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在百草园照料“希望之种”的日子,成了青云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日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那个穿着宽大道袍的瘦小身影便会准时出现在那片被淡淡星辉笼罩的角落,开始他雷打不动的浇水、松土。
起初,还有不少弟子出于好奇前来围观,对着那块光秃秃的“息壤”和那不知在何处的“种子”议论纷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月、半年、一年……息壤依旧毫无动静,围观者也渐渐失了兴趣,唯有石头,依旧日复一日,执着地重复着那套笨拙的动作。
他的存在,仿佛成了百草园里一块会移动的石头,平凡,沉默,却又因与云逸师叔祖那丝若有若无的联系,而带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这一日,苏小婉结束了为期数月的闭关,从后山密室中走出。她周身气息圆融,眉心的青木龙印光华内敛,显然修为又有所精进,距离化神之境更近了一步。她习惯性地展开神识,扫过宗门,感知着百年来的熟悉变化。
当她的神识掠过百草园时,不由得微微一顿,落在了那个依旧在执着浇水的小小身影上。
“这孩子……还在那里。”苏小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自然知道石头的存在,也知道是前辈将其带回,并安排了那看似古怪的任务。只是她没想到,一年过去了,这孩子竟真的坚持了下来,而且心性似乎并未因毫无成果而变得焦躁。
她心中微动,身形一晃,便已出现在百草园那处僻静角落。
石头正提着与他身材极不相称的木桶,踉跄着从灵泉边走回,小脸因用力而涨红,呼吸也有些急促。他看到突然出现的苏小婉,愣了一下,随即放下木桶,像模像样地拱手行了个礼,声音清脆:“见过苏师叔。”
苏小婉如今在宗门内地位超然,虽无具体职司,但因其与云逸的关系和自身实力,辈分极高,寻常弟子皆尊称一声“师叔”或“师叔祖”。
“不必多礼。”苏小婉微微一笑,目光落在那一小块依旧毫无生机的息壤上,“还在等它发芽?”
“嗯!”石头用力点头,脏兮兮的小脸上满是认真,“师叔祖说它会发芽的,我就一定能等到!”
他的眼神纯净而坚定,没有丝毫杂质。
苏小婉心中触动,蹲下身,与石头平视,轻声问道:“这一年,每日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不会觉得枯燥吗?不会……怀疑师叔祖的话吗?”
石头眨了眨大眼睛,似乎有些不解:“为什么会枯燥?浇水、松土,看着这片地,我觉得很安心啊。师叔祖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他顿了顿,伸出小手,轻轻抚摸着那片息壤,语气带着一种孩童特有的、却又不合年龄的豁达:“而且,师叔祖也没说它什么时候发芽呀。说不定它喜欢睡懒觉,要睡好久好久呢。我只要每天来看看它,给它浇水,陪它说说话,它总有一天会醒过来的。”
喜欢睡懒觉?陪它说说话?
苏小婉闻言,不禁莞尔。这孩子的心性,倒是……别具一格。这份不急不躁、安于当下的坦然,在追求效率、渴望速成的修仙界,显得尤为珍贵。
她忽然想起前辈平日里那副慵懒闲适、仿佛对万事都不甚在意的模样,再看看眼前这心性豁达、专注当下的孩子,心中隐隐有所明悟。
前辈将他带回,或许看中的,并非是什么逆天根骨,而是这颗……赤子之心?
“你说得对。”苏小婉站起身,摸了摸石头的脑袋,“有些事情,急不来。保持本心,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修行。”
她留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去,心中对前辈的安排,似乎又多理解了一分。
而石头,则继续着他那“陪种子睡觉”的日常。
时光流逝,又是半年过去。
这一日,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百草园内的弟子们纷纷躲避,或是施展避水诀,唯有石头,依旧穿着那身湿漉漉的宽大道袍,蹲在息壤旁,用自己的小身子,笨拙地试图为那块地遮挡风雨——尽管那息壤似乎根本不需要。
雨水顺着他稚嫩的脸颊滑落,混合着汗水与泥土。他冷得有些发抖,却依旧固执地守着。
就在这时,一个平淡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下雨天,不知道躲雨吗?”
石头猛地回头,只见云逸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依旧是那身普通的青袍,负手而立,目光平静地看着他。
“师叔祖!”石头连忙起身,想要行礼,却因为蹲得太久,腿脚发麻,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云逸伸手虚扶了一下,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他。
“师叔祖,我……我在给‘希望’挡雨。”石头站稳身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雨水顺着发丝滴落。
云逸看了看那块依旧毫无变化的息壤,又看了看眼前这被雨水淋得像只落汤鸡、却眼神明亮的小道童,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
“它不需要你挡雨。”云逸淡淡道,“天地风雨,亦是滋养。你强行干预,反而可能扰了它的节奏。”
石头似懂非懂,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哦,那我以后下雨天就不挡了。”
云逸目光落在石头那因常年劳作而显得有些粗糙的小手上,问道:“这一年多,除了浇水松土,你还做了什么?”
石头想了想,认真回答道:“回师叔祖,我每天都会跟它说说话,告诉它今天宗门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天气怎么样,我看到了一只很漂亮的蝴蝶……有时候,我也会什么都不做,就坐在这里,看着它发呆。”
“发呆?”云逸挑眉。
“嗯!”石头用力点头,“发呆的时候,脑子里空空的,很舒服。有时候看着这片地,看着看着,就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一块石头,或者一滴水,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将自己想象成石头、水滴,融入自然,心无所挂……
云逸听着这童稚之言,眼神微微闪动。这看似懵懂的状态,却隐隐暗合了某种“无为”、“自然”的道境。
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石头,你想修行吗?”
石头愣了一下,随即小脸上露出渴望,但又带着一丝怯意:“想……可是,执事师兄们都说我……我没有灵根,是凡胎俗骨,修不了仙……”
没有灵根,在修仙界,便意味着与大道无缘。这是铁律。
云逸却摇了摇头:“灵根,不过是天地赋予的一种便捷通道,并非唯一路径。大道三千,条条皆可通玄。”
他伸出手指,指尖一缕微不可察的清辉流转,轻轻点向石头的眉心。
“今日,我传你一篇《蛰龙眠心诀》。此法不修灵力,不练神通,只养心性,蕴神魂。你每日照料此地之余,可依此诀静坐,观想自身如蛰龙深眠,如顽石沉寂,心无所系,意无所牵。”
一股温润平和、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的信息流,涌入石头的识海。那并非复杂的行功路线,而是一种心境修炼的法门,讲究的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在极致的静与寂中,感悟生命本源,与道合真。
这法门,听起来……比睡觉也高级不了多少。
石头懵懵懂懂地接收着信息,只觉得这法门似乎很简单,就是让自己变得更懒、更静?
“师叔祖,这……这就是修行吗?”他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对你而言,目前这就是修行。”云逸收回手指,“记住,不必强求,不必刻意。浇水时便专心浇水,发呆时便安心发呆,修习此法时,便忘掉自己在修行。顺其自然,方得自在。”
说罢,云逸的身影便如同融入雨中,悄然消失。
石头站在原地,摸了摸自己的眉心,又看了看那块息壤,小脸上满是困惑,但又带着一丝莫名的欢喜。
师叔祖传他修行法门了!虽然听起来好像就是教他怎么更好地“偷懒”和“发呆”……
从这一天起,百草园的角落里,又多了一幅景象。
小道童石头在完成每日的浇水松土后,便会盘膝坐在息壤旁,按照《蛰龙眠心诀》的法门,进入一种似睡非睡、身心俱寂的状态。他呼吸变得极其缓慢绵长,周身气息与脚下的土地、周围的草木、甚至吹过的微风,都仿佛融为一体。
他不再焦躁地期盼种子发芽,也不再觉得自己每日的劳作枯燥。浇水便是浇水,静坐便是静坐,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
偶尔有弟子经过,看到如同老僧入定般的石头,都会会心一笑,觉得这孩子越发有趣。也有人暗中摇头,觉得一个没有灵根的凡人,修炼这种“睡觉功法”,不过是浪费时间。
唯有后山小院中,偶尔将目光投向此处的云逸,眼中会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他看到了,在那看似毫无生机的息壤深处,在那孩子日复一日的陪伴与那独特心境的滋养下,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可能的“道韵”,正在悄然孕育。
那不是灵根的萌芽,不是法力的种子。
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关乎“存在”本身,关乎“心”与“道”的……“咸鱼大道”的萌芽。
它不争不抢,不显不耀,只是静静地,在那里。
等待着,某个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