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锋示意林鸿彬,让他去锁柜子。又拿出一把钥匙,走向右墙角的柜子,照样打开。
这是子弹柜,里面有四个铁盒子,三个盒子里面装的是子弹包,另一个则装擦枪布、棉刷、通条等,还有一本小本子,不意外的话是领用记录表。
林鸿彬把子弹包都查看一遍,数了数数量,共28包,本子也翻一遍,数量对的上,都没问题。
林鸿彬锁好柜子,装做把钥匙塞在口袋里,实际上意念一送,放在空间的书房里。
回到办公室,林鸿彬拿了两张纸,弄了个交接单,把交接内容写上,两个人确认无误后,再抄写一遍,签字按手印,一人一份!
快5点时,郭子好过来喊两人吃饭,冬天天黑的早,所以吃饭也得赶早,再晚就得摸黑吃饭了。
食堂也简陋,就是在厨房外面用木头搭了一排棚子,可以放下6张八仙桌。他们进去时,窗户那已经排起了长队,有些人也已经吃上了!
“哇,晚上有蒸鱼干!”
“快快!”知青们惊呼。对于少见荤腥的人来说,蒸鱼干也是难得的美味了,而且不过节的,难得加餐。
“场长好!”知青们看见郑建锋三人进来,纷纷打招呼。
也有可能最近比较少看到郑建锋有关系!知青也对跟着郑建锋的林鸿彬好奇,白天的时候就看到郭会计带着到处走,林场很少来陌生人。
郑建锋也微笑回应:“大家好!”
很快就轮到了他们三个,郑建锋和林鸿彬都没带饭票,郑建锋对郭子好到:“小郭你先垫着,让鸿彬办完手续后给你!”没有欠食堂的道理。
“好的!”郭子好回应道。
“米饭一份2两,需要一张2两的饭票,菜基本是林场自己出品,免费。肉是用知青们的肉票兑换的,林场贴一点钱,吃的时候也是不用票!”
郑建锋给林鸿彬解释道。
男知青都是要了两份米饭,没有一个例外,设置2两一份,是考虑到有部分女同志吃不了那么多,还有就是早餐的稀饭也算二两。晚上的菜是煮芥菜,一个水煮地瓜,一份萝卜汤,加上每人一条蒸鱼干,装汤的是竹罐,每人一罐!
就这样,还有好多人吃的不饱,没办法,缺油少肉,粮票也是定量的,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农民们可不敢随便卖粮食的。
郑建锋把饭菜端着菜到桌上,站着对着知青们说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吃完饭大伙先别走,有事要宣布!”
晚上的菜都带着甜味,打过霜的芥菜甜,萝卜甜,地瓜也是甜的,所以大家吃的很开心!听到郑建锋的话后,一部分人就开始小声的议论着。
很快就吃完晚饭,洗完碗筷之后,回到桌上.看大伙都吃完了,郑建锋站了起来:“大家静一静。”
眼光环绕了一圈,看到所有人都看着他后,开始说话。
“我现在宣布一件事,从现在起,我不再担任知青林场的场长职务,感谢各位曾经的陪伴和支持!场长的职务由我身边的这位林鸿彬同志接任,林鸿彬同志兼任林场民兵排排长!林鸿彬同志是位大学生,并在部队担任过副连长职位,是位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大家热烈欢迎!”
难得郑建锋说普通话,不过这口音就有点过于地道。
这是知青林场,在这初中毕业生都能被村里人叫一声小秀才的年代,这帮高中毕业的年轻人心里傲气的很,他们是因为没有高考了只能是高中毕业生,又不是学习不好。
所以有一大部分知青觉得只有高知才配的上带领他们前进,今天来了个大学生,基本预期是满足了。
在这里除了干活稍微累点,日子过的很简单,与去东北、西北和西南的知青一比,这里简直就是天堂了。
就算是与同一批被送到村里插队的知青比,这里也幸福很多,所以在生活上倒没有多少挑剔。
他们的不满主要还是在精神上,对知识的渴求的不到满足、对未来充满忧虑等等,这些林鸿彬都能理解的到。
林鸿彬在热烈的鼓掌声起身,双手压了压:“郑副书记是林场的开拓者,你们也是,大家用热烈掌声感谢郑副书记和你们自己这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
这一开口就感到明显的不一样了,林鸿彬说的普通话相当标准,基本没有口音,就跟广播站里的播音员一样,比在座的任何人说的都标准,这一群本省知青在普通话上的口音可是千奇百怪、一言难尽。
这标准的普通话就值得给个热烈掌声,慕强是人类的通性。掌声“哗啦啦”的响起。
“同时祝愿郑副书记在新的革命岗位上大展宏图、再创佳绩!祝愿郑书记前程似锦,步步高升!”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今天有点晚了,我先送郑书记回去,明天早上早饭后,我们还是在这里碰个面!现在解散!”
晚上,林鸿彬和郑建锋又搭着拖拉机晃悠起来,到了石谷村,林鸿彬下车,给郑建锋道了个别。
回到集体厝,厅堂里有火堆在烧着,林鸿彬走了过去,嚯,这集体厝几个家庭的大人基本都在,爷爷奶奶也在。睡觉有点早,在家还费油灯,天冷一起烤火正正好!
林鸿彬掏出烟敬了一圈,然后拿了个木墩,找了个空位挤了进去。
刚坐下,就听有人在问:“鸿彬,你这是上班刚回来?现在在哪里上班,都没给我们透一透那。”
林鸿彬一看,是一个堂叔林国宣,回道;“是的,宣叔,今天去报到,分配到青云山知青林场!”
“是林场场长吧,我觉得只有场长才配的上你!”这是起哄,没想对上了。
“对,林场场长,今天去做交接的,明天正式上班。”
“真的是场长啊,鸿彬你也太厉害了,是干部了,恭喜恭喜啊!”然后就是一阵恭喜!
爷爷奶奶也收到一堆的恭维声,两位老人家很受用,嘴巴都咧开了。
“鸿彬阿,你现在出息了,有机会的话带带那些弟弟妹妹们!”
“二婶,你放心,有机会我一定会先找弟弟妹妹的!”
村里家族观念重,林鸿彬虽然融合了灵魂,但这种刻在基因里的东西是无法抹去的,小时候每年都要去祠堂拜拜的。
重生前的那个世界,一人闯荡出名堂后带着一村或一个家族共同致富的事例比比皆是。
况且做事需要人手的,林鸿彬想要做的事还大多是计划外的工作,单靠知青是不够的,毕竟本职工作都够他们忙的,找本家兄弟姐妹或村里人也能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