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吱呀转着,吹不散六月的闷热。
陈凡坐在出租屋的旧木桌前,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三年前二手市场淘的,屏幕右下角的电量条红了一半,键盘边缘的漆磨掉大半,露出里面斑驳的白色塑料。他指尖悬在键盘上,停顿两秒,才缓缓敲下“工作经历”四个字。
页面跳转到简历编辑栏,光标在“教育经历”那栏闪了很久。陈凡盯着屏幕,最终还是只填了“红星中学,高中毕业”——他没读过大学,孤儿院凑钱供他读完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打零工,能认全常用字、会用基础办公软件,已经是他这些年挤时间自学的结果。
工作经历那一栏,他一条条往上加:“2023年3月-6月,城东工地零工,负责搬运建材”“2023年7月-12月,便利店夜班兼职,负责收银、理货”“2024年1月-5月,外卖配送员,熟悉本市城中村及周边路线”。每一条都写得简洁,没有多余的修饰,像他这人一样,只讲实在的。
打开招聘网站,首页推荐的岗位大多标着“大专及以上学历”“1-3年相关经验”。陈凡手指滑动鼠标滚轮,从“行政文员”翻到“销售助理”,再到“客服专员”,看了近二十个岗位,才找到几个没明确要求学历的。
第一个投的是“行政助理”,岗位要求里写着“能熟练使用Excel,细心负责”。陈凡填好个人信息,上传简历,点击“投递”时,心里没什么波澜——他知道希望不大,但总得试试。
投完第一个,他没停,又接连投了五个岗位:便利店店长助理、房产中介学徒、物流分拣员、电话销售、超市理货主管。每投一个,他都特意把简历里对应的经历往前调了调,比如投中介学徒时,就把“熟悉城中村路线”那条标得更显眼些。
做完这些,电脑提示“电量不足20%”。陈凡拔掉插在隔壁插座上的充电器——房东王翠兰搬走后,隔壁暂时空着,他偶尔会偷偷用那边的电,省点电费。刚插上,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招聘网站的推送。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您投递的‘行政助理’岗位,hR已查看,很遗憾您的条件不符合岗位要求。”
理由没写,但陈凡心里清楚,大概率是学历的问题。
他指尖在屏幕上按了按,没回消息,也没删那条推送,只是把手机放回桌上,继续盯着电脑屏幕。又刷新了两次招聘页面,没新的合适岗位,他便关掉浏览器,打开之前存的“城中村商铺信息”文档——那是他昨天去办商铺过户时,顺手从中介那抄来的周边商铺租金和业态。
文档里记着:“菜市场入口商铺,面积25㎡,月租5000元,适合餐饮、零售”“距离菜市场50米,18㎡,月租3800元,前租客做小吃,现空置”“菜市场二楼,30㎡,月租4200元,可做仓库或培训机构”。他的商铺就在菜市场入口第二间,22㎡,昨天中介说,按现在的行情,月租能到4800元,不过他没打算租出去——签到系统给的东西,他想自己用用看。
电脑又弹出“电量不足10%”的提示,陈凡保存好文档,关掉电脑。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那扇掉漆的木窗,外面是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握手楼,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楼之间,楼下传来收废品的喇叭声:“收旧冰箱、旧电视、旧洗衣机咯——”
他靠在窗边,摸出兜里的烟——是昨天工头赵虎退他工资时,顺手塞的一包便宜烟,他平时不抽,只有想事的时候才会点一根。刚摸出打火机,又想起出租屋不准抽烟,万一触发烟雾报警器,房东那边又要啰嗦,便又把烟塞了回去。
中午没吃饭,肚子有点饿。陈凡从床底拖出箱子,里面装着前几天签到得的“全年零食储备”——饼干、面包、泡面堆了半箱。他拿出一包泡面,撕开放进碗里,倒上热水,盖好盖子,等着泡软的间隙,又拿起手机刷了刷招聘软件。
又收到两封拒信。
“便利店店长助理”:“您的工作经验与岗位要求匹配度较低,感谢投递。”
“物流分拣员”:“本岗位需适应夜班及高强度工作,综合评估后暂不考虑您的申请。”
陈凡看完,把手机揣回兜里,没什么表情。他早就习惯了,从高中毕业出来找工作,拒信收过不下几十封,刚开始还会难受一会儿,后来就麻木了——难受也没用,不如多找两个机会。
泡面泡好了,他掀开盖子,热气往上冒,带着廉价的调料包香味。他拿起筷子,慢慢吃着,吃的时候没看手机,也没想别的,只是专注地把面吃完,连汤都喝了大半——能省一顿饭钱是一顿。
下午两点多,太阳最毒的时候,陈凡又打开电脑,这次没投简历,而是搜了“轻资产创业项目”。之前系统给过“轻资产创业”的方向指引,他想看看具体有哪些路子。
页面跳出来很多结果:“摆摊卖小吃”“做社区团购团长”“开网店卖小商品”“做房产中介”“搞家政服务”。陈凡一条一条看,摆摊需要推车和摊位费,他没经验;社区团购要拉群维护客户,他不擅长跟人打交道;开网店要囤货,他没启动资金;家政服务要培训,还要有工具……
看到“房产中介”时,他停住了。
页面里写着:“房产中介门槛低,前期只需熟悉房源,对接租客和房东,赚佣金即可,无需囤货和大额投资,适合新手创业。”
后面还附了个案例:“某中介新手,从城中村房源做起,第一个月赚了8000元,半年后月入过万。”
陈凡盯着那段话看了很久,指尖在键盘上敲了敲,又搜了“城中村房产中介怎么做”。出来的答案大多是“多跑小区,搜集房源”“跟房东搞好关系,拿到独家房源”“在小区贴求租广告,吸引租客”“用社交软件发布房源信息”。
这些好像都不难。
他想起昨天去办商铺过户时,中介跟他说,城中村的租客很多,大多是附近工地的工人、周边写字楼的实习生,还有刚毕业的学生,租房需求很大,但很多房东不知道怎么找租客,租客也找不到合适的房源,中间缺个对接的人。
“或许真能试试。”陈凡心里想。
电脑彻底没电关机了,他拔掉充电器,把电脑放回桌上。看了眼窗外,太阳稍微斜了点,没那么晒了,便拿起钥匙,出门去了他的商铺。
他的商铺在菜市场入口第二间,之前是个卖水果的,搬走后还没收拾,玻璃门上贴着泛黄的“转租”贴纸,门把手上挂着把旧锁。陈凡掏出钥匙打开门,一股水果腐烂的酸味扑面而来,地上还留着几个烂苹果核。
他没进去,只是站在门口,打量着周边的环境。
菜市场入口的人流还没散,提着菜篮子的大妈们围着水果摊砍价,声音洪亮;穿蓝色工服的年轻人匆匆走过,手里攥着刚买的馒头,边走边啃;还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在旁边的文具店门口徘徊。
陈凡靠在墙边,没说话,只是眼睛扫过来往的人,偶尔有人停下来看他的商铺,他也只是看着,不主动搭话。
过了大概十分钟,一个穿粉色连衣裙的女孩走到商铺门口,看了看门上的贴纸,又转头问旁边卖蔬菜的摊主:“阿姨,这家店还转租吗?我想租来卖女装。”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妈,摇了摇头:“昨天刚有人买下来了,不是转租,是店主自己要用。”
女孩有点失望,嘟囔了一句:“唉,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小商铺。”
陈凡没说话,只是把“女装店需求”记在了心里。
又过了一会儿,一个扛着行李的中年男人走过来,问卖水果的摊主:“大哥,知道这附近有没有租房的吗?要单间,能做饭,价格便宜点的。”
摊主指了指巷子里:“里面有几家贴了租房广告,你去看看,不过得早点,晚了就没了。”
男人道了谢,扛着行李往巷子里走,脚步匆匆。
陈凡看着男人的背影,又想起刚才那个女孩的话,心里更确定了——不管是租房还是租商铺,需求都挺多的,只要能把房源和需求对接上,应该能赚到钱。
他在门口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直到太阳快落山,才锁好门,往出租屋走。
路上经过一家打印店,他进去问了问打印广告的价格:“打印‘求租\/求购房源’的广告,A4纸,黑白的,一百张多少钱?”
老板抬头看了他一眼:“一百张十五块,要是多印点,还能便宜。”
“先印一百张。”陈凡说。
老板点了点头,问他:“内容怎么写?”
“就写‘凡星中介(筹备中),专业对接城中村房源,租客找房、房东出租\/出售均可联系,电话:138xxxx5678’,再留个微信二维码位置。”陈凡报了自己的手机号,他昨天刚办了个新手机号,专门用来做这事。
老板很快打好了内容,让他确认。陈凡看了一眼,没什么问题,便让老板打印。
等打印的间隙,他在手机上注册了个微信小号,头像用了个简单的房子图标,昵称就叫“凡星中介-陈”,把二维码保存到手机里,打算明天去小区贴广告的时候,一起贴上去。
拿到广告纸,陈凡付了钱,揣进兜里,往出租屋走。
回到出租屋时,天已经黑了,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几盏,走起来黑漆漆的。陈凡摸出手机照亮,打开房门,屋里没开灯,只有窗外透进来的一点路灯的光。
他打开灯,昏黄的灯泡照亮了狭小的房间。把广告纸放在桌上,又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加了几个昨天从网上找到的“城中村租房群”,群里很热闹,全是求租和转租的消息,他没说话,只是默默看着,把一些靠谱的房源信息记在备忘录里。
记完最后一条房源,已经快十点了。陈凡放下手机,揉了揉有点酸的眼睛,起身去洗漱。
洗完脸,他坐在床边,没立刻睡觉,而是拿出今天打印的广告纸,一张一张看。纸上的字印得很清晰,“凡星中介(筹备中)”几个字格外显眼——“凡星”是他昨天想的,“凡”是他的姓,“星”是希望能像星星一样,虽然小,但能有点光亮。
他拿起一张广告纸,对着灯光看了看,又想起白天投简历被拒的事,心里没什么波澜,只是觉得,这次的路,好像比之前的都要清楚一点。
明天早上,去周边的小区贴广告,再去菜市场跟摊主聊聊,看看能不能拿到更多房源。陈凡心里把明天的计划过了一遍,然后把广告纸收进抽屉里,躺下睡觉。
风扇还在吱呀转着,窗外传来夜市收摊的声音,偶尔有汽车开过的鸣笛声。陈凡闭上眼睛,没一会儿就睡着了,他睡得很沉,因为他知道,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
而他的中介之路,从这一晚,才算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