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带回的消息,如同在萧清璃心中点燃了一簇狼烟。边疆局势紧张,朝堂争论不休——这不仅仅是军国大事,对她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散发着诱人气息的机遇。
她立刻铺开京城舆图,目光不再是流连于公侯府邸与六部衙门,而是精准地投向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城西的铁匠铺聚集区、漕运码头附近的仓库群、乃至南城专营皮革、药材的集市。这些都是军需物资的关键环节。
“嬷嬷,”萧清璃声音沉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您立刻派人,不,您亲自去一趟,暗中查访这几处。我要知道,如今市面上生铁、皮革、止血药材的价格波动,库存情况,以及……最大的几家供货商是谁,背后又站着哪些人。”
战争,打的是兵马钱粮。朝廷若真要增兵备战,巨大的军需订单必将如一块肥肉,引来无数饿狼争抢。她要在所有人还没完全反应过来之前,抢先布局。
“青黛,”她又转向心腹侍女,“我们名下,可有与这些行当沾边的产业?哪怕是间接的?”
青黛迅速在脑中过了一遍账册:“回殿下,有一处陪嫁的田庄,附近有座小铁矿,但产量不高,以往只是供应些农具。还有两家铺子,一家经营布匹,一家经营杂货,与军需直接关联不大。”
“足够了。”萧清璃指尖点着舆图,“铁矿,立刻增加人手,提高产量,不必追求精铁,先囤积原料。布匹铺子,暗中联系可靠的棉花和麻布供应商,大量备货。杂货铺子,拓宽进货渠道,尤其是创伤药、绷带等物。”她沉吟片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运输能力。去看看,能否收购或入股一支可靠的小型漕运船队。”
这一系列指令发出,雷厉风行。萧清璃很清楚,以她目前的资本,想完全吃下军需大单是痴人说梦,必然会遭遇那些根深蒂固的皇商、世家大族的激烈竞争。她的目标,不是正面抢夺,而是成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个高效、可靠、并且能提供部分关键原料或运输服务的“补充者”。
同时,她也在赌。赌边疆局势会进一步紧张,赌朝廷最终会下定决心备战,赌这份订单会大到让那些巨头无法完全吞下。而她要做的,就是在那之前,默默织好一张属于自己的、坚韧而隐秘的供应网络。
“殿下,”宋嬷嬷有些担忧,“此举是否太过冒险?若边疆无事,我们囤积的货物……”
“不会无事。”萧清璃斩钉截铁,目光锐利,“四皇子并非无的放矢之人。谢云止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他们比我们更接近权力核心,他们的判断,就是最好的风向标。”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况且,即便最坏的情况发生,这些物资也不会烂在手里。民生所需,总有去处。但这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
她想起前世,似乎确实有过一场不大不小的边疆冲突,只是当时她深陷宫廷琐事,并未留意。如今看来,那场冲突背后,恐怕也藏着不少利益交换。
这一次,她不仅要自保,更要主动出击,从这帝国的战争机器中,分得一杯羹。这不仅仅是赚钱,更是积累实力、编织人脉、甚至……将来或许能借此影响局势的重要手段。
“去做吧。”萧清璃深吸一口气,“资金方面,我会想办法。记住,一切暗中进行,切勿张扬。尤其是要避开皇后和永宁侯府那边的耳目。”
锦瑟院的书房,再次灯火通明。只是这一次,萧清璃谋划的,不再是方寸宅院,而是更广阔的天地。硝烟味还未弥漫至京城,但她已经嗅到了其中蕴含的血与火,以及……无限的机遇。
一条通往权力与财富的暗线,开始悄然铺设。
(第三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