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帝心默许凤初鸣
御辇并未直接返回寝宫,皇帝萧琰屏退了左右,只由两名心腹内监陪着,信步走在寂静的宫道上。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悠长,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孤寂。方才麟德殿的喧闹、回廊处的风波、乃至宫门前的纠缠,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回放,而焦点,始终是那个女儿——萧清璃。
他心中的震动,远比他表面上显露出的要强烈得多。
曾几何时,这个长女在他印象中,是温婉的,是懂事的,甚至……是带着几分怯懦和隐忍的。她会为了维护所谓的“皇室体面”和“姐妹情深”而委屈求全,会在皇后和永宁的步步紧逼下选择退让。他并非全然不知后宫倾轧,只是作为帝王,有时需要平衡,便也默认了这种“懂事”。却不想,那份“懂事”之下,竟藏着油尽灯枯的悲凉。
重生?萧琰自然不信这等怪力乱神之说。他只当是那次“病逝”的濒死经历,或是长久压抑后的骤然爆发,彻底改变了她。但无论如何,眼前的萧清璃,已脱胎换骨。
面对萧清玉的故意泼洒,她避得巧妙,反击得凌厉,三言两语便让对方自食其果,尽失仪态。那份冷静和机变,绝非往日那个遇事只会红眼圈的女儿能有。
面对陆璟的失态纠缠,她更是斩钉截铁,字字如刀,毫不留情地斩断过往,维护自身和侯府的尊严。那份决绝和锋芒,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
尤其是最后她对陆璟说的那番话——“镇北侯世子至少懂得什么是‘尊重’与‘界限’”。这话,明着是贬斥陆璟,暗里,何尝不是对过去那个纵容永宁、模糊界限的皇室规则的一种无声控诉和挑战?
萧琰停下脚步,望着远处巍峨的宫阙剪影,目光深邃。
他惊,惊于女儿的变化如此巨大,如此彻底,宛如利剑出鞘,寒光逼人。
他慰,慰于这潭死水般的后宫与前朝,或许终于要因这把利剑的出现,而掀起一些不一样的波澜了。一个只知道隐忍退让的长公主,最终只会成为权力倾轧下的牺牲品,而一个懂得反抗、善于谋划、甚至能隐隐牵动局势的长公主,或许……能成为一枚更有用的棋子,甚至是一股值得期待的力量。
他想起萧清璃在御前陈情时的那句“愿赌一把,为自己争一个清净未来”,如今看来,她争的,何止是清净?她争的,是话语权,是主动权,是摆脱枷锁后真正的自由。
“谢云止……”萧琰低声念着这个名字,那个看似纨绔不堪的镇北侯世子。这桩阴差阳错的婚事,起初他只觉荒唐,如今看来,或许真是“错有错着”。一个看似废物实则可能深藏不露的夫君,一个脱胎换骨锋芒毕露的妻子,这样的组合,放在局势微妙的朝堂与后宫,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萧琰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作为父亲,他或许亏欠了这个女儿。但作为帝王,他乐见其成。他甚至有些期待,想看看这把已然出鞘的利剑,接下来会指向何方,又能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走出怎样惊世骇俗的几步。
“传旨,”他忽然开口,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威严,“长公主新婚,朕心甚慰。赏东海明珠一斛,蜀锦十匹,另……将京郊皇庄温泉别院赐予长公主,便于她静养。”
心腹内监躬身领命,心中却是一凛。这赏赐,尤其是那座象征着荣宠的温泉别院,在此刻赐下,意义非凡。这不仅是赏赐,更是一种默许,一种对长公主今日所作所为的无声支持,甚至……是一种投资。
皇帝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这场由萧清璃主导的“去枷锁之路”,至少在目前,获得了最高权力者的默许。前路或许依旧荆棘密布,但最大的障碍,已然松动。
月光下,萧琰转身,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殿。他的身后,是渐渐沉入夜色的宫廷,而一场新的风云,正在悄然酝酿。
(第二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