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像一块厚重的墨蓝丝绒,缓缓覆盖住云栖村。夕阳最后一丝余晖隐没在山坳后,天空渐渐缀满了细碎的星辰,像撒了一把碎钻,明亮却不刺眼。山间的风彻底凉了下来,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湿润气息,吹过竹篱笆,发出“簌簌”的轻响;远处稻田里的蛙鸣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墙角蟋蟀清脆的“唧唧”声,偶尔夹杂着几声犬吠,更衬得山村夜晚的静谧。
节目组租住的老房子里,昏黄的灯光从窗户透出来,映在泥土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光影。院子里的工作人员大多已经歇下,只有正屋还亮着灯——嘉宾们围坐在一张老旧的木桌旁,面前摆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泡面,场面有些无奈,却又透着几分搞笑的真实。
泡面晚餐:苦中作乐的“真实”
沈越捧着一碗红烧牛肉面,看着面条上飘着的油花和脱水蔬菜,夸张地叹了口气,随即又苦中作乐地扬起嘴角,对着镜头吐槽:“嚯!家人们谁懂啊!第一次录综艺,还是上星的那种,正餐居然是泡面!这‘真实’程度,简直超出我的预期了!”他夹起一筷子面条,吸溜了一口,眼睛一亮,“不过说真的,这泡面在山里吃,好像比在城里香多了,可能是饿坏了!”
苏晴坐在他旁边,小口小口地吃着海鲜味泡面,另一只手还拿着那本翻得卷边的《凡人寻仙录》,书页夹着一张粉色书签,正好停在“小师妹魂断锁妖塔”那一页。她吃了几口面,轻轻合上书,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遗憾:“要是陆先生也看这本书就好了,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是猜不到小师妹后面到底会不会复活。”她转头看向窗外,目光落在隔壁陆砚辞院子的方向,“感觉陆先生是个有故事的人,说不定能从他那里得到点启发呢。”
黄垒一边慢条斯理地吃着面,一边观察着大家的反应,笑着说:“别叹气了,泡面也挺好,至少热乎。等明天灶台修好了,咱们就自己做饭,我给你们露一手,炖个土鸡,炒个青菜,保证比泡面香!”他话虽这么说,眼神却时不时瞟向门口,似乎在期待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着吃泡面的张捷忽然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碗,抱起放在旁边的原木色吉他。吉他琴头的“知音”二字在灯光下隐约可见,琴身上还沾着一点旅途的灰尘。“诶,大家别愁眉苦脸的了!”张捷笑着说,“我给大家弹唱首歌吧,就唱‘樵夫’老师的《青溪谣》!这首歌的意境,跟咱们云栖村太配了!”
他调了调琴弦,手指轻轻拨动,清脆的吉他声立刻在屋里响起。“你们说,”张捷一边调音,一边眼睛亮晶晶地看向大家,“陆先生会不会也喜欢‘樵夫’老师的歌?说不定我弹唱的时候,能把他也吸引过来呢!到时候就能问问他,有没有听过‘樵夫’老师的其他作品了!”
歌声飘荡:隔壁的细微回响
清澈的吉他声像山涧的清泉,叮叮咚咚地流淌在寂静的山村夜晚,张捷干净的嗓音带着一丝少年人的澄澈,轻轻唱着《青溪谣》的歌词:“青溪绕山流,竹影映浅滩,炊烟起村落,犬吠入云端……”
他的演唱算不上完美,有两处细微的指法错误——一处是和弦转换时手指按错了品位,导致音色稍显浑浊;另一处是尾音处理得过于急促,少了几分原曲的悠远意境。但他唱得格外投入,眼睛微微闭着,脸上带着对歌曲的虔诚,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吉他和歌声。
歌声透过敞开的窗户,飘出院子,随着晚风,隐隐传到了隔壁陆砚辞的院子里,像一缕轻盈的丝线,缠绕在静谧的夜色中。
此时的陆砚辞,正坐在书房里。书房不大,却收拾得整洁有序——靠墙摆着一个旧书架,上面放着满满的书籍,从古典诗词到现代文学,还有几本关于音乐理论的着作;书桌是用老榆木做的,表面被摩挲得光滑发亮,一盏暖黄色的台灯亮着,灯光柔和地洒在铺着稿纸的桌面。
陆砚辞穿着一件浅灰色的针织衫,头发随意地搭在额前,手里握着一支钢笔,正在斟酌《麦浪》最后一段的歌词。稿纸上已经写了大半,字迹遒劲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当隔壁传来的《青溪谣》旋律飘进书房时,他正在纸上移动的笔尖微微顿了一下,钢笔尖在稿纸上留下一个细小的墨点。他抬起头,侧耳倾听,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清晰地听出了那两处指法错误,也听出了演唱者对歌曲的热爱和生疏。
但他并没有起身出门去纠正的打算,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惊讶的神情。他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那笑意里带着些许了然,又带着几分宽容,像是老师看着学生笨拙却认真的练习。
几秒钟后,他重新低下头,目光回到稿纸上,笔尖继续移动,流畅地写下最后几个字:“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写好后,他放下钢笔,拿起那张稿纸——这张承载着外界无数音乐人渴求、甚至愿意重金购买的歌词纸,在他眼中,却仿佛只是一张普通的便签。他仔细地将纸折成四方形,轻轻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一沓类似的稿纸,都是他这些年创作的歌词和乐谱。他将新写好的歌词纸放在最上面,然后缓缓关上抽屉,动作轻柔而自然,仿佛在收纳一件再寻常不过的物品。
导演的灵光:埋下互动的伏笔
村头的监控车里,王磊正盯着多屏监控画面,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时不时喝一口热茶。屏幕被分成了好几块——一块是嘉宾们在屋里吃泡面、听张捷弹唱的画面;一块是陆砚辞在书房伏案创作的侧影;还有一块是实时滚动的弹幕。
当看到张捷投入地弹唱《青溪谣》,而隔壁陆砚辞的笔尖微微停顿、嘴角带笑时,王磊的眼睛突然一亮,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放下保温杯,身体前倾,紧紧盯着屏幕上陆砚辞的身影,又转头看了看弹唱得专注的张捷,一个念头突然闪过脑海:“这两人,一个是热爱音乐、崇拜‘樵夫’的年轻歌手,一个是气质沉稳、似乎对音乐有所涉猎的神秘村民,说不定……真能碰撞出点合作的火花?”
他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那本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大半,上面全是关于节目的构思和嘉宾的故事线。他翻到空白页,拿起笔,飞快地写下一行字,字迹潦草却清晰:“明天重点任务:创造机会让张捷向陆先生请教吉他\/音乐问题,利用张捷对‘樵夫’的崇拜,引出陆先生的音乐素养,增加节目看点和张捷的个人成长故事线。”
写完后,他又在这句话旁边画了一个五角星,作为重点标记。他满意地合上笔记本,心里暗暗盘算:如果能让张捷和陆先生产生音乐上的互动,不仅能丰富张捷的故事线,还能进一步挖掘陆先生的神秘背景,说不定还能引出“樵夫”的线索,这绝对是节目的一大亮点!
夜深伏笔:宁静下的暗流
云栖村的夜,更深了。
嘉宾们吃完泡面,洗漱完毕后,各自回到房间休息。张捷躺在床上,还在回味刚才弹唱《青溪谣》的场景,心里暗暗期待:“希望明天能有机会向陆先生请教音乐,说不定他真的知道‘樵夫’老师的消息呢!”
苏晴则在睡前又翻了几页《凡人寻仙录》,对着书中的情节喃喃自语:“小师妹一定要复活啊,不然小凡也太可怜了……”
黄垒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空,脑海里不断回放着傍晚与陆砚辞偶遇的画面,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他真的会是陆砚辞吗?明天一定要找机会好好跟他聊聊。”
沈越则早早进入了梦乡,睡前还在念叨:“希望明天灶台能修好,再也不想吃泡面了……”
而陆砚辞,在书房里整理完稿件后,走到院子里,抬头望着漫天繁星。晚风轻轻吹过,向日葵的叶子发出“沙沙”的轻响,石桌上的稿纸早已收进屋里。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满是山村夜晚的清新气息,眼神平静而悠远,仿佛在回忆着什么,又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监控车里的王磊也收拾好东西,准备休息。他看着屏幕上渐渐暗下来的画面,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所有的伏笔都已悄然埋下:张捷对“樵夫”的崇拜、苏晴对《凡人寻仙录》的执念、黄垒对陆砚辞的疑惑、以及他自己安排的互动机会,这些伏笔,终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一揭开,碰撞出最精彩的火花。
云栖村的夜,宁静而漫长。但在这份宁静之下,一场关于音乐、文学、重逢与揭秘的故事,即将在晨曦中,缓缓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