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一章:笔锋如刀与暗处的獠牙
《暗流》的爆火与《深渊回响》的隐晦警告,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了两颗石子,涟漪以不同的方式扩散开来。
月夜绫那边陷入了诡异的沉默。没有新的暴力袭击,没有进一步的施压,甚至连之前那些无处不在的“注视感”都淡去了许多。但这种沉默并非屈服,更像暴风雨前的死寂,带着一种被彻底激怒后、反而更加冷静和危险的审慎。她在重新评估江淮的价值、威胁以及……毁灭他的方式。
而“毒蛇帮”那边,通过莉莉丝模糊的渠道传来了一些零碎的信息:“蝮蛇”对江淮的“静待风起”似乎颇有耐心,甚至隐约透露出对月夜家近期“过河拆桥”行为的不满在加剧。那颗不信任的种子,正在黑暗的土壤里悄然发芽。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 苏玖玖的母亲。
那位艺术家夫人,没有像月夜绫那样沉默,也没有像“毒蛇帮”那样潜伏。她以一种极其“艺术”的方式,介入了这场纷争。
一篇署名“艺评人·梵”的长文,悄然出现在国内某个颇具影响力的艺术评论网站上。文章没有提及任何具体人名,却以《暗流》为引子,犀利地剖析了当下“某些年轻创作者”如何“拙劣地消费现实苦难,将个人的情感泥沼包装成时代的悲鸣”,并尖锐地指出这种“扭曲的叙事”背后,可能存在的“精神缺陷”与“对健全价值观的腐蚀”。
文章笔法老辣,引经据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不动声色地将江淮和他的作品钉上了“哗众取宠”、“精神污染”的标签。这比月夜绫的暴力更致命,因为它攻击的是江淮立足的根本——他的创作和名誉。
几乎是同时,江淮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他被“委婉”地建议,是否可以考虑“暂时休学”,“调理”一下因“创作压力”可能带来的“精神困扰”。通知的措辞无可挑剔,充满了“关怀”,但背后的推力不言而喻。
EvilNeko 的警告应验了。“艺术家”的画笔,果然比刀更致命。她在用舆论和体制的力量,系统地剥离江淮的社会身份和创作合法性。
江淮看着电脑屏幕上那篇充满恶意的评论,以及学校那份“关怀备至”的通知,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冰凉的清醒。他意识到,与月夜绫纯粹力量的对抗,或许还能依靠“王炸”维持恐怖平衡;但与这种披着“艺术”和“关怀”外衣的软刀子斗争,需要不同的策略。
他不能直接对抗那篇评论,那只会落入对方设定的战场,陷入无休止的口水仗。他也不能对学校的“建议”强硬拒绝,那会坐实他“精神不稳定”的指控。
他需要破局。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写作。但这次,不是《暗流》的更新,也不是《深渊回响》的隐喻。
他动笔写了一篇回应文章,标题为 《创作与生存——一个“被定义”者的自白》 。
在这篇文章里,他没有反驳任何具体的指责,而是用一种平静而恳切的笔调,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试图通过写作来理解世界、寻找自我、以及……生存下去的心路历程。他坦诚了迷茫、痛苦与挣扎,但也强调了坚守、希望与对光明的向往。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被各种力量试图定义和塑造”的个体,而写作,是他反抗这种“被定义”、争取话语权的唯一武器。
他没有发表在匿名的《深渊回响》,而是直接发布在了他自己实名认证的快点小说作者专栏和主流社交平台上。
这篇文章,如同一块投入浑水的明矾。它没有激烈的对抗,只有真诚的倾诉。它巧妙地将“艺评人·梵”的攻击,转化为对“创作自由”和“个体表达”这一更宏大议题的讨论。
效果是显着的。
他的粉丝、许多同情弱者的路人、甚至一些本就对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评论”反感的同行,开始自发地声援他。评论区被“支持创作自由”、“反对恶意标签”的声音淹没。学校那边迫于舆论压力,也暂时收回了“休学建议”,改为“持续关注”。
江淮用一篇真诚而不失锋芒的文章,化解了“艺术家”夫人的第一次凌厉攻势。他展示了,他的笔不仅能书写毁灭的威胁和隐晦的警告,也能进行公开的、赢得人心的舆论战。
然而,就在他刚刚稳住阵脚之时,一个更具体、更危险的信号,从莉莉丝那里传来。
莉莉丝:“小心。月夜绫可能找到了绕过‘王炸’威胁的方法。她最近在疯狂接触顶级的网络安全专家和危机公关团队,似乎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信息清洗’行动。目标很可能是……彻底否定你手中证据的真实性,甚至反过来给你扣上‘伪造证据、敲诈勒索’的罪名。”
江淮的心猛地一沉。这是最坏的情况之一!如果月夜绫能动用足够的资源,在她那个级别的项目审查中,提前“证明”他手中的证据是伪造的,那么他的“王炸”将瞬间失效,而他本人,则会立刻从威慑者变成被通缉的罪犯!
月夜绫,这条深海巨兽,终于露出了它最致命的獠牙——它要直接污染水源,让江淮手中的“真理”变成“谎言”!
他必须阻止这件事!必须在月夜绫完成“信息清洗”之前,找到让她无法否认的、铁证中的铁证!或者……先发制人!
时间,突然变得无比紧迫。
第七卷的开篇,江淮在舆论战场上小胜一局,却在真正的生死战场上,迎来了最致命的危机。月夜绫不再试图消灭他这个人,而是要消灭他手中“真相”的存在本身。
笔锋与獠牙的终极对决,一触即发。
而这一次,江淮还能依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