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像被揉碎的月光织成的薄纱,轻轻笼罩着《归园田居》的小院,滤去了最后一丝灼热,只留下温润的光晕。老槐树叶在微风中缓缓摇曳,叶片间筛下的光斑在青石板上缓缓移动,像一群慵懒的萤火虫;墙角的野菊开得正好,淡紫色的花瓣被风拂过,轻轻颤动着落下几片细碎的瓣儿,淡香随着微风漫开,混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沁人心脾;远处青溪河的流水声隐约传来,时而轻缓时而清脆,混着几声不知名小鸟的鸣啼,构成了一幅静谧又鲜活的自然画卷,连空气里都透着几分诗意。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虽较刚才菲姐求合作时略有回落,却仍稳定在一千五百万以上,像一颗沉稳跳动的心脏。弹幕里还在热烈回味着“天后主动邀约”的震撼,时不时飘出“求陆先生清唱《青溪谣》”“蹲一个流水声原版录音”“菲姐和陆先生太有共鸣了”的留言,字里行间都透着对这场“音乐对话”的意犹未尽。
或许是在音乐理念上找到了难得的知音,一向惜字如金、连采访都常以“嗯”“还好”回应的菲姐,话也比平时多了些,眼神里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相见恨晚的通透。她端起桌上的玻璃杯,指尖轻轻贴着冰凉的杯壁,抿了一口温水,目光里带着几分饶有兴致的探究,直直看向屏幕那头的陆砚辞:“对了,陆砚辞,有个问题我憋了挺久,今天总算有机会问了。你早年写的那首《青溪谣》,我这些年循环听了不下百遍,尤其是前奏里那段若有若无的流水声——时而轻缓如低语,时而带着点石头碰撞的细碎声响,偶尔还混着一丝芦苇摆动的轻响,特别有画面感,像真的站在河边一样。”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眼神里闪过一丝孩童般的好奇:“我特意找制作人对比过音效库里的流水素材,要么太刻意,像‘按部就班’的机器声;要么太嘈杂,混着太多人工处理的痕迹,都没有你这段来得自然、有灵气。所以我一直很好奇,这段流水声,是真的在青溪河边录的吗?”
听到《青溪谣》这个名字,弹幕瞬间像被点燃的烟花,炸开了一片回忆与共鸣,留言刷得飞快,甚至盖过了之前的讨论热度:
“《青溪谣》!我的年度宝藏歌曲!前奏的流水声我能单曲循环一天!”
“谁懂啊!每次听那段流水声,都感觉自己坐在青溪河边,风一吹,连烦恼都没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高级音效库的素材,没想到是真录的?陆先生也太用心了吧!这才是真正的匠心!”
“求陆先生讲讲录音的细节!凌晨四点的青溪河是什么样子?好想知道!”
“《青溪谣》的歌词也超有画面感!‘青溪石上苔,风过芦苇摆’,配上流水声,绝了!”
陆砚辞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眼神里闪过一丝对往事的怀念,像翻开了一本尘封的旧相册。他轻轻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柔和的暖意:“是的,是去年夏天录的,算起来,刚好一年了。”
他指尖轻轻摩挲着石桌上的纹路——那是岁月刻下的细碎痕迹,像青溪河边的鹅卵石一样温润。他的声音渐渐放缓,带着几分沉浸感,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清晨:“那时候青溪村刚入夏,天气还不算太热,凌晨三点多的村子,还浸在朦胧的晨雾里,连空气都带着露水的清凉。我背着录音设备,沿着青溪往上游走,走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才到那个回水湾——那里水流比下游缓,岸边满是光滑的鹅卵石和丛生的芦苇,平时很少有村民去,特别安静,是我偶然发现的‘秘密基地’。”
“凌晨四点多的时候,天刚蒙蒙亮,远处的山尖刚染上一点鱼肚白,还没到村民起床劳作的时间,整个世界都静悄悄的,万籁俱寂。”陆砚辞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温柔的沉醉,“只有水流过鹅卵石的声音,时而‘叮咚’轻响,像有人在轻轻弹琴;时而‘潺潺’流淌,像低声诉说着什么;偶尔有微风拂过,芦苇叶发出‘沙沙’的轻响,像在附和;还有几只早起的小鸟,在岸边的柳树上叫了几声,声音很轻,像天然的伴奏。我就坐在岸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把录音设备轻轻放在水边,离水面大概十几厘米,录了大概半个小时——怕动静太大惊扰了这份安静,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补充道,语气里满是对自然的敬畏,像在诉说一个珍贵的秘密:“录回来的素材,我几乎没加任何后期修饰,只是稍微调了一点点音量,让它能和旋律更自然地融合,连多余的杂音都没删——比如那几声小鸟叫,有人说‘会不会太突兀’,但我觉得,那是自然本来的样子,删了反而少了份真实。我一直觉得,音乐本就源于自然,就像古人‘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要尽可能地贴近自然,汲取天地间的灵气,才能让作品有灵魂。”
“这就像农民种庄稼,靠的是自然的馈赠——阳光的温暖、雨水的滋润、土壤的肥沃,才能长出带着天然米香的粮食;如果急功近利,施太多化肥、打太多农药,颗粒再饱满,也失了本味,吃着没有粮食的香气。”陆砚辞看着屏幕里的菲姐,眼神格外认真,“音乐也是一样,有了自然的灵气,作品本身才会拥有更真实、更长久的生命力。如果为了追求‘炫’,为了‘符合市场’,加太多人工雕琢的电子音效、合成器音色,反而会像给清水里加了太多色素,看着花哨,却失了那份最本真的清澈,也丢了最初打动人心的感动。”
“就像《青溪谣》里的流水声,它不是‘配’上去的音效,而是‘长’在旋律里的灵魂。”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笃定,“我写这首歌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青溪清晨的画面——薄雾、流水、芦苇、鸟鸣,所以流水声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是歌曲的一部分,是‘青溪’这个场景的灵魂。听众听到的,不只是一段流水声,更是一个真实的清晨,一份自然的心境,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松弛感。”
菲姐静静地听着,眼神里满是赞同,甚至带着几分恍然大悟的通透。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是啊……你说得太对了。现在的很多歌,好像都在比‘谁的编曲更复杂’‘谁的音效更炫酷’,电子音效、合成器音色堆得满满当当,乍一听很有冲击力,很抓耳,可听个两三遍就腻了,像吃多了甜腻的蛋糕,再也不想碰,连歌名都记不住。”
她回忆起自己近几年的录歌经历,语气里多了几分无奈,像在诉说一个行业的困境:“前两年我录一首关于‘故乡思念’的歌,制作人非要在副歌部分加一堆电子鼓点和电音音效,说‘这样更潮,年轻人喜欢’‘市场就吃这一套’。我跟他争执了很久,说‘这首歌讲的是对故乡的牵挂,需要的是温柔和细腻,是能让人静下心来的感动,不是炫技’,可最后还是妥协了——毕竟要考虑市场,考虑团队的努力。结果那首歌出来,很多老粉丝在评论里说‘听不到以前的味道了’‘没有菲姐的灵魂了’,我自己听着也觉得别扭,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直到今天听你说,我才明白,缺的就是你说的这股子从自然中来的‘灵气’,缺了那份能让人静下心来的本真。”菲姐的眼神里闪过一丝释然,“那些堆砌的音效,就像给一碗简单纯粹的白粥里加了太多糖、太多肉松、太多咸菜,反而盖过了米本身的清香;而你的歌,就像一碗温热的清粥,看着普通,却透着最本真的米香,越品越有味道,能让人记住很多年——就像《青溪谣》,我听了这么久,每次再听,还是能想起第一次听到时的感动。”
这番关于“自然与音乐”的深度对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音乐圈激起了层层涟漪,甚至引发了一场“音乐本真”的全民讨论。不到半小时,国内知名音乐公司“闻声音乐”的官方账号便在微讯上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瞬间引爆了网络:
“【重磅计划启动|自然之声,致敬本真】受‘樵夫’陆砚辞老师音乐理念启发,闻声音乐即日起正式启动‘自然之声’原创音乐计划!我们将邀请多位实力派歌手及创作人,深入山林、湖畔、田野、古镇等自然之境进行采风与录制,彻底摒弃过度的电子音效与人工雕琢,用最本真的自然声响(流水、鸟鸣、风声、麦浪声、松涛声、古镇雨声等)融入音乐创作,以自然为灵感源泉,以本真为音乐内核,致敬音乐最纯粹的本源。
计划首期将走进三大自然秘境:云南香格里拉(雪山、草甸、溪流)、浙江千岛湖(湖面、渔船、鸟鸣)、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风声、马蹄声、牧歌),后续还将解锁新疆伊犁、四川九寨沟、福建土楼等更多自然场景。我们相信,自然里藏着最动人的旋律,本真里装着最纯粹的情感。期待用最干净的声音,打动每一位热爱音乐的听众!”
消息一出,直播间的弹幕瞬间被“支持”“期待”“太及时了”刷屏,各种留言像潮水般涌来,甚至因为留言量过大,导致平台短暂卡顿:
“终于有人做这样的计划了!这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现在的电子音听得我审美疲劳了!”
“支持!太期待了!香格里拉的雪山流水声+菲姐的空灵嗓音,想想都要醉了!”
“闻声音乐太会了!赶紧公布歌手名单!求邀请菲姐、李然、周深!他们的嗓音和自然风绝配!”
“陆先生的理念太对了!自然的声音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希望这个计划能拯救现在的乐坛!”
“我要为这个计划打call!终于能听到不堆砌音效的歌了!求快点上线!”
不仅如此,多位音乐圈人士也第一时间转发这条消息,并发表自己的深度看法。认证为“资深音乐制作人”的陈默留言:“陆砚辞老师的话点醒了很多沉迷‘炫技’的制作人!现在的音乐太追求‘快’和‘炸’,却忘了音乐的本质是传递情感。‘自然之声’计划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希望能带动整个行业回归本真创作,让音乐重新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实力派歌手李然转发并激动评论:“早就想做这样的尝试了!去年在草原采风时,听到风吹过草甸的声音,当场就想写一首歌!自然里藏着最动人的旋律,期待能参与这个计划,把草原的风声唱给大家听!”
甚至有几位新生代歌手也在评论区“毛遂自荐”:“求参与!我一直想创作有温度的音乐,不想只唱堆砌音效的歌!想跟着陆老师的理念,从自然里找灵感!”
小院里的众人也听得十分动容,眼神里满是对这个计划的期待。黄垒靠在老槐树上,双手抱在胸前,连连感慨:“可不是嘛!现在很多音乐太浮躁了,打开播放器,满大街都是差不多的电子鼓点、合成器音色,听着都分不清谁是谁。陆先生这个‘自然之声’的理念,真的能给音乐圈带来一股清流,太有意义了!”
张捷举着手机,手指飞快地转发着“自然之声”计划的消息,激动地说:“我要第一时间关注这个计划!太期待香格里拉的采风了!雪山、草甸、溪流,想想都觉得声音会很美!到时候一定要去现场打卡!”
苏晴托着下巴,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憧憬:“我以后听歌,要专门留意里面的自然声音!说不定能发现更多像《青溪谣》这样的宝藏歌曲!等计划出了歌,我一定单曲循环!”
沈越则一边点头一边说:“陆先生说得太对了!自然的东西才长久!就像青溪河的水,流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清澈动人;老槐树长了这么久,还是这么枝繁叶茂。音乐也一样,只有贴近自然、保持本真,才能流传得更久!”
陆砚辞看着屏幕上闻声音乐的计划公告,又望了望弹幕里铺天盖地的支持与期待,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坚定:“其实不止是音乐,很多艺术创作都是如此。无论是写字、画画,还是作曲、演戏,都需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保持一份本真。因为自然的东西,最能触动人心——它没有刻意的讨好,没有炫技的张扬,没有迎合市场的算计,只有最纯粹的情感和最鲜活的生命力。就像古人画山水,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音乐也是一样,先‘师法自然’,才能‘打动人心’。”
菲姐也重重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甚至主动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这个计划能越做越好,能让更多人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音乐的本真。如果计划需要,我也很乐意参与——去草原上迎着风唱一段,或者在湖边伴着流水录一首歌,应该会是很特别的体验,比在封闭的录音棚里录歌有意义多了。”
随着两人对话的深入,直播间的热度再次攀升,在线人数突破一千七百万。#陆砚辞 自然之声# #闻声音乐 自然之声计划# 两个词条也相继登上微讯热搜榜,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阅读量迅速突破两千万,讨论量超过五百万。网友们纷纷留言,不仅表达对计划的期待,还开始热情地为计划“出谋划策”:
- 有人疯狂推荐采风地点:“求去新疆伊犁!那里有草原、雪山、杏花沟,春天还有漫山遍野的野杏花,声音肯定超美!”“四川九寨沟必须安排!瀑布声、溪流声、森林里的鸟鸣,想想都绝了!”
- 有人精准推荐歌手:“菲姐、李然、周深、谭维维!这几位的嗓音空灵又有力量,和自然风适配度满分!”“求邀请民谣歌手!赵雷、宋冬野的歌本来就有自然气息,肯定能擦出火花!”
- 有人分享自己的“自然之声”经历:“我以前在黄山露营,凌晨听到过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像交响乐一样震撼!希望能在‘自然之声’计划里听到这样的声音!”“小时候在乡下,夏天的夜晚能听到蛙鸣、蝉鸣、流水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治愈,求计划能收录这些声音!”
午后的阳光渐渐西沉,将天空染成了淡淡的橘红色,像一幅温柔的水彩画。青溪河的流水声依旧清晰,老槐树上的鸟鸣也渐渐变得柔和,像在为这场对话收尾。这场关于音乐细节与自然创作的深度交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陆砚辞对音乐的敬畏与坚守——他用一首《青溪谣》的流水声,诠释了“自然即灵感”的真谛;更在浮躁的乐坛里,点亮了一盏回归本真的明灯。
而“自然之声”计划的启动,像一粒希望的种子,在所有热爱音乐的人心里扎下了根。它预示着音乐创作或许将迎来一个更加纯粹、更有生命力的新时代——一个让流水声淌进旋律,让鸟鸣声融入歌声,让自然与音乐共生,让本真情感触动人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