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的阳光,透过云栖村特有的木格窗,筛进陆砚辞的书房,在铺着浅棕色木纹纸的书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书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左侧摞着几册泛黄的《爱情公寓》旧剧本,封皮上还留着当年剧组人员的签名,其中陈赫写的“曾小贤到此一游”歪歪扭扭,旁边娄艺潇画了个小小的“弹一闪”符号;中间摊开的是新电影剧本的打印稿,每页边缘都贴着淡蓝色便签,是陆砚辞昨晚熬夜标注的修改意见;右侧放着一个旧场记板,上面“爱情公寓第3季第8场”的字迹已经模糊,却还能闻到淡淡的木质清香。
参与讨论会的人围坐在书桌旁,年轻编剧小林手里捏着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指尖微微泛白,显然有些紧张。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目光扫过在场的人,最后落在陆砚辞身上,语气带着几分试探:“陆老师,我昨天整理了近半年的影视数据,发现带网络热梗的电影片段,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率能提升40%以上。比如‘挖呀挖’的手势、‘尊嘟假嘟’的语气词,年轻人都很吃这一套。咱们是不是可以在剧本里加几处?比如曾小贤帮老人修收音机时,顺口说句‘尊嘟假嘟,这机子居然还能响’,或者美嘉辅导孩子时,比个‘挖呀挖’的动作,这样很容易上热搜……”
话音刚落,书房里静了片刻。陆砚辞没有立刻反驳,他伸手拿起桌上的旧剧本,指尖轻轻拂过“曾小贤”三个字,眼神里带着对这个角色的熟稔:“小林,你觉得《爱情公寓》当年为什么能让大家记住?是因为某句流行语吗?”
小林愣了愣,下意识回答:“是……是角色吧?比如曾小贤的贱兮兮,胡一菲的飒。”
“对,是角色。”陆砚辞点点头,把新剧本翻到“曾小贤修收音机”的章节,用红笔圈出那段对话,“你看这里,老人说‘现在的年轻娃,会修这个的可不多喽’,曾小贤回‘大爷,您这可小看人了,我曾小贤除了颜值,就属动手能力强’——这句话不是我硬编的,是曾小贤的性格本该有的反应。他向来爱耍点小聪明,却又藏不住热心,这种‘自恋式帮忙’的语气,一开口就知道是他。如果换成‘尊嘟假嘟,这机子居然还能响’,你想想,这还是曾小贤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人,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爱情公寓》的幽默,从来不是靠‘蹭热度’来的。当年‘好男人就是我’火了,是因为这句话贴紧了曾小贤的人设,不是因为它是流行语;‘弹一闪’让人记住,是因为胡一菲的性格就带着那股飒劲,不是因为动作新奇。网络梗就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大家觉得好笑,明年再看,只会觉得尴尬。可角色的性格、生活里的温情,是能留很久的——十年后再看曾小贤修收音机,大家还是会笑他的自恋,会暖他的热心,这才是我们要守住的东西。”
负责场景设计的张老师忍不住点头:“陆先生说得对,上次我看某部怀旧剧,里面硬塞了五六个网络梗,弹幕里全是‘尴尬到抠脚’,反而把角色的魅力盖过了。咱们《爱情公寓》的魂,就是生活里的那点真实劲儿。”
陆砚辞拿起笔,在剧本上“场景备注”那栏写下“真实社区取景”几个字,笔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个事跟大家说下,我打算减少室内搭景,多去真实场景拍。比如剧本里‘公寓楼下的小卖部’,不用在摄影棚搭了,直接去云栖村东头的‘阿芳小卖部’取景。那家店开了二十年,木招牌掉了半块漆,门口摆着老款冰柜,老板刘阿姨扎着花白的马尾,说话带着江浙口音,总爱跟客人唠两句家常。到时候请刘阿姨客串,台词不用写死,就让她说本地方言,比如客人买酱油,她就说‘后生仔,酱油要瓶还是要散的?散的鲜,我家老头子昨天刚酿的’——这种带着生活痕迹的对话,是再好的编剧也编不出来的,也是搭景棚里永远没有的烟火气。”
执行导演老周听得眼睛发亮,他放下手里的保温杯,忍不住感慨:“陆先生,您这手太高了!之前拍《归园田居》,您就靠真实的田园场景圈了一波粉,现在把这种真实感挪到《爱情公寓》里,简直是绝配!您想啊,曾小贤在小卖部买冰棍,刘阿姨跟他说‘小伙子,上次你帮我修的电风扇还转呢’,这种随口的对话,一下就把他‘社区志愿者’的人设立住了,比在搭景棚里拍一百句台词都管用!”
陆砚辞笑了笑,把剧本推到中间:“大家再看看这些细节,有不合适的地方随时提,咱们的目标就一个——不消费老粉的情怀,不辜负角色的十年。要让大家看完电影觉得,‘哦,原来曾小贤、胡一菲他们,真的在过这样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笑,硬塞了一堆梗’。”
讨论会结束后,关于剧本将“保留生活幽默、拒绝网络热梗”“采用真实社区场景、邀请本地居民客串”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粉丝圈里悄悄传开。之前因为“怕被消费情怀”而悬着心的老粉们,终于松了口气,评论区里满是卸下重担的欢喜:
“天知道我多怕看到满屏‘尊嘟假嘟’的曾小贤!陆神太懂我们了,他知道我们要的是‘活着的角色’,不是‘梗的载体’!”
“阿芳小卖部我知道!去年去云栖村旅游,还在那里买过橘子糖,刘阿姨特别热情,会跟你说‘慢慢吃,不够再拿’,居然能让她客串,这诚意我直接哭死!”
“之前看别的怀旧Ip,为了热度加了一堆过时梗,看完只想骂街,现在终于有个编剧把‘情怀’当回事了!陆神,求你一直把控剧本,别让别人瞎改!”
“想象一下曾小贤在真实的小卖部里,跟刘阿姨唠嗑,手里还拿着修了一半的收音机,这画面感一下就来了,比任何网络梗都戳我!”
云栖村的“阿芳小卖部”里,刘阿姨听说要客串电影,笑得合不拢嘴,她摸着冰柜上的旧贴纸,跟来送剧本的工作人员说:“我肯定好好演,不跟你们添乱!到时候我就说方言,你们别嫌我口音重啊!”工作人员笑着说:“阿姨,您的口音才是最好的台词呢!”
书房里,陆砚辞看着粉丝的评论,指尖轻轻摩挲着旧剧本上的签名。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剧本的“曾小贤修收音机”那段,文字被镀上一层暖光,像极了十年前爱情公寓里,那盏永远亮着的客厅灯。他知道,守住“真实”与“尊重”这两条底线,就是对老粉、对角色、对十年时光最好的交代——情怀从来不是用来消费的,而是用来用心守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