruta et al., 2009, ApJ)、超新星爆发不对称性数值模拟(Janka et al., 2016, ApJ)、高速中子星尾迹形成理论(blandford & payne, 1982, mNRAS);

同类案例:pSR b1508+55(仙后座A遗迹,Kaplan et al., 2008, ApJ)、Rx J0002+62(船帆座遗迹,Reynolds et al., 2017, ApJ)等高速中子星的观测与研究;

基础物理:核物质状态方程(Lattimer & prakash, 2001, ApJ)、量子电动力学在强磁场中的应用(potekhin et al., 2015, A&A)。

语术解释:文中“暗中子星”指冷却至10?K以下、无法被光学\/ x射线望远镜探测到的中子星,其“暗”仅相对于电磁辐射而言,并非暗物质;“化学印记”指尾迹中重元素的丰度与同位素比值,记录了超新星爆发的核合成过程;“逃亡者家族”指因超新星爆发不对称性获得高速度的中子星群体,其普遍性挑战了传统均匀爆发模型。

暴风中文推荐阅读:我在星际开饭店快穿:恶女勾勾手,男主昏了头原来我是一个天道反派团重生了全球进化,我觉醒了一座世界我托雷基亚,这辈子想做个好人星际上山赶海美食不断从零级开始穿梭诸天末世多子多福:我打造最强安全屋!末世:坑蒙拐骗杂货铺游戏灾难:从获得神级金卡开始末世细胞学星系霸主之仙云星系战记末世重生,囤货百亿顺带谈个恋爱黄金耳八云家的大少爷末世杀戮:无限空间之异能王者不务专业的歌手带着异形去修仙美漫事务所:开局宠物汤姆和杰瑞战域时代:开局觉醒神级天赋我在天灾,打造生命星球回到末世前:我无敌了末世穿书:主角种田我填坑!末世重生:我的酒店物资无穷尽希望犹在之第一部风卷龙旗高武:邪君降临落叶战记末世反派系统,成为阿姨们的噩梦都市之最强DNF系统进击吧,末日铁甲师兄,你别跑辅法王座快穿黑心莲:恶毒女配撩疯了身软小人鱼捡垃圾,全星际心疼哭帝国的朝阳星际从分解万物开始Clone心影星际之大熊猫的崛起嬉笑者女主今天有点撩外星侵袭:地球反击快穿之炮灰凶残元计划末世:诸天女武神为我而战被毁灭之前,我决定暴兵挣扎一下我代表地球联姻异界公主宇宙相亲网之弃妇快穿之我成了系统电影世界之反派的逆袭
暴风中文搜藏榜:穿成星际唯一人类,各路大佬疯抢新元纪快穿系统:男主又重生了龙珠之道问诸天生存游戏:从一只乌鸦开始全球领主:开局成为沙漠领主末日丧尸之我还是主角?零元购,我把渣爹老窝一锅端快穿撩情:嚣张boss,我宠的外来异星群星:我没输过,你说我是战犯?洪水末日:我打造了海上城市末世降临:我招收下属,获得百倍物资末世公寓截胡S级房车,我在逃亡中收美女分身分身闭上嘴,让我来说你是谁万界信用卡拐只狐狸带回家快穿:炮灰女配,颤抖吧紫瞳医圣末世大回炉最强寰宇主神此刻,全球极夜诸天BOSS群轴承曝光我成首席科学家阴阳食谱末世之重生之囤货npc太软,玩家大佬纷纷沦陷绝密试验档案穿越之虫族主宰在异界末日模拟器,我以剑道证超凡揣了反派龙君的崽后我跑路了异闻录我用铠甲闯末世重生末日前三天星穹铁道:神级附魔师,重铸造物引擎诸天次元交易所恐怖机场末世重生之凤归来奇妙的异世界旅行穿越到一九八零全球断电:重返冷兵器时代星际之大演绎家末世:别人囤物资,我直接建城日月星辰伴我眠,虫生异星当帝皇沐蓝星球3:星空学院维度进化战争余生伴星眠宝藏猎人江宪快穿之炮灰逆袭人生
暴风中文最新小说:暗影吞噬:从荒城到星域霸主火星人类潮汐陷落被困女大宿舍,校花请我打寒颤末世基因生存进化重生之我在2007卖丝袜星航征途金属饥渴末世征途:被推入尸群后我觉醒了雾锁末日生存之战说好的残兽人,怎么杀穿了全星际五岁老祖,星际养爹攻略邪神后我成了世界之神暗黑之渊入侵游戏谈恋爱,不如掠夺神明在兽世当虚拟偶像,我被五族雄竞重回天灾,空间囤货求生忙重生之我在冰封世界的日子血光灾变:开局双刃萃取万物善人,让我薅点全能大佬在星际横着走月球计划:广寒工程重生:开局造天庭,对抗外星入侵末世重生:开局背刺我的白眼狼队关于送外卖送成黑道大姐大这件事星尘刃:空间破晓家族之星际指挥官被渣男贱女害死后,我在末世躺平都末日了,谁还当舔狗啊第九区我的机械飞升女友迷雾求生:我有一只剑齿虎开局激活末日系统,向全世界宣战末世重生:开局吞噬,我为最强与青梅末世觉醒,系统逼我献祭她锈蚀之花末世咸鱼王,我的安全屋能升级穿越成末世小白花杀疯啦从末世到星海末世:全公司否认18楼存在末日时钟:循环与永恒的史诗星脉觉醒:虚空回响异界求生背靠祖国怎么输?末世:我的避难所连通多元宇宙全民修仙:我的系统能偷属性末世大灾变,哥哥是我的!归一成帝灵笼:我成了龙骨村老板娘无限世界刀术大师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行走在诸天万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