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文旅部启动专项整治的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文娱行业激起层层涟漪——这三天里,涉事公司的股价持续暴跌,平台紧急下架疑似违规内容,经纪公司闭门开会自查,整个行业都在等待监管部门落下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上午十点整,文旅部新闻发布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国的近百家媒体记者,手里的录音笔、相机早已准备就绪,镜头齐刷刷对准前方的发言台——文旅部、网信办、税务总局的三位官员并肩而坐,桌上摆放的红色文件夹上,“文娱行业专项整治首批处罚通报”字样格外醒目,严肃的氛围让现场连细微的咳嗽声都几乎消失。
“经多部门联合调查核实,现将文娱行业专项整治首批处罚结果通报如下。”文旅部市场管理司司长拿起文件夹,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第一份处罚,直指林浩所属的星耀传媒。
“星耀传媒存在组织网络水军蓄意诽谤陆砚辞先生、通过‘阴阳合同’偷漏税款超3000万元、长期购买数据刷榜(含音乐播放量、社交平台热搜、艺人粉丝量)等多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情节恶劣,影响极坏。”司长顿了顿,抬眼扫过台下的记者,继续通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文娱行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对星耀传媒处以5000万元顶格罚款,追缴全部偷漏税款及滞纳金共计1.2亿元;依法吊销其《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公司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运营总监等5人被列入‘文娱行业失信名单’,终身限制从事文娱相关经营活动;同时,将其违法信息同步至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联合惩戒。”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响起一阵相机快门的“咔嚓”声——5000万顶格罚款+吊销执照,这是近年来文娱行业针对经纪公司最严厉的处罚,足以让这家曾靠着“流量造星”风生水起的公司彻底退出市场。有记者当场举手提问:“请问星耀传媒的艺人后续将如何安置?”司长回应:“已协调行业协会搭建‘艺人过渡对接平台’,符合条件的艺人可自主选择其他合规经纪公司合作,但需承诺遵守行业规范,不得再从事数据造假等行为。”
第二份处罚,落在了涉事的知名音乐平台“乐响”身上。
“经查,‘乐响’平台长期为艺人提供‘付费刷榜’服务,明码标价销售‘虚拟播放量’‘虚假评论’‘榜单插队’等灰色业务,甚至为‘大客户’开通后台数据篡改通道,严重扰乱市场公平秩序,误导消费者判断。”网信办网络内容管理局副局长接过话茬,通报具体处罚措施,“决定对‘乐响’平台处以2000万元罚款;责令其在24小时内下架100首经核查确认存在‘异常数据’的歌曲,这些歌曲此前标称播放量均超5000万,实际有效播放量(播放时长超30秒、Ip地址不重复)不足10%,部分歌曲甚至存在‘机器24小时循环播放’的痕迹;同时,平台被责令停业整改三个月,整改期间暂停所有商业推广、艺人合作及会员充值业务,由监管部门派驻工作组驻场监督,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运营。”
副局长还透露,下架100首歌曲后,“乐响”平台已紧急调整榜单算法,不再以“播放量”为唯一指标,而是加入“用户真实评论率”“歌曲分享率”“线下演出传唱度”等维度,目前榜单前二十名中,多首此前“零宣传却靠口碑出圈”的独立音乐人作品成功上榜,与之前“流量歌曲霸榜”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份处罚,剑指搅动舆论的恶意营销号。
“20家此前活跃在文娱圈、以‘收钱带节奏’‘编造虚假爆料’‘恶意诽谤艺人’为生的营销号(如‘吃瓜前线速报’‘剧荒速推官’‘圈内秘闻君’等),多次参与此次‘陆砚辞抄袭’事件的恶意传播,发布不实信息、煽动粉丝对立,同时还涉及‘有偿删帖’‘泄露艺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税务总局稽查局官员通报,“决定对这20家营销号依法永久封禁所有平台账号(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其运营人员共35人被列入‘文娱行业黑名单’,终身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艺人经纪、影视营销等相关职业;涉嫌违法犯罪的,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这份处罚彻底斩断了“水军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此前这些营销号靠着“一条抹黑通稿收费5000-2万元”的模式牟利,如今终身禁业的处罚,让其他仍在观望的营销号彻底慌了神。
首批处罚结果通报完毕,整个文娱行业为之震颤。这不是“隔靴搔痒”的警告,而是实实在在的“重拳出击”,让所有抱着“侥幸心理”的从业者明白:监管部门这次是动真格的,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当天下午,行业内的“自查整改”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
- 头部视频平台“优视”连夜发布《数据真实性整改公告》,宣布下架56部经内部核查确认存在“数据注水”的剧集,这些剧集多为2022-2023年间上线,标称播放量均破亿,实则通过“机器刷量+水军控评”营造热度,其中某部古装剧实际有效播放量不足标称的8%,豆瓣评分仅3.2分。平台同时承诺,未来将建立“第三方数据审计机制”,每部剧集上线前需提交由权威机构出具的“数据真实性报告”,不合格者不予上线。
- 社交平台“微讯”紧急关闭所有“付费买粉”“控评套餐”的官方及灰色通道,包括此前隐藏在“企业服务”板块下的“粉丝增长业务”、通过第三方代理商销售的“评论置顶服务”等,同时公布“异常账号识别系统”数据:已封禁12万个用于刷量的“僵尸号”“水军号”,拦截230万条疑似控评的重复留言,并开放用户举报通道,对举报“恶意营销”属实者给予最高1000元的奖励。
- 包括“华艺传媒”“盛夏影视”“星光璀璨”在内的11家头部经纪公司,集体发布《文娱行业健康发展承诺书》,宣布彻底放弃“纯流量路线”:不再以“粉丝数”“话题量”作为艺人考核的核心指标,转而建立“演技\/唱功+作品质量+艺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取消“数据运营部门”,将资源倾斜给“实力派艺人培养计划”,其中“盛夏影视”还透露,下月将启动“新人发掘计划”,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有潜力的表演、音乐专业学生,邀请资深导演、音乐人担任导师,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化培养,拒绝“快餐式造星”。
社交平台上,网友的欢欣鼓舞几乎要溢出屏幕。#监管重拳整治文娱圈# 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0亿,讨论量超800万,热门评论里满是激动的声音:“终于等到这一天!之前被刷量烂剧坑了太多次,现在终于能看到真实的好作品了!”“5000万罚款+吊销执照,这力度够大!看谁还敢顶风作案!”“之前举报某营销号造谣,今天终于看到它被永久封禁,太解气了!” 视频平台的弹幕里,“大快人心”“支持监管”“文娱圈终于要干净了”等评论刷屏,甚至有网友晒出自己之前为“真实歌曲打榜”的截图,感慨“以后不用再跟机器刷量的歌曲竞争了,用心做音乐的人终于有机会了”。
夕阳西下时,“乐响”平台的整改公告仍挂在首页,下架100首异常歌曲后的榜单上,一首由独立音乐人创作的《老街》悄悄爬上了第三名,评论区里满是“终于被看到了”“循环了一周,终于上榜单了”的留言。这场力度空前的整治,不再是“一阵风”式的监管,而是推动文娱行业“刮骨疗毒”的开端——随着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行业共识的形成,一个以“内容为王、真实为本、艺德为先”的全新文娱生态,正在慢慢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