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村的春日总是来得轻柔,稻田里的秧苗刚抽出嫩绿的芽,竹编作坊的“噼啪”声就伴着晨雾漫开。陆砚辞正坐在晒谷场的老竹椅上,手里翻着韩国团队发来的照片——金万秀老人的假面工坊里,十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木桌旁,手里都握着细凿子,木屑落在粗布上,像撒了层碎雪。就在这时,林舟抱着一个烫金的函件,脚步匆匆地从村口跑来,函件的封皮上印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蓝色徽章,阳光落在上面,泛着庄重的光泽。
“砚辞!UNESco的正式通知!”林舟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函件的边角都被他攥得发皱,“他们……他们授予《亚洲山村纪行》‘文化多样性传播优秀作品’奖了!”
陆砚辞放下照片,指尖轻轻拂过函件上的烫金字体,油墨的香气混着竹编的清苦,在空气中漫开。他打开函件,里面的信纸用的是厚实的再生纸,字里行间透着严谨与郑重:“经UNESco文化多样性部门专家团队为期三个月的实地考察与多轮审议,确认纪录片《亚洲山村纪行》以真实的镜头语言,记录并传播了亚洲多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实践,有效促进了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特授予‘文化多样性传播优秀作品’奖,以表彰其在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领域的杰出贡献……”
没人知道,这份荣誉的背后,是UNESco专家团队跨越三国的细致考察——他们曾在韩国安东村的老木匠铺里,坐了整整两天,看着金万秀老人教年轻人刻面具的眉眼,听老人讲“假面舞”里藏着的村落历史;在日本合掌造村的雪夜里,跟着村民一起参加祭祀,记录下神官念诵的古日语祷告词,触摸过茅草屋顶上积了百年的雪;在中国贵州的苗族山寨,蹲在王阿婆的吊脚楼廊下,看她用七种颜色的线绣出“锦鸡”的羽毛,听她哼着没有文字的苗族古歌。专家团队的评估报告里写着:“这部纪录片没有将文化‘标本化’,而是让其‘活’了起来——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态的技艺,而是技艺背后的人,是人与土地、与传统的共生关系,这正是文化多样性最珍贵的内核。”
消息传到三国合作团队时,不同的场景里,爆发着同样的沸腾——韩国KbS的会议室里,金敏哲正拿着专家考察时拍的照片,突然听到消息,手里的文件“哗啦”掉在地上,他却顾不上捡,一把抱住旁边的李允浩导演,声音发颤:“我们做到了!金爷爷的面具,真的让全世界看到了!”日本NhK的编辑室里,佐藤雅彦看着电脑屏幕上的获奖通知,突然红了眼眶,他摸出手机,拨通了合掌造村佐藤雪子的电话,哽咽着说:“雪子桑,我们的祭祀,UNESco认可了!”中国央视的演播厅里,刚录完节目的周明教授,听到消息后立刻让助理订了去云栖村的票,他握着手机说:“要去告诉阿婆,她的苗绣,现在是‘世界认可的美’了!”
庆祝仪式选在云栖村的晒谷场,没有华丽的舞台,只在老槐树下搭了个简单的台子,台布是王阿婆亲手绣的苗绣,上面的“百鸟朝凤”图案在阳光下格外鲜亮。金万秀老人特意从韩国赶来,手里捧着一个新刻的“笑面”面具,面具的眼角刻着细微的稻穗纹——那是他特意学的云栖村图案;佐藤雪子带着合掌造村的村民,带来了刚蒸好的年糕,用竹编托盘装着,还冒着热气。
中方合作电视台的台长站在台子上,手里握着UNESco的获奖证书,证书的金色封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看着台下的人群——有三国的团队成员,有云栖村的老竹匠、插秧的村民,还有从各地赶来的年轻传承人,声音里满是激动与感慨:“三个月前,我跟着UNESco的专家去安东村,看到金万秀老人教年轻人刻面具,老人说‘我这辈子就做一件事,把面具刻好’;去合掌造村,雪子桑说‘祭祀不是表演,是我们对土地的感谢’;去贵州山寨,王阿婆说‘苗绣断了,我们的根就断了’。这些话,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站在人群中的陆砚辞,语气愈发郑重:“这部纪录片能获得UNESco的认可,不是因为镜头多精美,不是因为宣传多响亮,而是因为我们始终抱着‘真诚’二字——真诚地记录,真诚地倾听,真诚地尊重每一种文化。这背后,陆砚辞先生功不可没!是他从一开始就坚持‘不做娱乐泡沫,要做文化切片’,是他带着我们找到每个文化最鲜活的根,让不同国家的人,能透过镜头读懂彼此的热爱与坚守。这证明,真诚的内容,从来都拥有跨越国界、直抵人心的强大力量!”
台下的掌声像潮水般涌来,金万秀老人把“笑面”面具递给陆砚辞,面具的木柄还带着温热;佐藤雪子递来一块年糕,说“这是合掌造的味道,代表感谢”;王阿婆拉着陆砚辞的手,指尖的银饰轻轻碰着他的袖口,说“以后苗绣要绣更多图案,让全世界都看得到”。
陆砚辞握着面具,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突然想起一年前在狮城盛典上提出倡议的那天——当时他手里捏着老竹匠编竹篮的照片,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把这些美好留下来”。如今,这份“美好”不仅被留下来,还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他没有说太多话,只是对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平静却坚定:“这份荣誉,不是结束,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去记录东南亚的藤编、南亚的木雕,让更多扎根土地的文化,被世界看见、记住、守护。”
春日的阳光落在晒谷场上,稻苗的清香混着年糕的甜香,漫过每个人的心头。UNESco的蓝色徽章在获奖证书上闪着光,像一颗象征文化多样性的星星,照亮了云栖村的田野,也照亮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传承的路。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份来自联合国的认可,不仅是对一部纪录片的肯定,更是对“尊重差异、守护共生”文化理念的最高褒奖——而这条守护文化多样性的路,还会有更多人,跟着镜头,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