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的海浪,在礁石上撞出惨白的骨渣,咸腥味浸透高家每道墙缝。
曲万生撂下狠话“有你哭的时候”,高秀平长到二十岁还没有被吓哭过,她如果哭了,那一定是感动哭了。她生气和害怕的时候绝对不会掉眼泪,没用,她得找方法。
牛角号的呜咽声刺破暮色,那是高秀平从生活铁幕上凿出的透气孔。
吴迪对高秀平不待见,她没吃过苦,父亲给了她优越的物质生活,让她养尊处优。只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让她下嫁给高吉梁这样的穷小子。
吴迪对这段婚姻充满纠结,一方面仰慕高吉梁才貌双全,一方面又嫌他家境贫寒。好在高吉梁在多方努力下吃上皇粮,衣食无忧不在话下。
吴迪跟高秀平同岁,刚认识那会儿,姑嫂二人无话不谈,亲如姐妹。吴迪曾说过,秀平比自家妹妹都亲。
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们的关系出现裂缝了呢?
高秀平扪心自问,好像就是吴迪第一次心脏病发作的时候,那时候家里人都乱成一锅粥,都在想方设法给吴迪治病。
高秀平一方面筹钱给嫂子治病,一方面脑子里迸出很多疑团。医生说吴迪的病是先天性的,这个病吴迪的父母一定知道,但是作为核心人物的高吉梁被蒙在鼓里。
当高吉梁得知妻子因心脏病需要住院治疗,并需要长期服用进口药维持,他第一时间没有任何抱怨,自始至终在想办法凑钱,找最好的医生治病。
高秀平佩服哥哥的包容和隐忍,这事如果换成是自己,她会怎么做呢?高秀平越想越觉得嫂子一家不地道,她决定找个机会和嫂子好好谈一谈。
这日,高秀平瞅准吴迪独自在家的时机,坐到她身边。“嫂子,我一直想问你,你父母早知道你有这病,为啥不提前跟我哥说呢?他虽然没有怪你,但我想,他心里一定很苦。”
吴迪脸色一变,眼神开始闪躲,“秀平,当时我也不想瞒,可我父母怕吉梁嫌弃我。”
高秀平叹了口气,“嫂子,我哥是真心对你好,为了给你治病到处奔波。你以后可别再使性子了,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吴迪低下头,沉默片刻后说:“秀平,是我不好,之前是我太任性。我以后会改的,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
高秀平露出了笑容,“这就对了,以后有啥困难咱们一起扛。”
风平浪静的日子,吴迪生了可爱的女儿,浓眉大眼,樱桃小嘴,继承了高吉梁和吴迪的优点。
吴迪给女儿取名净芳,意思是净水流芳。儿女双全的高吉梁和吴迪沉浸在幸福之中。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
净芳三岁那年,突然频繁生病,去医院一检查,竟和吴迪一样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让高吉梁和吴迪陷入无尽的痛苦。
曲桂娥在痛苦之余,开始对吴迪有所抱怨,这种病会遗传给下一代,高吉梁就算家里再穷,也不至于……她越想越气,她把这股气都撒在了吴迪和她的父母身上。
吴迪满心愧疚,只能默默忍受婆婆的指责。高秀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嫂子已经够痛苦了。但是这能怪谁呢?
高秀平私下里劝母亲:“娘,嫂子也不想这样,现在当务之急是给净芳治病。”
曲桂娥听了,气虽消了些,但还是心有怨气。
日子随着高家宝和高净芳一天天长大,翻了一篇又一篇。刘佳玉在高秀平的坚持和哄骗下,总算读完民中,再也不想继续读书,坚持到生产队干活。
高秀平满指望弟弟妹妹中能出个像样的读书人,改变家人的命运。玲玲一上学就头疼,读完初中就到队里干活。佳玉的加入,多了一个挣工分的劳动力,并没有让高秀平感到轻松,反倒使她忧心忡忡。
这天,生产队组织栽地瓜,村民们分组干,高秀平特意把刘佳玉分到自己的组里。除了刘佳玉,其余都是妇女。
高秀平心疼佳玉身单力薄,这小子一直不够壮实,就让他蹲在地上栽地瓜苗,自己和高梦娇、高小女一起去挑水。
刘佳玉不服气:“姐,你也太小看人了,你是妇女主任,三八红旗手,但是不代表你啥都能得第一吧?”
高秀平眼珠子一转:“你想挑水?”
见刘佳玉点头,她让高梦娇跟他换,刘佳玉接过扁担和水桶,有点自豪:“挑水比栽地瓜累,这种累活就得留给老爷们干。”
他装满两桶水,晃晃悠悠扛在肩上,两桶水晃得像醉汉打拳,裤腿被水淋得贴着腿,走路不得劲:“姐,这扁担认生!”
刘佳玉笨拙的样子,惹得高小女和高梦娇哈哈大笑。第二趟比第一趟吃力多了,他眼瞅着高秀平挑了一趟又一趟,一个人干得活比两个人都多,自己却越干越蔫吧,没电了。
高秀平不吭声,她把高小女的扁担和水桶也要来,她左右肩膀各扛一条扁担。
高小女苦笑道:“我的老姐,你不要命了,可别逞强好胜,累坏身子将来生不出孩子了。”
高秀平瞪了一眼高小女:“看你那点出息,女人就非得生孩子啊?”
高小女好心阻拦:“那也不能出过头力,到老了就百病上身,那时候后悔来不及。”
高秀平一意孤行,刘佳玉没明白过来:“姐,你这是干嘛?我刚才挑一个扁担就很吃力,你可别逞强了。我服你还不行吗?”
高秀平一言不发,装满四桶水,用两条扁担左右肩膀一起扛起来,挑着四桶水大步流星行走在田埂上,一身轻松的样子。
高秀平在生产队一直拿的是双倍工分,由于她很早就在生产队干活,是年龄最小的加入互助组的人,又做帆蓬又跟高连勇干瓦匠活,属于样样精通,生产队的老人没有人对她质疑。
种地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让她捻种子,至于挑水这样的活,高秀平自然也是一马当先,有她在的场所,大家一定是铆足干劲拼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需要语言,每年的劳动模范都非她莫属。
集体食堂她也是独当一面,大家都说高秀平是天选之人,是来世间普度众生的。
这一天的栽地瓜活干得格外顺利,大家在高秀平的带动下效率奇高。收工后,大家都对高秀平竖起大拇指。高秀平对这些早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然而,高秀平刚回到家,就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差点摔倒。曲桂娥见状,心疼不已,“你这孩子,就是太要强,干活也不知道留个分寸。”高秀平强撑着说没事。
刘佳玉将高秀平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告诉曲桂娥,曲桂娥更是又生气又心疼:“你如果继续嘚瑟,我就不让你出门,看你还干活不?”
一连几天,高秀平感觉身体越来越不对劲,时常感到乏力,还咳嗽不断。刘佳玉强行带她去医院检查,竟然是劳心过度,需要去除心病。
高秀平在心里把医生骂了一通:“什么狗屁医生,心还能累着?我说没病,你们偏不信,钱花了,这下舒服了?”
刘佳玉安慰道:“医生的意思,是让你不要思虑过多,身体要休息,脑子也要休息。”
高秀平不服:“我看把自己当傻子最好,傻子吃了睡,睡了吃,啥也不想,就不会得病。”
高吉梁得知后,埋怨妹妹太不爱惜自己,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没必要太苦了自己。高秀平却只是笑笑,“为了这个家,这点病不算啥,况且这根本就不是病,不当回事就好了。”
刘佳玉却心疼姐姐,他感觉姐姐故意拼命干活,就是给他看的,想让他知难而退,是想让他知道,在生产队种地,不是谁都能坚持下去的,尤其是年轻人。
高秀平不止一次对刘佳玉说:“你要寻找出路,不能跟我一样种地,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然对不起你爹。”
刘佳玉试探着问高秀平:“姐,你是不是要我也娶吴站长家的女儿,跟哥和翰林哥一样,跟他们做连襟,这样我就能当公社干部了?”
高秀平信以为真,急忙反对:“我可不是那个意思,哥和娄翰林娶吴站长的女儿,那是特殊情况,你不一样,你得有自己的想法。实在不行,去沈阳找三叔看看?”
高殿强这些年一直在沈阳,他心里一直没有忘记李梅,以至于至今未婚。他把全部身心用在工作上。
以前,高吉梁在沈阳的时候,他每个周末都带吉梁出去玩,给他讲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可是吉梁这耳朵听,那耳朵冒。
再后来,高吉梁决定回老家发展,高殿强为他准备图纸,传授炼钢的核心技术,想让高吉梁利用炼钢的机会在老家立足。
现在看来,高吉梁没有让他失望,在沈阳待了六年,大城市生活的熏陶让他开阔视野,处事不惊。高殿荣夫妻安排给他的育儿工作,让他学会隐忍和蜕变,能够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方向。
如今的高吉梁,工作得心应手,混得不错,高殿强庆幸当初没有干涉他的选择。
在高殿强看来,人呐,只有自己领悟,才能适时蜕变,别人怎么发力都没用。就好像他自己,身边关心他的人都劝他成家,可他心里始终忘不了李梅,那个在部队跟他一起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女战士。
心里住着李梅,就容不下别的女人,这样的选择让高殿强一度陷入孤单境地,但他并不后悔。他知道,自己只是孤单,但并不孤独,他很享受这种孤独,可以让他灵魂自由。
高秀平此时提起高殿强,明显看出,高秀平想她三叔了,好多年没看到三叔,她想象着三叔在大城市里的生活,总比种地要强,她想不明白哥哥从大城市回老家到底是对是错。
高秀平不明白,三叔这么多年孤身一人生活,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的,自己能够做到吗?她没有信心。
刘佳玉被高秀平的虎劲刺激到了,他思前想后,种地确实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曾是功劳在册的船长,父亲的徒弟宋远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怎么就混成这样了呢?
他想到高殿强,那是高秀平心里佩服的人,主要还是佩服他的思想境界。对了,高殿强当过兵,扛枪打过仗,经历才是历练人的法宝,他浑身打了鸡血,一下子长高长壮实了。
刘佳玉想通了,他兴奋地告诉高秀平:“姐,我想去当兵,虽然现在不打仗,但是部队有严格的纪律,我要去接受锻炼。”
高秀平眼睛一亮,“这是个好主意!部队是个大熔炉,确实能锻炼人。你要是去当兵,那我就放心啦,你一定会有出息。我的病好了。”
刘佳玉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在部队里还能学不少本事。姐,你不用操心我,是我不好,让你得病。”
高秀平安慰道:“别听那狗屁医生瞎说,我没病。”
高吉梁也在一旁支持道:“佳玉自己有想法,真是大好事。当兵能让你变得更有担当。”
曲桂娥一听儿子要去当兵,心里有些担忧,“当兵多危险啊,万一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可咋办。再说,当兵很苦的。”
高秀平拉着母亲的手,耐心说道:“娘,部队里纪律严格,能保障安全的。佳玉去当兵,能吃点苦,先苦后甜,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高吉梁也在一旁帮腔:“娘,您就放心吧,现在部队条件也不错,佳玉去了能学到很多东西。”
刘佳玉看着家人,坚定地说:“娘,您别担心,我都这么大了,在部队里肯定能照顾好自己。”
曲桂娥叹了口气,“那行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娘也不拦着你了,你到了部队可得好好干。”
有了当兵的打算,刘佳玉开始每天早起锻炼身体,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说也奇怪,自从刘佳玉决定要当兵,高秀平的病彻底好了,又恢复她之前风风火火的劲头,依然在生产队嘚瑟,领双份工分,干比男人重的体力活。
终于,征兵的消息传来,刘佳玉顺利报了名。经过层层考核,他成功被选中。
出发去部队的那天,全家人都来送他。刘佳玉戴着大红花,满面红光,眼神中充满对新生活的渴望。
高秀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想家。”
曲桂娥抹着眼泪,拉着刘佳玉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到了部队,吃好喝好,别舍不得花钱,要是受了委屈,就给家里写信。”
高吉梁也拍了拍刘佳玉的后背,“在部队听领导的话,和战友们好好相处。”
刘佳玉眼眶泛红,用力点头,“娘,哥,姐,你们放心,我一定好好干,不会给你们丢脸的。”
随着一声哨响,新兵们开始登车。刘佳玉一步三回头,朝着家人挥手。高秀平强忍着泪水,大声喊道:“佳玉,在部队好好锻炼,家里有我们呢!”
车缓缓开动,渐渐远去。一家人望着车消失的方向,心中既为刘佳玉感到骄傲,又有些失落。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刘佳玉当兵离开家,西屋那三间房子整个空下来,炕上积了一层薄灰,月光躺上去,像条冻僵的河。
望着空荡荡的房子,高秀平的心也空落落的。她想起以前的时候,哥哥自己占一铺炕,娄翰林和刘佳玉两人一铺炕。如今三个男生都离开这个家。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她常常会在空屋子里一呆就是小半天,曲桂娥知道女儿心事太重,之前有啥事还能跟曲美学说说,如今,曲美学也远离家乡。
曲美学到牡丹江后来过一次信,信中说自己一切都好,高秀平回信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并让她记得常书信联系,可是她再没有回音。都散了,曾经在一起的时光,都成记忆。
这日,高秀平收到了刘佳玉从部队寄来的信。信里,刘佳玉讲述着部队里的生活,训练的艰苦、战友的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
信里夹着一张军装照,照片上的小伙子英姿飒爽,眼神坚定而明亮。
高秀平看着照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满是欣慰。曲桂娥凑过来,看着照片笑道:“咱佳玉在部队里出息了,瞧这精神头。”
高秀平点头,“娘,佳玉说得对,部队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
曲桂娥一边看信一边念叨着:“这孩子,在部队过得还挺好。”高吉梁也笑着说:“佳玉长大了,能吃苦,以后肯定有出息。”
信的末尾,刘佳玉特意对高秀平说:“姐,你为这个家付出太多,该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一下,以后,娘的生活费由我负责,我每月发的津贴会按时寄到家里,你放心嫁人吧。”
高秀平百感交集,她落泪了,之前提到过,她只有在感动的时候才会落泪,她真的是感动了,终于有人替她安排娘的生活。
高吉梁看到妹妹落泪,立马反应过来:“秀平,哥之前忽略你的情感和处境,你确实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以后我每月也会给娘生活费,英子上学我也会帮她付学费,你就放心嫁人吧。”
玲玲在旁边说:“你们怎么把我忘了,我可以挣钱养活娘和英子。”
高吉梁笑着说:“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考虑嫁人。”
玲玲不服气:“我还早着呢,我才不要那么早嫁人。”
曲桂娥没有过多劝说女儿,她不声不响去找高连发,把空出的房子租给新来的知识青年。
这下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