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第一军司令部的电报室里,筱冢义男刚在防空命令上签完字,参谋就捧着译好的电文闯进来,纸页在颤抖中发出细碎的声响:“司令官阁下!冈村司令官急电!”
筱冢义男一把抓过电文,目光扫过 “八路军主攻目标为太原” 时,指节猛地攥紧;直到看见 “令 110 师团自张家口、111 师团自石家庄驰援,坚守三日即可”,他紧绷的下颌线才缓缓松弛,甚至抬手抹了把额头的冷汗。
“坚守三日……” 他低声重复,转身对着地图冷笑,“独立旅纵有先进装备,难道还能同时顶住太原城防与两路精锐师团?”
参谋连忙附和:“司令官英明!汾阳、大同的皇军已加固工事,八路军仅凭汉阳造与迫击炮,绝难突破!”
筱冢义男挥着指挥棒,在太原外围据点重重划圈:“晋中增派一个联队,加设三道迫击炮防线;太谷、祁县的城墙修暗堡,机枪要架到箭楼上;交城、清徐调反坦克炮,专防坦克冲锋!告诉各据点,撑过三天,援兵一到便反杀!”
“哈伊!” 参谋躬身退下,却没看见筱冢义男眼底深处,仍藏着对独立旅战机的忌惮 —— 只是此刻 “援兵将至” 的底气,暂时压过了那份恐惧。
而此时的吕梁山脉,太岳军区的战士们正趴在汾阳县城外的冻土上,寒风卷着沙砾打在脸上,像细小的刀子。
王司令员握着望远镜,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城墙上的日军重机枪吐着橙红的火舌,暗堡里的九二式机枪每隔几秒就扫出一道死亡弧线,而他们手里的武器,半数是膛线磨平的汉阳造,连捷克式轻机枪都要三个班轮着用,迫击炮更是只有两门,炮弹加起来只剩十七发。
“二连,撤回来!别硬冲!” 司令员对着通讯器低吼 —— 刚才冲锋的二连已经伤亡五人,再冲下去只会白白牺牲。
通讯兵爬过来说道:“司令,请求独立旅空中支援!再等下去,鬼子的援兵该到了!”
王司令员立刻抓起步话机,调到预设频道:“独立旅空一团支援编队!这里是太岳军区汾阳前线,急需空中火力压制!”
几秒后,步话机里传来清晰的回应:“太岳军区同志,我们刚从长治起飞,长治到汾阳空域仅需十五分钟,请做好冲锋准备!”
“十五分钟!” 王近山对着战士们大喊,声音里带着振奋,“兄弟们,把武器擦干净,检查手榴弹引信!十五分钟后,咱们跟着空中支援冲进去!”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衣角擦着汉阳造的枪管,有的把手榴弹挂在腰间,眼神里的疲惫被期待取代 —— 十五分钟虽短,却足够他们做好最后的冲锋准备。
大同城外,晋察冀军区的进攻陷入胶着已有十分钟。
聂司令员趴在制高点的土坡后,看着城墙上日军的重机枪仍在疯狂扫射,心里像压着块石头。
城墙上的日军用沙袋堆起三层防线,迫击炮不时落在冲锋队伍附近,而他们手里的迫击炮,炮弹砸在城墙上只溅起几片碎砖,根本炸不开缺口。
“司令员!110 师团的先头部队离大同还有十八公里!按他们的推进速度,最多半小时就能到!” 通讯兵跑过来,声音带着急色。
聂司令员抓起步话机,快速呼叫:“独立旅空一团大同支援编队!我们需要立刻压制城墙火力,鬼子援兵要到了!”
“晋察冀同志,我们已过榆社空域,长治到大同需二十分钟,抵达后先炸断援兵必经的桥梁,再支援城内攻坚!” 步话机里的回应干脆利落。
“二十分钟……” 聂司令员低头看了眼手表,对着参谋下令,“让炮兵团分批次炮击,每五分钟一轮,既能压制鬼子火力,又能节省弹药!告诉前沿战士,再撑二十分钟,支援一到就反击!”
八门迫击炮立刻调整节奏,第一轮炮弹飞向城墙,暂时压制住日军机枪;
战士们趁机趴在雪地里,互相检查装备,有的还从怀里掏出干粮咬了两口 —— 他们要保存体力,等支援到后发起总攻。
正太铁路沿线,冀鲁豫军区的战士们已在树林里埋伏了五分钟,远处的装甲列车正缓缓驶来,车头的钢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杨司令员握着望远镜,眉头紧锁 —— 列车车厢两侧架着重机枪,车头裹着厚钢板,他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根本炸不透,而独立旅的支援还没到。
“列车还有三分钟进入伏击圈!请求空中支援!” 杨司令对着步话机大喊。
“冀鲁豫同志,我们已抵近正太铁路南侧空域,长治到伏击圈刚好十分钟,你们再隐蔽片刻,我们会直接炸穿列车装甲!”
“十分钟!” 杨司令员眼前一亮,对着战士们下令,“都躲到树后!别暴露位置!等空中支援炸瘫这铁疙瘩,咱们再冲上去收拾残敌!”
战士们立刻隐蔽到粗壮的树干后,有的还掏出望远镜盯着天空 —— 他们能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引擎声,那是属于希望的声音。
太原城内,筱冢义男收到前线传来的 “八路军攻城受阻” 消息后,更是得意忘形。
“司令官阁下!汾阳的八路军半小时没发起冲锋,大同的晋察冀部队也只是零星炮击,看来他们快撑不住了!” 参谋兴奋地汇报,语气里满是邀功的意味。
筱冢义男走到地图前,用指挥棒敲了敲太原:“好!让各据点再加把劲!等 110 师团赶到大同,八路军必败无疑!”
他完全没意识到,此刻独立旅的空中支援编队已逼近各战场
吕梁的冻土上,王司令员看着手表,秒针已走过十分钟,离支援到还有五分钟;
大同城外的阵地里,聂司令员的手表显示已过去十五分钟,支援还有七分钟就到;
正太铁路的树林里,杨司令员盯着天空,引擎声越来越近,十分钟的等待即将结束。
他们或许暂时被装备差距困住,或许正承受着日军火力压制,可眼神里没有丝毫退缩 —— 因为他们知道,胜利的号角,很快就会在天空中吹响。
而筱冢义男那 “坚守三日” 的美梦,即将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彻底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