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晨曦如揉碎的碎金,穿透薄如蝉翼的薄雾,温柔地洒在陆砚辞书房的落地窗上。玻璃上凝着几缕晨雾凝成的水珠,折射出淡淡的虹光,将红木书桌上的光影切割得斑驳而细碎。书桌上,一盏复古黄铜台灯静静伫立,灯杆上雕刻着缠枝莲纹样,灯座微微泛着氧化后的温润光泽;旁边叠放着几册泛黄的线装书,最上面一本是民国版的《江湖丛谈》,书页边缘微微卷起,透着岁月的沉淀。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宣纸与徽墨混合的清雅气息,交织着木质书架散发的沉静松木香,构成一幅静谧而典雅的画面。
陆砚辞坐在书桌后的深棕色真皮座椅上,座椅靠背印着他浅浅的身形轮廓,显然是常年久坐的痕迹。他指尖轻轻摩挲着手机边缘,那是一款设计简约的黑色机型,外壳被摩挲得光滑温润。他的目光落在窗外庭院里那株含苞待放的白玉兰上,枝头的花苞裹着细密的绒毛,像一颗颗温润的白玉,在晨光中透着几分蓄势待发的雅致。他微微垂眸,耐心等候着连线的接通——这一次,他要对话的,是“四大天王”中以温润文艺气质着称的黎明,那个曾与他一同勾勒过民国江湖梦的故人。
“嘟……嘟……”几声轻柔的忙音在安静的书房里响起,如同时光的节拍。片刻后,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温和而略带磁性的嗓音,像浸了温水的上等丝绒,熨帖着人心的每一寸褶皱,却又在尾音里藏着一丝显而易见的怅然与遗憾:“阿辞,好久不见。隔着电话听到你的声音,真好,还是当年那股沉稳的调子。”
黎明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褪去了舞台上的星光熠熠与镜头前的精致从容,多了几分老友重逢的熟稔与岁月沉淀的感慨。他顿了顿,似乎在对着空气整理情绪,呼吸声轻轻起伏,片刻后,语气里的遗憾如同晕开的墨色,愈发清晰浓郁:“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件事我一直搁在心底,像块温润的玉,却总带着点硌人的遗憾,总想着有一天能亲口跟你说清楚。当年你突然宣布退隐,像一阵风突然停了,我们筹备了近一年的那部电影《江湖客》,也跟着彻底搁浅了——你还记得吗?就是那部以民国乱世为背景,讲侠客风骨与家国情怀的本子,我们当时说,要拍一部‘有血有肉有江湖气’的作品。”
提及《江湖客》这三个字,黎明的声音里瞬间灌满了惋惜,仿佛时光瞬间倒退回二十年前那个燥热的夏天。“那时候,我们光是打磨剧本就花了整整八个月。你坐在那个老弄堂里的小茶馆里,逐字逐句地改,连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眼神的描写,甚至是出场时衣角的摆动弧度,都反复斟酌。我还记得,有次为了‘沈青涯’在雨夜独闯敌营的台词,我们从傍晚争论到深夜,你说‘侠客的台词要藏着风骨,不能喊得太响’,最后改出那句‘刀可断,志不可折’,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浑身发麻。”
他的声音里带着怀念的温度,像是在触摸一件珍贵的旧物:“选角也基本定了,我饰演的男主‘沈青涯’,那个外冷内热、身怀祖传剑术却心怀苍生的江湖剑客,连造型定妆照都拍好了——一身藏青色长衫,腰间悬着一把旧剑,头发用一根素色发带束着,眼神里要藏着乱世的沧桑和侠客的执拗。当时化妆师说,这是她见过最‘贴骨’的造型。剧组的主创团队更是顶尖的班底:摄影指导是拍过《民国往事》的李导,美术指导是拿过金像奖的张老师,大家都卯着劲,想做出一部能留得下来、能让观众记住十年二十年的好作品。”
说到这里,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透过听筒传来,带着无尽的无奈,像是吹过旧时光的风:“可你一退隐,整个项目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没了方向。没有你这个原着编剧兼总策划坐镇,我们总觉得少了灵魂——就像一幅画少了点睛之笔,一首曲少了主旋律。再加上版权、投资等一系列后续问题,最后只能遗憾搁置。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老影迷会在我的社交平台下面留言,翻出当年不小心泄露的几张定妆照,追问《江湖客》什么时候能拍,能不能重启。每次看到那些留言,我心里都不是滋味,像欠了大家一个约定。”
听筒那头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彼此轻轻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仿佛都在对着时光缅怀那个未完成的梦。陆砚辞静静听着,指尖依旧摩挲着手机,另一只手却无意识地放在了书桌左侧的抽屉上——那里,锁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子,盒面上雕刻着“江湖客”三个字,是他当年亲手题写的小篆。盒子里,存放着《江湖客》完整的手写剧本手稿,每一页都带着他当年修改的痕迹,甚至还留着几滴不小心溅上的墨渍。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沉静,像深潭般不起波澜,却带着一种莫名安抚人心的力量,一字一句清晰地传向听筒那头:“明哥,我当然记得。那部《江湖客》,是我当年花了三年心血打磨的作品,从搜集民国江湖史料,到走访老艺人,再到一笔一划写剧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长大,怎么可能忘。”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了敲抽屉表面,像是在与里面的手稿对话:“完整的剧本手稿,我一直好好收在书房的紫檀盒子里,一页都没少,连你当年在剧本上画的批注,都还留着。这些年偶尔翻出来看看,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纸页上,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故事里的框架、人物的内核,还有那种民国江湖特有的‘侠之大义’——不是飞檐走壁的炫技,而是乱世中普通人的坚守与担当,现在看来,依然有它独特的价值,没有随着时间褪色,反而像陈酒一样,愈发醇厚。”
说到这里,陆砚辞的语气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期许,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希望的石子,漾开层层涟漪:“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时机,能遇到真正懂这个故事、愿意沉下心来打磨,不被市场浮躁风气裹挟,不追求流量快钱的团队,《江湖客》的重启……也不是不可能。毕竟,那个未完成的江湖梦,不仅是我们的,也是很多影迷的。”
“真的?!”听到“重启”这两个字,黎明的语气瞬间带上了一丝难得的急切,甚至不自觉地拔高了几分,像是压抑了二十年的期待终于有了回响,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连忙追问,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阿辞,你这话我可当真了!我没跟你开玩笑,这些年我接剧本越来越谨慎,不是挑挑拣拣,而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的电影市场,太过浮躁了,大家都追求快钱,追求流量,一部电影从筹备到上映,恨不得压缩到三四个月,剧本往往经不起推敲,人物扁平得像张纸,故事空洞得没灵魂。”
他的声音里满是感慨,带着对好作品的执着与对市场的无奈:“我一直在等,等一个能沉下心来讲故事的本子,等一个能让我真正投入感情的角色,等一个能让我找回当年拍戏时那种‘拼尽全力’的感觉。《江湖客》里的沈青涯,就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角色——他不是完美的英雄,他有犹豫,有挣扎,却在乱世中守住了本心,这种‘不完美的侠’,太难得。只要你点头,我这边随时都可以调整档期,不管是前期重新打磨剧本,还是后期拍摄时熬夜赶戏,我都全力配合,绝无二话!”
这番充满遗憾与期许的对话,通过直播间的音响实时传递出去,如同在平静的影视圈湖面投下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原本安静潜水、默默窥屏的数百万网友们瞬间沸腾,弹幕像潮水般疯狂刷屏,几乎要淹没直播间的画面:
“《江湖客》!居然是《江湖客》!我爸当年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搁浅,惋惜了好多年!”
“谁懂啊!黎天王的沈青涯定妆照我至今还存在硬盘里!一身长衫,一把旧剑,简直是民国侠客本侠!”
“陆神居然说可能重启?我直接原地螺旋爆炸!当年泄露的剧本片段我能背下来,‘乱世如棋,落子无悔’,这才是江湖啊!”
“求重启!现在的武侠片全是特效,根本没有当年那种‘侠之大义’的感觉了!”
而在直播间的众多观众中,一位一直在潜水窥屏的某顶级影业集团cEo——星光影业的掌舵人陈景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坐在办公室的真皮沙发上,面前的电脑屏幕正播放着陆砚辞的直播间,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这些年,他一直关注着陆砚辞的动态,也无数次遗憾当年没能参与《江湖客》的项目。如今听到“重启”二字,他再也无法保持冷静,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直接用星光影业的官方账号在弹幕区留下了一条极为醒目的留言——字体不仅加粗标红,还带着动态的金色光芒特效,瞬间在密密麻麻的弹幕中脱颖而出,像一颗投入人群的炸弹:
“@陆砚辞 @黎明 !陆先生,黎天王!我是星光影业陈景明!《江湖客》重启项目,我们星光影业集团愿意全额投资!预算无上限!不设任何资金限制!并且郑重承诺,充分尊重陆先生作为原着编剧和总策划的一切创作意见,从剧本打磨到选角、拍摄、后期制作,全程不干预、不指手画脚!我们只提供最顶尖的制作团队和最充足的资源,只求能有机会合作,将这部沉淀了二十年的好作品,完美呈现在大银幕上!”
这条留言一出,直播间瞬间炸开了锅,弹幕刷新的速度快得让人看不清字迹。紧接着,其他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也纷纷冒头,用公司官方账号在弹幕区“抢滩登陆”:
“@陆砚辞 陆先生!我们华影传媒也愿意投资!我们有国内最顶尖的民国题材美术团队,能还原最真实的乱世江湖!”
“@黎明 黎天王!我们盛世影业擅长武侠动作设计,保证沈青涯的打戏既飘逸又有力量!求合作!”
“@陆砚辞 @黎明 !我们嘉行影视愿意出双倍投资!只要能参与《江湖客》项目!”
一时间,弹幕区变成了“影视圈抢项目现场”,各家公司纷纷亮出自己的优势,恨不得立刻飞到陆砚辞面前签订合作协议。而#陆砚辞 江湖客 重启#这个话题,更是如同坐了火箭一般,在短短十分钟内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首,相关话题阅读量以每分钟百万的速度飙升,瞬间突破五亿,引发了无数影迷的无限遐想与期待。
社交平台上,关于《江湖客》的讨论彻底沸腾。有人翻出当年泄露的《江湖客》剧本片段,配上泛黄的民国老照片,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江湖故事,有血有肉,有家国情怀”;有人制作了“沈青涯角色混剪”视频,搭配黎明当年的定妆照和他过往影视作品中的侠客形象,引发一波强势回忆杀,视频播放量短短半小时就突破千万;还有不少网友在话题下留言,集体呼吁“保持原作内核,拒绝魔改”“求陆神亲自把控剧本,别让资本毁了好作品”。
影视圈的业内人士也纷纷发声——知名导演在朋友圈感慨“《江湖客》若重启,将是民国武侠片的新标杆”;资深编剧在微博分析“陆砚辞的剧本功底,加上黎明的文艺气质,这部片一旦成型,必是爆款”;甚至连一些老牌演员都在社交平台留言,希望能参与其中,哪怕只是一个小角色。
整个影视圈都因为这场跨越二十年的连线,陷入了对《江湖客》重启的热切讨论中。而书房里,陆砚辞挂掉电话,目光落在书桌抽屉上那个紫檀木盒子上,指尖轻轻划过盒面的“江湖客”三个字。这场因“遗憾”而起的对话,不仅唤醒了一段沉睡的时光,更悄然为一部经典作品的重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或许,那个未完成的民国江湖梦,终将在二十年的等待后,以最完美的姿态,绽放在大银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