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屋的夜晚,像是被一层柔软的光晕包裹着。院子里的老槐树撑开浓密的枝叶,在柔和的路灯下投下层层叠叠的斑驳光影,风一吹,叶影便在地面上轻轻摇晃,如同跳动的碎银。远处的草丛里,蟋蟀和纺织娘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与屋内偶尔飘出的、黄垒和何老师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满是烟火气的温馨画卷。
而在这闲适的氛围里,院子角落的青石板台阶上,一个身影却透着股与周遭截然不同的专注——张捷独自一人坐在那里,背脊挺得笔直,仿佛一尊雕塑。他怀中紧紧抱着那把深棕色的单板吉他,琴身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哑光,琴弦被他擦拭得一尘不染,连细微的品丝都透着干净的金属光泽。这把吉他是他刚出道时用第一笔演出费买的,陪伴他走过了无数个日夜,此刻却像是有了新的使命,被他珍视得如同稀世珍宝。
张捷的手指修长,指节分明,是天生适合弹吉他的手。可此刻,这双手却带着一丝罕见的小心翼翼,在琴弦上反复摸索、按压、拨动。他的眉头微微蹙着,眼神像是被磁石吸引,紧紧锁在自己的指尖与琴弦的接触点上,连眼睫都很少颤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偏差。下午陆砚辞在书房弹奏《麦浪》的画面,如同高清电影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陆先生指尖划过琴弦时的轻柔,像是怕惊扰了稻田里的风;手腕转动时的弧度,带着一种自然的韵律;还有他眼中那份对田园的眷恋、对童年的温柔,甚至连琴弦震动时发出的、那细微得几乎听不见的泛音,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
“陆先生说……要唱出‘稻田的风、小时候的蝉鸣’的感觉……”张捷一边轻轻拨动琴弦,一边低声呢喃,声音轻得像是怕打断自己的思绪,“气息要稳,像山间的溪流,缓缓流淌;声音要温柔,不能太用力,更不能炫技……情感要沉在里面,不是喊出来的,是渗出来的……”
他的手指随着默念的节奏起伏:时而用指腹轻轻滑过琴弦,弹出一串柔和的滑音,模拟着风拂麦浪时那种连绵的起伏;时而用指尖轻轻点弦,发出清脆的泛音,像是夏日午后树梢上的蝉鸣;时而又微微加重按弦的力度,弹出低沉而厚重的低音,像是稻田里湿润泥土的芬芳。每弹完一小段,他都会停下来,微微闭眼,仔细回味刚才的音色与情感,对比着陆砚辞弹奏时的感觉,然后轻轻摇头,重新调整指法的力度、按弦的位置,甚至连呼吸的节奏都反复校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月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缝隙,洒在他的脸上,映出他额前细密的汗珠——初秋的夜晚已有凉意,可他却因为专注而渗出了汗。那些汗珠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滴在吉他的琴身上,他却浑然不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整个蘑菇屋的院子都消失了,只剩下他、怀中的吉他,以及《麦浪》那温柔而治愈的旋律,在空气中轻轻流淌。
黄垒刚从屋里出来,打算到院子里呼吸一下夜晚的新鲜空气,顺便活动活动筋骨。他刚走到院子中央,就一眼看到了角落里的张捷。看着那孩子全神贯注、仿佛与世界隔绝的样子,黄垒忍不住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他。他悄悄走到张捷身边,看着他手指在琴弦上忙碌,眉头紧锁的模样,像是看到了当年在剧团里那些执着的年轻人,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低声打趣道:“小捷,这都快半夜了,还在跟这把吉他‘死磕’呢?你这股子认真劲,跟我当年在话剧团看到的那些孩子一模一样——那些小家伙为了拜名师学身段,也是这么昼思夜想,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琢磨手势,睡觉都在哼唱腔。”
张捷听到黄垒的声音,才猛地从自己的世界里抽离出来。他下意识地停下拨弦的手,抬起头,脸上带着一丝被打断思绪的茫然,随即又染上了一层不好意思的红晕。他轻轻放下吉他,站起身,对着黄垒微微躬身,语气里带着一丝激动,又带着一丝敬畏:“黄老师,不一样的。”
他顿了顿,双手不自觉地攥了攥衣角,像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压抑心底的情绪:“这不是简单的学艺,这是陆先生的信任啊!您知道吗?陆先生那么低调,那么有才华,他连自己的作品都很少公开,却亲自把《麦浪》这首歌交给我,还特意给我讲这首歌里的故事、教我怎么弹、怎么唱……”
说到这里,张捷的眼神亮了起来,像是有光在里面闪烁:“我能感觉到,这首歌对他来说,肯定有特别的意义——里面有他对云栖村的眷恋,有对童年的回忆,还有对生活最纯粹的热爱。他把这么重要的歌交给我,我……我一定不能唱砸了!我必须唱好它,不能辜负他的信任!”
看着张捷眼中那份毫无杂质的执着,黄垒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欣慰与敬佩。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张捷的肩膀,语气温和而坚定:“好小子,有这份心,就比什么都强。陆先生没看错人,他能把歌交给你,就是知道你懂他的心意。你放心,只要用心去唱,一定能唱出《麦浪》最本真的味道。”
就在这时,张捷的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沉静。他愣了一下,掏出手机,屏幕上跳出经纪人发来的消息弹窗。他点开对话框,经纪人的文字像是带着声音,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捷哥!天大的好消息!闻声音乐那边刚刚跟我联系了!他们说,等你把《麦浪》正式录制完成,就立刻着手为你筹备个人巡回演唱会!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闻声音乐多少年没给新人开巡回了!这可是顶级资源,多少人挤破头都抢不到!你这次真的要火了!”
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张捷的眼神没有丝毫波动。若是在以前,光是看到“个人巡回演唱会”这几个字,他就能兴奋得整夜睡不着——作为一个出道三年、一直不温不火的歌手,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意味着他的事业将迎来质的飞跃,意味着他终于可以站在更大的舞台上,让更多人听到他的声音。可此刻,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屏幕,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下午陆砚辞坐在书房里,对他说过的话:“音乐的本质,从来不是流量和曝光,而是情感的传递。一首能打动人的歌,比一百场热闹的演唱会都有意义。作品本身,才是歌手最该守住的东西。”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敲击,没有丝毫犹豫,平静地回复道:“谢谢哥,我知道了。不过演唱会的事先别急着谈,现在最重要的,是把《麦浪》这首歌练好、录好,不辜负陆先生的信任。等这首歌真正打磨好了,再谈其他的也不迟。”
发送完消息,张捷将手机随手放在身旁的台阶上,屏幕还亮着,经纪人发来的后续追问消息不断弹出,他却没有再看一眼。他重新抱起吉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让自己坐得更稳,然后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回味着陆砚辞说的“稻田的风”,再缓缓睁开眼时,眼神里多了一份从容与坚定。
指尖再次落在琴弦上,这一次,他的动作比之前更加流畅,指法也更加细腻。琴弦震动发出的旋律,不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多了一份属于他的理解——温柔中带着一丝少年人的清澈,沉静中又透着对生活的热爱,隐隐有了几分陆砚辞弹奏时的韵味,却又不失自己的风格。
月光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映在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挺拔。怀中的吉他仿佛有了生命,与他的呼吸、他的情感融为一体,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而陆砚辞传递给他的,从来都不只是一首《麦浪》的演唱机会,更是一种对音乐的敬畏、对作品的执着、对初心的坚守——这份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深深感受到的精神,正是“传承”的真正意义。
这颗名为“传承”的种子,早已在张捷的心中深深扎根。它不是简单的技艺传递,而是对音乐纯粹性的坚守,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里,不被浮躁裹挟的定力,是对“作品为王”的信仰。张捷知道,自己肩上扛起的,不仅是一首歌的演唱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要做的,就是用最真诚的情感、最纯粹的声音,将《麦浪》里那份对田园的眷恋、对童年的回忆、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听到这首歌的人。
而这份传承,也将成为他音乐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中,始终保持初心,坚定地走下去。夜色渐深,蘑菇屋的灯光依旧柔和,张捷的琴声也依旧在院子里流淌,温柔而坚定,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热爱与传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