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陈明望着紫曦亮晶晶的眼睛,又想了想关于灵植的对话,忽然露出一抹笑意:
“紫曦老师,我大概明白了,以后有不懂的,再向你请教,现在我要开始炼器了。”
“好的,乖徒弟,”紫曦立刻板起小脸,一本正经地扬了扬下巴;
“你就安心做苦力吧,本老师在这里看着。”
陈明被她这副小大人模样逗得语塞,无奈地白了她一眼;
转身走向寒潭边早已准备好的炼器台。
身后立刻传来紫曦清脆的笑声,像银铃般在空间里回荡。
他深吸一口气,神色渐渐凝重,从储物袋中取出矿洞中得来的小塔;
指尖灵力微动,小心翼翼地从塔基边缘切下一块拳头大小的黑曜乌金。
这金属通体漆黑,触手冰凉,仿佛蕴含着某种吞噬光线的力量;
即便是陈明用异火烧灼,也依旧纹丝不动,连一丝温度变化都没有。
“果然棘手。”陈明早有准备,取出三种辅助材料;
分别是能增强金属延展性的“流金砂”、可中和黑曜乌金戾气的“温玉髓”,以及能促进灵纹融合的“星尘粉末”。
这三样材料都算得上珍品,是他前几日特意用功绩点兑换的,花费着实不少;
将三种材料与黑曜乌金一同投入特制的炼器鼎中;
陈明祭出异火,灰白色的火焰瞬间将鼎身包裹,温度节节攀升。
他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一道道玄奥的法诀,如同流星般打入鼎内;
这是“不工铸炼法”中记载的“融灵诀”,专门用于融合性质迥异的材料。
半个时辰后,鼎中终于传来细微的融化声。
黑曜乌金与三种辅助材料渐渐融合,化作一滩深不见底的黑色液体;
奇异的是,这液体虽黑得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
却又在火焰映照下,散发出一种内敛的亮黑色光芒,如同夜空深处的星辰。
“成了。”陈明心下大定,看来典籍中记载的方法果然有效。
他心念一动,丹田中的剑丸立刻感应而动,化作一柄银光闪闪的长剑;
自动飘入鼎中,没入到那滩黑曜乌金液体里。
虽说剑丸在丹田中只温养了短短几日,但得益于“心魂熔炼术”的奇效;
陈明此刻对它的掌控已如臂使指,他一边持续打出法诀;
引导黑曜乌金液体均匀地包裹剑身,渗透每一道灵纹;
一边分心控制异火的温度,确保既不会灼伤剑身,又能让金属充分融合;
同时还要以神识安抚剑丸的灵性,避免它因外物侵入而产生排斥。
如此三线操作,即便是以陈明如今的深厚灵力;
以及远超同阶的强大神识,也渐渐感到吃力。
额头渗出的汗珠刚一冒出,就被周围的寒气冻结成细小的冰晶;
三天三夜后,炼器鼎中忽然传出一声清越的剑鸣,如同龙吟破晓。
陈明心中一喜,知道第一阶段的融合已经完成,连忙收回异火,沉声喝道:“曦儿!”
早已在一旁看得无聊,正用手指戳着寒潭冰块玩的紫曦立刻回过神;
小手一扬,一卷晶莹剔透的细丝便如同有了生命般飞出,准确地缠上剑柄。
那细丝是千年冰蚕丝所制,坚韧无比,且能隔绝寒气;
正是用来,将剑丸送入寒潭深处的绝佳工具。
剑丸带着冰蚕丝迅速沉入寒潭,丝线不断从紫曦手中的卷轴里延伸出来;
直至两百多丈长的丝线全部用尽,剑尖依旧没有触底的迹象。
“啧啧,敖泽爷爷说这潭有三百多丈深,果然没骗我。”
紫曦一边说着,一边将冰蚕丝的末端牢牢绑在一丈外提前钉好的玄铁柱上;
那柱子是用万载玄铁打造,专门用来固定重物,任凭剑丸在潭底如何牵引,都纹丝不动。
陈明此时已是满脸疲惫,声音带着浓浓的沙哑:
“敖泽前辈自然不会骗小紫曦的,我先去调息一番。”
他仔细检查了紫曦绑好的绳结,见每一道都系得紧实稳妥;
绳尾还特意绕了三道死结,这才放下心来,走到远处的空地上盘膝坐下;
取出一枚“回元丹”服下,开始运转功法恢复灵力。
接下来的日子,陈明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寒潭边,将剑丸从潭底提上来,继续进行炼制。
他会用半个时辰,引导剑丸适应黑曜乌金的特性;
再用半个时辰打出混有神识的“养灵诀”,滋养剑身的灵纹。
这过程看似简单,实则极为耗费心神,每一道法诀;
都需要精准地落在灵纹节点上,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这种炼制方法迥异于寻常炼器的“一蹴而就”;
更像是“文火慢炖”,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陈明却乐在其中;
如此持续了整整四十九天,当最后一道法诀打入剑身时,剑丸终于彻底稳定下来。
它依旧是银色的,却比之前暗沉了许多,不再有锋芒毕露的光泽;
也不再流露出凌厉的剑气,看起来就像一柄最普通的白色铁剑,毫不起眼。
陈明却是心中大喜,喃喃道:“神物自晦,以后就叫你‘银龙’好了。”
话音刚落,剑丸忽然轻轻震颤起来,发出细微的嗡鸣,仿佛在回应他的命名。
它虽未孕育出器灵,但也是灵性十足,只是这份灵动被深深内敛,从不轻易显露。
陈明心中充满了期待,尝试着与银龙沟通,并无丝毫滞涩之处。
心念动处,剑丸便化作一道流光,在他周身盘旋飞舞;
时而化作长剑,时而缩为剑丸,运转之间毫无滞涩,仿佛与他的心意完全同步。
他又试着将灵力注入其中,银龙瞬间爆发出一股磅礴的气势;
却依旧不见丝毫光华外泄,只有靠近时,才能感受到那股沛然莫御的力量。
陈明返观内视,竟清晰地感觉到丹田中的银龙流露出欢欣之意;
这让他高兴之余,又多了一丝诧异,他看着那灵性十足的剑丸,心中非常满意;
又全方位观看试演了许久、许久,直到兴尽,这才施施然走向远处。
不远处坐落着一座巨大的石质殿堂,占地足有一亩方圆;
通体用青色巨石筑成,没有任何雕梁画栋的装饰,风格简单质朴得近乎粗陋。
这是当年青藤道人为敖泽建造的住处,敖泽恋旧;
临走时,将所有器物都一并带走了,只余下这座空荡荡的石殿。
对于陈明来说,这殿堂本身并无吸引力,哪怕是;
墙壁上刻画的线条,隐约构成某种阵法,他也懒得深究。
真正吸引他的,是屋门上方的两个大字“神龙”。
这两个字并非刻在牌匾上,而是直接凿在石壁上;
笔力苍劲,仿佛是用巨剑劈凿而成,笔画间透着一股金戈铁马的凛冽之气。
陈明第一次看到时,就被那股强烈的剑意深深吸引,此后每有闲暇时,常会来此盘坐观摩。
他在距离石门三丈远处坐下,凝神注视着那两个字,一坐便是几个时辰。
陈明观摩二字,乐此不疲,他不时闭目沉思,仿佛在与刻字之人隔空对话;
忽而又会抽出背后剑囊中的银龙,在空地上演练起来。
天罡剑法,原本他本只能演练出二十四招,
可他在观摩“神龙”二字时,竟于剑意流转间窥得新的变化;
硬生生演练出了第二十五、二十六招,这打破了风雷剑诀约定俗成的界限;
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却又隐隐明白;
这或许是“神龙”二字中蕴含的剑道真意,在潜移默化中指引着他。
剑光在空地上划出一道道沉稳的弧线,时而如神龙摆尾;
时而如潜龙在渊,每一招都透着与往日不同的厚重与灵动。
陈明收剑而立,望着石壁上的“神龙”二字,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真正的强大,从不是锋芒毕露,而是如这石殿般,于质朴中藏着千钧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