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热度还在发酵——豆瓣评论区的感动分享仍在刷屏,短视频平台上村民合唱的片段还在被反复转发,连央视新闻都在早间播报里提到了《归园田居》的“山村音乐会”,称其“用真实打动人心,为综艺创作提供了新方向”。而此时的《归园田居》节目组办公室,阳光刚透过百叶窗洒在堆满数据报表的桌上,此起彼伏的电话声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带着陌生区号的铃声。
“您好,这里是《归园田居》节目组吗?我们是日本NhK电视台的海外合作部。”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清晰的日语口音,中文说得格外认真,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昨天我们完整观看了‘山村音乐会’特辑,整个团队都被深深打动了——那种没有剧本的真实、扎根土地的温暖,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综艺形态。我们希望能购买这一特辑的日语版播放版权,更想请教,这种‘自然综艺’的模式,是否有可能在日本落地?”
负责对接海外合作的同事握着听筒,一时有些怔愣——此前节目组虽接到过零星的海外粉丝留言,却从未有过主流电视台主动洽谈版权。她赶紧拿出笔记本,飞快记录下对方的需求:NhK希望能在旗下的“自然人文”频道播放特辑,同时计划派团队来中国实地考察,学习“如何用镜头捕捉乡村的真实质感”,甚至提出想邀请节目组的核心成员,为他们的新综艺策划提供参考。
电话还没挂多久,另一通越洋电话又打了进来,这次是韩国KbS电视台。代表金敏哲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韩国人特有的恳切:“我们关注中国综艺很久了,之前也尝试过做‘乡村体验’类节目,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看到‘山村音乐会’,我们才明白,缺的是‘扎根’的力量。你们的节目里,玉米串成的装饰、村民手工做的竹筒笛、李大爷的陶埙……每一样都带着土地的温度,这是我们之前的节目里没有的。”
他顿了顿,语气更显真诚:“我们计划在韩国庆尚南道的农村,制作一档类似的‘乡村音乐祭’节目,但担心会陷入‘复制形式却丢了灵魂’的困境。所以想冒昧请求,能否邀请陆砚辞先生,给我们的策划团队提些建议?哪怕只是线上交流,对我们来说也是极大的帮助。”
两通越洋电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节目组,办公室里的兴奋劲儿比得知收视破3.5时还要强烈——这不再是国内数据的胜利,而是中国综艺模式第一次被海外主流电视台主动“求经”,是真正的“反向输出”。大家立刻把消息转达给陆砚辞,彼时他正在云栖村的田埂上,帮村民检查刚种下的冬小麦,手里还沾着湿润的泥土。
听完成员的转述,陆砚辞只是弯腰擦了擦手上的泥,目光落在远处金黄的稻田上,语气平静却透着笃定:“这并不意外。真实的情感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中国的稻田、韩国的麦田,还是日本的茶园,人们对‘温暖’‘真诚’的渴望是相通的。但他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山村音乐会’的样子,而是抓住‘真实’这个核心,再找到自己的‘根’。”
他随手捡起田埂上一根干枯的竹枝,在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圈:“比如韩国,他们有奚琴、伽倻琴这些传统乐器,有秋收时的打谷仪式,有手工泡菜、传统米酒的酿造文化——这些都是他们的‘根’。做节目时,不用刻意模仿我们的晒谷场,完全可以把场地设在传统的韩屋村前,让村民用奚琴伴奏,让嘉宾和村民一起做泡菜、酿米酒,音乐和生活自然就融在一起了。”
接着,竹枝又画了个小小的三角形:“日本的话,茶道、花道、庭园美学是他们的特色,农村里还有插秧、收割水稻时的传统歌谣。他们的节目可以不用‘音乐会’的形式,或许可以做‘茶园茶会’——在传统的日式庭园里,村民用古老的采茶歌开场,嘉宾跟着学茶道,孩子们用陶土做简单的乐器,风吹过茶园的声音,茶具碰撞的声音,都是最好的背景音。”
他停下动作,把竹枝扔回田埂:“关键是不能‘悬浮’。我们的‘山村音乐会’能成功,不是因为‘自然综艺’这个概念多新鲜,而是因为我们真的住进了云栖村,真的和村民一起收过稻、编过竹篾,知道他们的笑声里藏着什么,知道这片土地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们要做的,也是沉到自己的农村里,去发现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珍贵细节。”
陆砚辞的这番话,被节目组整理成文字,传给了日韩两家电视台。很快,KbS的金敏哲就回复:“陆先生的话点醒了我们!之前我们总想着‘怎么让节目好看’,却忘了‘节目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决定先派团队去庆尚南道的农村住一个月,和村民一起生活,再开始策划。”NhK的代表也表示:“‘找到自己的根’这句话,让我们重新调整了方向,计划先从记录日本农村的传统歌谣开始,再慢慢融入综艺元素。”
与此同时,这番关于“本土化”与“核心真实”的阐述,也被国内的综艺行业媒体捕捉到,《综艺报》专门发表评论文章:“陆砚辞的思考,打破了此前中国综艺‘引进多、输出少’的困境。以往我们引进日韩综艺模式时,常陷入‘水土不服’的尴尬,根源就在于只复制形式、忽略本土文化。而这次‘反向输出’的开端,恰恰证明了——当综艺扎根本土文化、坚守真实内核时,其蕴含的情感力量足以跨越国界。这不仅是《归园田居》的成功,更是中国综艺从‘模式追随者’转向‘理念输出者’的重要标志。”
网络上,网友们也为这种“反向输出”感到振奋:“以前总看我们买日韩综艺版权,现在终于轮到他们来学我们了!”“关键是陆神说得对,不是复制,是找自己的根,这种理念输出才更有意义!”“期待看到韩国的奚琴版‘乡村音乐祭’,也期待日本的茶园茶会,这才是文化交流该有的样子!”
夕阳西下时,陆砚辞站在云栖村的晒谷场上,看着村民们在收拾白天晾晒的玉米。张婶走过来,递给他一个刚蒸好的玉米:“听说外国人也想做咱们这样的节目?”陆砚辞接过玉米,咬了一口,清甜的香气在嘴里散开,笑着点头:“他们想做自己的,就像咱们的音乐会,是属于云栖村的一样。”
远处的稻田里,风又吹了起来,“沙沙”声依旧温柔。陆砚辞知道,“山村音乐会”的影响还在继续,而这场“反向输出”的开端,带来的不只是版权的合作,更是一种信心——当中国综艺愿意沉下心,倾听土地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这份真诚,终会被世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