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四年级,木叶忍者学校的教学氛围确实为之一变。如果说低年级还带着些许启蒙和打基础的宽松,那么从四年级开始,空气中便弥漫起一股更为接近真正忍者世界的、一丝不苟的严肃气息。课程的核心,正如伊鲁卡老师之前所“预告”的那样,开始无比注重 细节 ,并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强调 团队合作。
手里剑投掷课 不再是简单地命中靶心。伊鲁卡老师会严格要求投掷时手腕发力的角度、手指松开苦无的时机、乃至身体重心的细微调整。他会指着靶子上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微小凹痕说:“看,春野樱同学这一枚,虽然命中红心,但入靶角度偏了三度,这说明她手腕在最后瞬间有轻微的抖动。在实战中,这微小的偏差可能导致苦无从敌人颈边擦过,而不是命中咽喉。” 我自然是故意留下这点“瑕疵”的,既要表现出努力和一定的天赋,又不能完美得引人注目。其他同学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努力消弭这“三度”的偏差。
体术对抗练习 时,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谁能把谁放倒。他会更仔细地剖析每一个动作:格挡时手臂是否护住了要害,闪避时步伐是否高效且留有后劲,攻击时是否利用了对手的破绽而非一味蛮干。“牙!你的突进速度很快,但注意冲锋路线太直了!如果对手有准备,一枚起爆符就能让你吃亏!” “雏田,你的柔拳掌法很精准,但要注意与队友的配合,你刚才那一掌封穴,差点把替你掩护的志乃也圈进攻击范围。”
团队协作模拟 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我们经常被随机分成三人或四人小组,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在限定时间内,穿越一片设置了各种简易陷阱(绊索、陷坑、伪装网)的小树林,并成功取得“任务物品”(通常是一面小旗子)。在这个过程中,伊鲁卡老师会像幽灵一样跟在附近,仔细观察。
“鹿丸!作为临时队长,你的战术安排很合理,但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丁次在狭窄林间移动的不便?团队合作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特点!”
“井野,你的心转身之术时机把握得很好,控制了对方的侦察手,但成功后为什么没有立刻向队友传递情报?信息共享是团队的生命线!”
“鸣人!我知道你个人能力很突出,但这不是个人秀场!你为什么不回应发出的夹击信号?鸣人,你看到队友被两人缠住,为什么只顾着追击自己的目标?”
这种对细节的苛刻要求,以及对团队配合近乎执念的强调,对于那些天性冲动、习惯单打独斗或者缺乏耐心的学生而言,简直是灾难性的,极其不友好。
而在这群“灾难片主角”中,漩涡鸣人同学,凭借其永不枯竭的活力、直线条的思维模式和急于表现自我的性格,稳稳占据着 挨罚学生里的主力 位置。
场景通常是这样展开的:
在一次团队潜入任务中,要求小组无声无息地绕过“敌方”(由高年级学长扮演)的哨卡。我们小组(我,鸣人,还有一位比较沉默的男同学)正潜伏在灌木丛后,观察哨卡的巡逻规律。
“听我指挥,”我压低声音,扮演着临时指挥的角色,“巡逻队有两个,交叉巡逻,中间有大约十五秒的空档。我们等下一轮空档,从左侧那块巨石后面快速通过。”
鸣人一开始还能耐着性子点头,但眼看着巡逻队走来走去,他的耐心迅速消耗殆尽。当巡逻队又一次背对我们时,他忽然眼睛一亮,低吼一声:“太慢了!看我的!” 话音刚落,他就像一只脱缰的野狗(或者说狐狸?),“嗖”地一下就蹿了出去,完全没有按照预定路线,而是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更近、但完全暴露在另一个哨卡视野范围内的路径。
结果可想而知。
“滴滴滴——!”刺耳的警报声(由忍具模拟)瞬间响起。代表着“敌方”的学长们立刻围了上来,轻松将孤军深入的鸣人“制服”。
伊鲁卡老师的脸黑得像锅底一样走了过来。
“漩涡鸣人!”伊鲁卡老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我刚才强调了多少遍?团队行动,绝对服从指挥!你的擅自行动,不仅导致你自己被‘俘’,也暴露了你队友的位置,让整个任务彻底失败!”
鸣人通常还会不服气地辩解:“可是……可是那条路明明更近啊!如果速度够快……”
“没有如果!”伊鲁卡老师打断他,“在忍者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一次鲁莽的行动,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价!不仅是你的,还有你同伴的!”
接下来的惩罚,是四年级的“特色项目”。伊鲁卡老师会根据犯错的性质,制定相应的“纠正性训练”。
比如这次,鸣人的惩罚就是:在演习场边缘,重复进行一百次“潜伏-观察-等待时机-信号确认后行动”的完整流程。 每一次,伊鲁卡老师都会在旁边盯着,稍有不对——比如潜伏时衣角露出来了,观察时脑袋晃动了,没等到信号就忍不住动了一下——就要重来。
夕阳西下,其他同学都放学回家了,还能看到鸣人(以及经常陪他一起受罚的牙,偶尔还有不小心被牵连的其他人)在演习场边上,一遍又一遍地趴下、匍匐、抬头观察、等待、再像乌龟一样慢吞吞地移动……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脸上沾满了泥土,那头耀眼的金发也耷拉下来,显得无比狼狈。但他眼神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还在,只是多了几分懊恼和不得不接受的憋屈。
而我则完美地维持着 中等偏上,尚有点天赋,但绝不出格 的学生模样。在团队任务中,我通常扮演着辅助、策应或者谨慎的侦察角色。我的手里剑投掷永远是“良好”而非“优秀”,体术对抗永远是“稳健”而非“亮眼”,团队合作时提出的建议总是“合理”但“不惊艳”。我会在鸣人冲动时适当劝阻(虽然他多半不听),在牙冲动时默默补位,在需要时用还算精准的查克拉控制力(伪装下的内力)帮队友处理一点小擦伤。
在伊鲁卡老师心里,他这个班级恐怕就没几个省心的。鸣人是冲动莽撞的代表,牙和丁次也各有各的毛躁,鹿丸聪明但怕麻烦……相比之下,我、雏田、志乃等少数几个,大概就是他混乱班级管理生涯中难得的“安慰奖”了——至少我们不会主动惹麻烦(仅此而已,在伊鲁卡心里都是些不省心的),还能勉强跟上教学要求。
最主要的是,挨罚的学生还得 晚放学,直到伊鲁卡老师认为他们确实认识到了错误,并且勉强改掉了那个导致失败的习惯动作为止。这比三年级时口头批评或者罚站可要严格、有效得多。看着鸣人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在暮色中垂头丧气地走出校门,我深刻理解到,四年级,真的不一样了。
当然了,我是肯定按时放学的。
铃声一响,我便会利落地收拾好书包,和井野、雏田等几个同样不用受罚的同学一道,脚步轻快地离开学校。倒不是急着回家享受闲暇时光,而是因为——酒铺里、热闹的大街上、关系不错的街坊邻居那里,还有一大堆“任务”等着我去做呢!
我现在可是非常、非常、非常 缺任务点 啊!
系统商城里那本《风神腿》要8000点,【基础五系忍术技能包】要点,更别提还有【技能融合券轴】这种每个都价值5000点的吞金兽。看着自己仅有的2800点存款,一股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
所以,放学后的时间,就是我的“任务点收割时间”。
帮父亲春野兆盘点酒铺库存,将新酿的酒坛搬到指定位置——【日常任务:协助经营酒铺完成。奖励:任务点+8,铜币+80。】
帮母亲春野芽子去市场采购,凭借(伪装出的)可爱和礼貌,成功让卖菜大叔多送了两根葱——【临时任务:成功砍价完成。奖励:任务点+5,铜币+50。】
邻居三上家的良太哥哥不小心把球踢到了房顶上,我“刚好”路过,用“不太熟练”的攀爬技巧帮他取了回来——【临时任务:助人为乐完成。奖励:任务点+3。】
甚至在路上“偶然”听到两位街坊阿姨在为谁家走失的猫烦恼,我凭借【心镜映照】的微弱感知(当然要装作是运气好),在一条小巷的杂物堆里找到了那只瑟瑟发抖的猫咪——【特殊任务:寻回走失的宠物完成。奖励:任务点+15,铜币+150,幸运+0.01。】
这些任务奖励的点数虽然不多,大多是三五点,偶尔才能碰到十几点的,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我就像一个最精明的会计,计算着每一分可能的收入。
但我预测,当我当上了忍者,开始执行正式的忍者任务时,任务点的匮乏状况将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毕竟,现在做的这些都是些邻里间的琐碎小事,属于“小儿科”。而忍者任务,哪怕是最低级的 d级任务,比如帮忙收割庄稼、寻找失物、照顾小孩之类的,其性质、难度和象征的“价值”,都远非现在这些小打小闹可比。
“系统应该会根据任务的实际难度和影响力来评判奖励吧?”我一边帮着母亲洗菜,一边在心里盘算,“一个d级任务,再怎么也得给个几十甚至上百任务点吧?c级任务可能就有几百点,b级、A级……嘶!”
想到那美好的前景,我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只要熬到毕业,成为正式忍者,接取任务,任务点就将不再是制约我实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当然,前提是,我得顺利毕业,并且在执行那些更危险的任务时,活下来。
想到这里,我看着窗外渐渐沉落的夕阳,心中更加坚定了当前“低调攒点,苟住发育”的战略。
路要一步一步走,任务点也要一点一点赚。现在嘛,还是继续去帮佐藤爷爷把店门口的招牌擦亮点吧,说不定又能触发个什么“维护社区环境”的临时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