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榕城,林鸿彬就去省革委办公室汇报工作。
在等领导接见的时候,林鸿彬翻了翻这个月的《红旗》杂志,竟然有“上书英雄”郑庆宏的文章:《谈反潮流》。
文中,郑庆宏俨然以“反潮流”英雄自居,大讲“反潮流是mLZY的一个原则”,并表露出他不怕“身败名裂”,要用“反潮流”来“名扬千古,流芳百世”。
郑庆宏从一个操心儿子的家长变成所谓的“反潮流”英雄,这转变太大了。
用林鸿彬开了天眼的穿越者眼光来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飘了!
但要是用现在普通人的目光来看,郑庆宏那肯定是“勇猛精进”“敢作敢当”了。
进了办公室,林鸿彬递上了调研员工作的一份工作报告:琼岛行报告。
报告中提了几个能快速爆金币的几个个人建议。
一是作为明式家具材料的扛把子,海南黄花梨一斤只有几分钱的价格明显过低了。
可以做几套明式家具送往港岛展览,再通过各种手段把明式家具价格炒高,一斤海黄只要炒到数元人民币,那就是大大的成功。
林鸿彬的记忆里,另一个世界明式家具回暖的源头,正是70年代的港岛。
二是加大橡胶林的林下种植规模,多种喜荫喜湿热作物,比如茶叶、柚子、香蕉等。
如果想快速有成效,可以种各种食用菌和药材,比如琼岛本地的虎乳灵芝、红托竹荪、虎奶菇等,还有香菇、石斛等等。
三是罐头厂生产椰汁、椰子水、菠萝汁、芒果汁等天然果汁,目标客户群为港、澳、小日子等地。果汁的市场可不比罐头小。
港澳离的这么近,还能保证新鲜,这市场不抢就被别人占了。
至于东西怎么去港、澳、小日子等地?香港可是有好几个船王的。
工作汇报完毕,林鸿彬直接转到海山岛,去看看那里的土豆苗,从榕城去海山岛可比从青云山去海山岛近多了。
上次的台风还是对土豆苗形成一些伤害,两个试验点又补种了一些。
已经种了快两个月了,从植株上已经可以看出是好还是孬了。
在村里知青点种的那些基本没什么问题,但在海边林场种的那一批,用土豆种子种的有一半长的还不错,用土豆直接繁殖的有三四成长势还可以。
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土豆能适应盐碱地,空间出产的产品还是很给力的,这个试验基本是成功了。
现在可没有什么分子设计手段,基因技术也很粗糙,寻找耐盐碱基因这些科学手段就不要想了。
传统培育耐盐碱作物的手段也很简单:不断的加盐水筛选。但这种手段太慢,效率也低,不过倒是可以在空间里试验一番。
林鸿彬用看海田试验的借口去海边补了一些海水,这才是来海山的主要目的。
然后回林场了,现在已经是11月中旬了,这一趟出差来回又是20多天,林场还是有一些变化的。
张建华被军区文工团看上了,一纸调令调走了。当然,主要是有张钰琪这位从军区文工团出来的人推荐。
张青萍也进了她心心念念的军营,成为一名女军人。
糖厂的甘蔗渣也运来了,林场的汽车驾驶培训也重新开业。
林场现在又多了三个娃,加上坐完月子的郭、邱两位嫂子,林场现在有7个奶娃,只是这几个娃的休息时间不定,晚上经常轮流搞“音乐会”,把知青都闹的睡不好。
最后由黄镇山提议,郭子好、张钰琪、邱明林、陈斌举手表决同意,决定把带奶娃的家庭都送到实验楼二楼宿舍。
搞得林鸿彬那天回来时差点找不到宿舍了。
祝爷爷喜静怕吵,晚上在实验楼也睡不好了,最后在医务室搭了张床,晚上就在医务室睡了。
回到林场的林鸿彬又开始规律的生活工作,还时不时的给空间充电。
两娃现在8个月多了,加上在空间的时间,已经有9个多月了,正是对外界好奇的时候,现在两家伙正在学走路,天天揪着爸爸的手指,要林鸿彬牵着他们走动。
林鸿彬带着俩娃的时候,发现妹妹会有意识的说话,比如喊妈妈、姑姑,但就是不喊爸爸。而哥哥还是只会“嗯嗯嗯”的。
林鸿彬拿出熟透的苹果,准备刮泥喂两个小家伙。
先是蹲坐在妹妹面前,浓郁的果香飘了出来,妹妹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小手伸着想去抓。
林鸿彬赶紧把勺子往后挪了挪,笑着哄她:“宝贝,叫爸爸,叫了爸爸就给你吃哦。”
妹妹眨了眨眼睛,盯着勺子咽了咽口水,却只是伸出小手一个劲地够,嘴里哼唧着,就是不喊“爸爸”。
林鸿彬耐着性子又引导了几次,见妹妹还是不松口,就先喂一口,让她先尝尝甜头。
妹妹吃到果泥,很快的吞咽下去,然后就“嗯、嗯、嗯”的,小手指向苹果,这是要指挥她爸爸继续给她挖果泥那。
林鸿彬又挖了一勺,继续哄她:“宝贝,叫爸爸哦!”
小丫头死活不叫,等了好久,看爸爸也没把果泥喂进她的嘴里,小嘴一瘪,大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下一秒,响亮的哭声就爆发出来。
那哭声又急又委屈,不管林鸿彬怎么把她抱起来哄,她都不买账,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小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得那叫一个伤心欲绝。
最后还是祝晓燕过来,先是狠狠的用白眼刮了两眼林鸿彬,然后抱起小丫头。
没想小丫头在祝晓燕的手里,不用哄就止住哭声。
诶,这小棉袄还没穿那,是不是要漏风了?
比起妹妹,哥哥现在啥也不会说,但有一副乐呵呵的傻脾气,只要肚子不饿,谁带都行,跟着一堆小狗狗也能玩上一天。
这小家伙看爸爸只喂妹妹,也不照顾照顾他,嘴里先是“嗯、嗯、嗯”的叫了起来。
看林鸿彬还没反应,他的小脾气就彻底上来了,小手在宝宝椅的扶手上使劲拍打着,脚也不停地蹬着椅子腿,发出 “咚咚” 的声响。
还不等林鸿彬反应,眼泪像打开了闸门一样往下掉,哭声比妹妹之前受委屈时还要响亮,整个屋子都被他的哭声填满。
林鸿彬赶紧挖了勺子的苹果泥,抵在小家伙的嘴边,哭声立马就止住了,这变化速度,跟安装了开关键似的!
诶,这家伙,以后也是个吃货。
现在只要不出差,林鸿彬的精力大多在两个小家伙身上,煮米糊、换尿布、带俩娃遛弯等等。
这当了父母了,才慢慢感受带娃的不容易,和父母们的难。
这都冬季了,山里阴冷阴冷的。
蔡秋华这个用过火炕的人找上林鸿彬。
“场长,我想把火炕烧起来,给几个孩子换尿布之类的也不担心着凉了。”
“这个提议好,你直接找郭子好,让他把火炕房改成育婴所得了。你们再想想,需要添什么工具之类的也都提报上去。”
当时没拆,没想这个时候用上了。
这火炕一烧起来,林建立就找上林鸿彬:“老大,这个火炕怎么弄,我想在家里也搞一个!”
他家里正在盖房子,还是大集体厝。不过他家还没分家,家里是二堂叔当家,不需要他操心房子的事。
现在木工组林建立当家,三堂叔林国宣被公社调走了。
古邑公社推广了鸭、鹅、兔养殖,还有杂交猪和竹鼠,社员们对未来那是充满希望,今年结婚的人也多了,对房子的需求也大了,下半年各生产队都忙着盖房子。
因为地少,盖房子也只能往上盖,都是两层以上,有些还有盖三层、四层的,对木板的需求太大了。
公社干脆成立了一个家具厂,专门做木材加工,把林国宣招进去当个主管技术的大师傅。
林场的事物总是不断变化,不管林鸿彬在不在。
林鸿彬抽空把25斤空间三代早稻谷子寄往黑省农科院,能不能种成就看黑省农科院的本事了。
林鸿彬也顺便给热带植物园寄了一些空间种子做为回礼,蔬菜、瓜果、药材等等都有,有来有往吗。
当然,也不忘在邮电所买了几套邮票。
之后林鸿彬进入咸鱼的状态。
带带娃,逗逗小狗,然后巡视林场,除了给自己挣钱的那些活,其他能不插手的就不插手,基本当了甩手掌柜。
当然晚上也在不断的吸收电能扩大空间,等一段时间了就去海边补下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