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滴在紫宸殿的白玉阶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我握着新政奏折走上去,靴底踩过石阶缝隙里的青苔,传来轻微的 “咯吱” 声。
这声音像极了江南稻田里,百姓踩在田埂上的响动。
“臣李白,叩见陛下。”
我躬身行礼时,眼角瞥见殿角的铜炉,青烟袅袅升起,和赈灾时江南祠堂里的香火味渐渐重合。
武则天抬手让我起身,指尖划过案上的奏疏:“太白,先说说江南的稻收。前几日收到高士的奏报,说‘青莲稻’亩产比往年多了三成?”
我点头时,心里忽然涌上一股热流。
几个月前江南水患,我在城门外见着那个抱着枯稻穗哭的老农。
他皲裂的手攥着稻穗,指甲缝里全是泥:“大人,这稻子没了,俺们一家子可怎么活啊?”
如今再想,他要是见着满田金黄的青莲稻,怕是要笑着哭出来。
“回陛下,不止三成。”
我声音放轻,带着几分抑制不住的软,“高士来信说,有些地块水土好,亩产多近四成。
有个村的百姓,特意把新收的稻子装了两袋,说要送到长安来,给陛下和臣尝尝。”
武则天笑了,指尖敲了敲案面:“百姓的心意,朕收下了。”
“只是这稻子不必送,让他们自己留着,多养几头猪,多添几件冬衣,比什么都强。”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我身上,“还有禁军,朕前日去营地看过,士兵们吟诵《强军赋》时,军魂都凝实了不少,这也是你的功劳。”
我刚要开口谦逊,胸口忽然一热。
像是有团暖气流窜开来,顺着血脉往四肢走,最后聚在文胆的位置。
我下意识抬手按在胸口,能清晰感觉到 “青莲文胆” 在发烫,透过衣料,似乎能看到里面有光在闪。
“陛下,臣……” 我话没说完,就见武则天猛地站起身,目光紧紧盯着我的胸口。
她快步走下来,指尖悬在我胸口上方,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这是…… 文胆显意?”
我低头,只见衣襟下透出淡淡的青光,隐约有五个字在流转。
仁”“义”“礼”“智”“信”,每个字都像用月光凝成的,落在文胆上,轻轻跳动着。
我忽然明白,这是感受到百姓安居乐业、边关防线稳固,文心开悟了。
在边关,浊族黑幡吸走文气时的无力;
在江南,灾民啃树皮时的绝望;
如今,青莲稻养了百姓,《强军赋》壮了士兵,这 “仁义礼智信”,不是写在纸上的字,是实实在在护着大唐的根。
“安仁境…… 圆满了。”
我声音发哑,抬手抚过那五字纹路,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忽然重了,却又稳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突破,是大唐百姓、是禁军士兵,一起帮我走完的路。
武则天后退半步,望着那五字纹路,长叹一声:“人间或将再出圣人啊。”
这句话像一滴雨落在滚烫的油里,我心里瞬间炸开。
不是因为 “圣人” 的名号,是因为这认可。
认可我做的事,认可新政能护大唐,认可百姓的日子能越来越好。
我躬身行了个大礼:“陛下谬赞。臣只求能护得大唐安稳,让百姓再不受饥寒,不受异族侵扰。”
从紫宸殿出来时,日头已经升到半空。
长安街上,小贩推着装满青莲稻米的车走过,吆喝声清亮:“新米嘞!江南来的青莲米,熬粥喷香!”
有个妇人停下来买米,笑着跟小贩说:“我家娃昨天还说,这米比去年的甜,要多吃一碗。”
我站在街边看着,忽然想起该召集大家,商量应对浊族的事。
之前派去边关的探子说,浊族最近在边境异动频繁,怕是要不了多久就会来犯。
我转身往府里走,脚步比来时快了几分。
得赶紧把预案定下来,不能让这好日子,被异族毁了。
回到府里,我让人去请杨玉凰、上官婉、鱼玄机,还有杜圃和赵小乙。
夕阳西下时,众人都到齐了,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
青藤蔓垂下来,遮住了半边天,剩下的光落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
“今日请大家来,是想商量应对浊族的预案。”
我开门见山,把边关探子的消息说了,“浊族这次来势怕是不小,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赵小乙第一个站起来,握着长枪的手紧了紧:“李大哥,俺跟你去前线!上次在格物院看了火药,俺还没试过用火药杀异族呢!”
他说得急,脸都红了,像个等着上战场的毛头小子。
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别急,前线有你出力的地方。但咱们得有章法,不能蛮干。”
我转头看向鱼玄机,“玄机,格物院的火药,现在能量产吗?能不能再改良一下,让它在战场上更好用?”
鱼玄机从袖中掏出一张图纸,铺在石桌上:“我已经让人改良了,把火药装在陶罐里,罐口塞上浸了油的布,点燃后扔出去,爆炸范围能控制在五尺内。”
“而且我还在火药里加了些硫磺,对付浊族的黑幡,效果应该更好。”
她指着图纸上的陶罐,眼里闪着光,“我试过,用《爆炸赋》引动文气,能让火药的威力再增三成。”
看着图纸上的陶罐,我耳边仿佛响起了爆炸声。
我攥了攥拳:“好!格物院这边,就辛苦你了。务必在浊族来犯前,多造些改良后的火药,送到前线去。”
“放心。” 鱼玄机点头,指尖划过图纸,“我已经安排好了,日夜赶工。”
“后勤方面,就得靠玉凰了。” 我看向杨玉凰,她今天穿了件素白的裙衫,坐在那里,像朵安静的梨花。
“前线士兵的粮草、冬衣,还有受伤后的药材,都得提前备好,不能让士兵们在前线受冻挨饿。”
杨玉凰轻轻点头,声音温柔却坚定:“我已经让人跟江南的粮商联系,把新收的青莲稻调一部分到边关粮仓。”
“药材方面,也跟太医院打了招呼,会优先供应前线。”
“还有,我让人做了些暖炉,里面放上炭火,天冷的时候,士兵们能揣在怀里取暖。”
她顿了顿,从袖中拿出一块绣着莲花的帕子:“我还让宫里的绣娘,在帕子上绣了‘平安’二字,每个士兵都能领一块。”
“虽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也算个念想,让他们知道,长安有人盼着他们回来。”
我看着那块帕子,心里忽然一软。
之前在后宫,她用《清平调》破谣言,如今又为前线士兵做这些小事。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却能暖了士兵的心,暖了大唐的根。
我轻声说:“多谢你,玉凰。”
杨玉凰笑了笑,眼底像盛着星光:“这是我该做的。能护大唐安稳,护百姓平安,比什么都好。”
“情报方面,就交给婉儿了。” 我转向上官婉,她手里拿着一卷情报,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红点。
“你得盯着浊族的动向,他们的兵力部署、粮草运输,有任何消息,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还有,世家那边也不能放松,免得他们在背后搞小动作。”
上官婉点头,指尖点在情报上的红点:“我已经安排了探子在边境和世家的封地,一旦有异动,会立刻传信。”
“而且我还让人译了之前从杨忠那里搜出来的异族书信,发现浊族这次可能会联合其他异族一起犯境,咱们得多加防备。”
她的声音冷静,条理清晰,像一把锋利的刀,能把所有隐患都找出来。
我放心地点头:“有你在,情报方面我不担心。”
杜圃也说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去前线,用诗词稳定军心;
高士在江南,没能过来,就安排高士留在江南,组织百姓支援前线,万一前线需要粮草,能及时调运。
我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
有懂火药的鱼玄机,有管后勤的杨玉凰,有掌情报的上官婉,有能稳定军心的杜甫,有能保障粮草的高士,还有敢冲锋陷阵的赵小乙。
我们就像一束散开的光,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大唐的路。
“好!那咱们就定了。” 我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个人,声音坚定,战争开始后,我们就以现在定的策略执行。
到时候“前线以‘火药加上军阵诗’御敌。
小乙到时候跟我去前线,婉儿掌情报,玄机管格物院,玉凰负责后勤,杜甫可以去前线稳定军心,高士留在江南保障粮草。”
我顿了顿,抬手举起茶杯:“咱们今日约定,誓要保我大唐,驱除外族!”
“保我大唐,驱除外族!” 赵小乙第一个站起来,声音震天响。
“保我大唐,驱除外族!” 杨玉凰、上官婉、鱼玄机、杜甫也跟着站起来,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最激昂的诗。
葡萄架上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应和我们的誓言。
烛火跳动着,把每个人的影子映在墙上,有的挺拔,有的纤细,却都透着一股不肯退让的韧劲儿。
夜色渐深,众人散去时,赵小乙还不肯走,拉着我的胳膊说:“李大哥,有战事一定要通知我,我随时能出发!”
我笑着点头,看着他跑远的背影,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他还是个跟着士兵混饭吃的小兵,如今却成了能扛事的汉子。
我站在院门口,望着长安的夜景。
街上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来,像撒在地上的星星。
有户人家的窗户里,传来妇人哄孩子的声音:“乖,快睡,明天娘用青莲米给你熬粥。”
我握紧了拳头,心里想着。
浊族要来,那就来吧。
我们有青莲稻养着的百姓,有《强军赋》壮着的士兵,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护大唐的决心。
就算前路再难,我们也能守住这长安,守住这大唐,守住百姓的好日子。
夜风拂过,带着葡萄的甜香。
我抬头看向天空,月亮很圆,像江南稻田里,百姓晒稻谷时用的竹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