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柔软的黑丝绒,轻轻覆盖住云栖村。陆砚辞的书房里,一盏复古的黄铜台灯散发着柔和的暖光,光线透过乳白色的灯罩,在木质书桌上投下一圈温和的光晕。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书籍,从经典文学到科幻小说,从音乐理论到民俗志,层层叠叠,有的书脊上还留着经年累月翻阅的痕迹;书桌一角堆着厚厚的手稿,纸页边缘微微卷起,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无数未说尽的故事。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央视文娱频道的专访团队如约而至。摄像师小心翼翼地架设机器,灯光师调整着补光角度,尽量不破坏这书房里静谧的氛围。这是陆砚辞身份曝光后,首次接受正式的视频专访,消息早在白天就已传开,无数观众守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走进这位“全能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晚上八点半,专访正式开始。柔和的灯光下,陆砚辞坐在书桌前的木椅上,依旧是一身素净的棉麻上衣,袖口随意挽起,露出的手腕纤细却有力。他没有刻意整理发型,额前的碎发自然垂落,气质沉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丝毫面对镜头的局促,反而透着一种岁月沉淀后的从容。
女记者拿着话筒,目光温和地看着陆砚辞,问出了所有人都好奇的那个问题:“陆先生,我们了解到,过去十年,您选择隐退山林,主动远离名利场的喧嚣,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以匿名或笔名发布。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您一直坚持创作不辍,从未停下笔和乐器呢?”
这个问题一出,书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摄像机运转的轻微声响。陆砚辞的目光缓缓掠过满墙的书籍和手稿,指尖轻轻摩挲着书桌边缘那道浅浅的木纹,眼神渐渐变得温润,像被灯光焐热了一般。他沉默了几秒,仿佛在回忆那些漫长的创作时光,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而有力量:
“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始终相信,好的故事和音乐,自有一种穿越人心的力量。它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不需要流量的加持,就能在某个瞬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这些年,我收到过很多匿名的来信——有人说,他在创业失败、人生低谷时,反复听着我以‘樵夫’名义写的《逆行者》,那句‘风再大,也吹不灭心里的光’,让他重新拾起了勇气;有个孩子在信里说,他因为读了《江湖志》,开始相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现在每次看到有人需要帮助,都会主动上前;还有一位老人告诉我,他老伴生病住院时,每天给她读我写的短篇故事,那些故事里的烟火气,让病房里多了几分温暖。”
说到这里,陆砚辞的眼神里泛起一丝微光:“对我来说,创作从来不是为了名和利。知道自己的作品,曾在某个陌生人的生命里,带来过一点点光亮,一点点力量,或者一份简单的快乐,哪怕只是让他们在疲惫时,能短暂地放下烦恼,这就足够了。这份‘被需要’的感觉,就是我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
女记者被这番话深深触动,她轻轻点头,继续追问:“陆先生,您用十年坚守,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那么对于未来,您有什么具体的创作规划吗?观众们都特别期待您的新作品。”
陆砚辞微微颔首,目光望向窗外的星空,语气里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规划谈不上复杂,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首先,会继续把《科幻三部曲》写完——这是一个我构思了五年的故事,关于人类对星空的探索,对家园的守护,里面有我对宇宙的想象,也有对‘归属’的思考,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其次,”他转过头,看着书桌上那张云栖村的照片,“想拍一部纯粹的纪录片,不添加任何戏剧化的情节,就只是记录云栖村的四季轮回——春天漫山的野花,夏天溪畔的蝉鸣,秋天金黄的稻田,冬天飘落的白雪;还有村民们的晨昏日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老人们在树下闲谈。我想把这份最朴素的生活之美,传递给更多人。”
最后,他补充道:“另外,和砚秋合作的《溪畔》之后,我们还想一起创作更多带有生活温度的音乐,比如写一写城市里的烟火气,写一写普通人的小确幸;和本山老师那边,除了《山村趣事》,也在琢磨一些更接地气的小品剧本,希望能用笑声传递温暖,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里,能多一份轻松。”
整个专访过程中,陆砚辞始终语速平缓,不疾不徐,每一句话都透着真诚,没有丝毫刻意的煽情,却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进每个人的心里。摄像师悄悄调整了镜头,捕捉到他谈及作品时眼底的光亮,那是创作者独有的、对创作最纯粹的热爱。
几天后,这场专访在央视文娱频道播出。不出所料,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全民热议,收视率一路飙升,峰值直接突破2,创下了该频道年内的最高纪录,甚至超过了不少热门综艺的收视数据。
观众们在评论区留下了无数感慨,留言像潮水般刷屏:
“看陆先生的专访,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讲故事,特别治愈!他说话的语气很温柔,眼神很干净,一点都不像在名利场待过的人。”
“‘好的作品自有一种力量’,这句话说到我心里了!他的《麦浪》《逆行者》真的陪我走过了很难的日子,谢谢他十年的坚守!”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现在多少创作者为了流量放弃底线,只有陆先生还在坚持写好作品,这才是真正的创作者!”
“本来是陪爸妈看的,结果自己看哭了!想起去年考研失利,就是听着《逆行者》重新振作的,原来创作真的能改变人!”
“他规划的纪录片好让人期待啊!云栖村听起来就像世外桃源,希望能通过镜头,看到最真实的乡村生活!”
不仅普通观众,文娱圈的从业者们也纷纷转发这场专访,表达认同:
导演王健(《江湖志·射雕篇》导演):“听陆先生谈创作,如沐春风。他让我们明白,创作的本质,是传递温度与力量。”
歌手程砚秋:“和这样的创作者合作,是我的荣幸。期待未来一起写出更多有温度的歌。”
作家苏晚:“十年隐退,初心未改,这份坚守,值得每个创作者学习。”
而此刻的云栖村,陆砚辞早已关掉了电视,他坐在书房里,重新拿起了《科幻三部曲》的手稿。对他而言,专访的高收视、观众的赞美,都只是外界的回响——他真正在意的,是笔下的故事能不能写得更动人,纪录片能不能拍得更真实,音乐能不能传递更多温暖。
台灯的暖光依旧柔和,映照着他专注的侧脸。十年坚守,初心未改,对陆砚辞来说,创作从来不是一条坦途,却是一条值得用一生去走的路——因为这条路的尽头,是人心的光亮,是温暖的传递,是他始终坚守的,最纯粹的创作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