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砚布下的算经迷局,如同精密的钥匙,最终由国子监那位精通数算的刘博士率先解开。当那些看似杂乱的数字与符号被还原成清晰的账目——记录着赵志鹏如何利用太庙岁修工程,虚报价格、以次充好,贪墨巨额款项,并与不法商人勾结的铁证——刘博士惊骇之余,不敢怠慢,连夜通过门生将破译结果与原件一同呈递御前。
几乎同时,都察院的李御史也凭借自己的较真劲儿,从那份“进货单”中琢磨出了类似的结论。两份相互印证、指向明确的密报摆在皇帝萧琰的案头,其内容触目惊心。
皇帝震怒!
太庙乃祭祀先祖、象征国本的重地,竟有人敢在此等工程上动手脚,贪墨银两,以劣质材料滥竽充数,此乃对皇权、对先祖的大不敬!其行可诛,其心可诛!
更重要的是,赵志鹏的身份——皇后远亲。这层关系让皇帝的怒火瞬间找到了更明确的指向。他立刻下令,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严查此案,并特意指派了两位素来与皇后一党不甚和睦、且以刚正着称的官员主理。
圣旨一下,风云骤变。
赵志鹏还在做着捞足最后一笔、甚至幻想借此巴结上皇后更进一步的美梦,就被如狼似虎的官差从府中锁拿入狱。他名下的宅邸、店铺被迅速查封,与之勾结的商人也一并落网。三司办案雷厉风行,在萧清璃暗中提供的更多线索(通过匿名渠道)辅助下,案件审理异常顺利。
人证、物证、账目证据确凿,赵志鹏起初还试图狡辩,但在如山铁证和严厉审讯下,很快心理防线崩溃,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为了减轻罪责,他更是如同竹筒倒豆子般,供出了工部内部几位与他“同流合污”的上官和下僚,甚至隐隐攀扯到了皇后母族其他一些成员在别处的贪腐行为。
一时间,工部风声鹤唳,与赵志鹏案有牵连的官员人人自危,纷纷设法切割自保。皇后在宫中闻讯,又惊又怒,她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等到收拾萧清璃的机会,反而先折损了一员看似不起眼、实则重要的“财神”,更被牵连得灰头土脸。她几次想向皇帝求情或施压,但皇帝态度坚决,避而不见,甚至以“后宫不得干政”为由,申饬了代为传话的宫人。
最终,圣裁下达:工部郎中赵志鹏,贪墨渎职,罪证确凿,判斩立决,家产抄没;涉案商人同罪处斩;工部侍郎等一干失察、包庇乃至同流合污的官员,或革职,或流放,或降级罚俸。皇帝借此机会,对工部进行了一次不小的清洗。
赵志鹏的人头落地,标志着萧清璃对皇后势力的第一次主动出击,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这颗人头,不仅砍掉了一个贪官,更沉重地打击了皇后一党的气焰。皇后在朝中的势力受到明显削弱,其党羽们首次真切地感受到,那位看似沉寂的长公主,拥有着何等犀利的反击能力,再不敢如以往那般肆无忌惮。
经此一役,萧清璃不仅稳固了自身地位,更在朝野间树立了“不好惹”的威名。许多原本观望的中立派,开始重新审视这位蛰伏在镇北侯府的长公主。而皇后,则陷入了被动防守的境地,对萧清璃的恨意与忌惮,也达到了新的顶点。
朝堂格局,因这一颗棋子的陨落,悄然改变。萧清璃的崛起之路,踏着敌人的尸骨,愈发坚实。
(第五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