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关东辽河边上有个靠山屯,屯子里有个年轻后生叫王顺。王家祖上本是猎户,到了王顺这代,家境败落,只剩下三间破草房和几亩薄田。王顺自幼聪慧,爹娘省吃俭用送他上了几年私塾,指望着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这一年,省城招考师范学堂,考上了不但免学费,还管食宿,毕业后能当教员,端上铁饭碗。王顺心想这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便收拾行囊准备赴考。
临行前,八十岁的太爷爷把他叫到炕前,颤巍巍地说:“顺儿啊,咱家祖上救过一窝黄仙,那黄大仙曾说会保佑王家子孙三次大难。你太爷爷我年轻时上山采参遇险,被黄仙救过一回;你爷爷那年得瘟疫,也是黄仙送来草药才捡回一条命。如今这最后一次保佑,就应在你身上了。记住,黄仙报恩不图谢,但人有难时可焚香三支,朝北叩拜,仙家自来相助。”
王顺嘴上应着,心里却不以为然。他在城里读过新式学堂,对这套神神鬼鬼的说法将信将疑。
第二天一早,王顺背上干粮,踏上了去省城的路。靠山屯离省城三百多里,他走了三天才到。考期临近,省城里到处都是前来应试的学子,客栈爆满,王顺只得在城郊一座破庙里暂且安身。
这庙供奉的是胡三太爷,东北保家仙之首。虽已破败,香火却未断绝,时常有人前来上供。王顺收拾出一角空地,铺上干草,倒也勉强能住。
当夜三更,王顺正挑灯夜读,忽听庙后有窸窸窣窣的声响。他举灯一照,见一只硕大的黄皮子(黄鼠狼)正拖着一条伤腿,艰难地挪动着。那黄皮子毛色金黄,眼如黑豆,见了王顺也不躲闪,只是哀哀地望着他。
王顺本是猎户后代,若在平时,定会想法子捉了卖皮子。但见这黄皮子通人性般的眼神,心中一动,想起太爷爷说的黄仙报恩之事。他掏出随身携带的伤药,又撕下一块衣襟,小心翼翼地给黄皮子包扎好伤口,还把仅有的干粮分了一半给它。
黄皮子吃了干粮,朝他点点头,一瘸一拐地消失在庙后黑暗中。
三天后,考试开始。王顺自恃才学,信心满满地进了考场。谁知一看试题,顿时傻了眼——考题竟多是西洋新学,他这乡下学子哪曾学过这些!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急得满头大汗,纸上却写不出几个字来。
正当绝望之际,忽觉一股异香扑鼻,随后头脑一阵清明,那些原本不会的题目,此刻竟如神助般有了思路。他奋笔疾书,文思泉涌,不到一个时辰便答完了全部试题。
交卷时,主考官接过他的卷子,忽然脸色一变,厉声问道:“你这答案从何而来?”
王顺心里一慌,支吾道:“是...是学生自己所答。”
主考官冷笑一声:“这卷上的答案,与城中大儒李老先生刚出版的新书一字不差!说,你是不是事先偷了试题?”
王顺大惊失色,连呼冤枉。主考官哪里肯信,当即命人将他关进柴房,等候发落。
当夜,王顺在柴房中又惊又怕,想起太爷爷的话,便朝着北方叩拜,心中默念黄仙相助。拜完后,他昏昏沉沉睡去。
朦胧中,见一黄袍老者飘然而至,笑道:“王家后人莫怕,白日里是我附在你身上答题,那李老先生的书中答案,正是我前几日在他书房窥见的。明日公堂上,你只需如此这般...”
次日,王顺被带到公堂。主考官正要定罪,忽听门外喧哗,原来是李老先生闻讯赶来。这李老先生是省城名儒,德高望重,他仔细看了王顺的试卷后,捻须笑道:“此子确实抄袭了我的书,不过却能一字不差默写出来,倒也是奇才。不如再给他一次机会,现场命题,若真有过目不忘之能,倒是可造之材。”
主考官点头称是,当即命人取来一本罕见的古籍,让王顺翻阅一炷香时间,然后默写内容。
王顺心中叫苦,硬着头皮翻开书页。说来也怪,那些文字一入眼,便如刻在脑中一般清晰。一炷香后,他竟真的将三页内容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
满堂皆惊,李老先生拍案叫绝:“果然是过目不忘的奇才!此子我收为门生了!”
王顺因祸得福,不仅洗清了作弊嫌疑,还成了李老先生的弟子,顺利考入师范学堂。他知道这又是黄仙相助,心中感激不尽。
入学后,王顺刻苦攻读,成绩优异。转眼三年过去,毕业在即,省里要选拔优秀学生赴东洋留学。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竞争异常激烈。
考试前夜,王顺在宿舍温书,忽见一道黄影从窗口闪过,随后那黄袍老者现身在他面前,神色凝重地说:“明日考试,切莫强求。我观你气运未至,强行求取恐有灾祸。”
王顺闻言心中一沉。留学东洋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怎能轻言放弃?他恳求道:“仙长若能助我此次,王家永世不忘大恩!”
黄袍老者叹道:“非是我不愿相助,而是你命中该有的磨难。也罢,既然你执意如此,我便再助你一次。不过切记,无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要惊慌,照常答题即可。”
次日考场,王顺刚坐下,忽觉一阵阴风袭来,考场内的灯火齐齐暗了一下。他定睛一看,周围考生竟都变成了各种精怪模样:有狐面人身的,有长着翅膀的,还有青面獠牙的。主考官更是变成了一具骷髅,身着官服,手持朱笔。
王顺吓得魂飞魄散,正要惊呼,忽想起黄袍老者的嘱咐,强自镇定下来,埋头答题。说来也怪,尽管周围景象诡异,他下笔却如有神助,文思不绝。
正当他专心答题时,忽见一美貌女子飘至桌前,柔声道:“王公子,别考了,随我去享富贵吧。”言毕,女子化作一团雾气,雾气中现出金山银山、珍馐美馔。
王顺咽了口唾沫,强行压下心中贪念,继续答题。
不一会儿,又有一青面小鬼跳上桌案,厉声道:“王顺!你作弊之事已发,官差正在来的路上,还不快逃!”说罢,扯住他的衣袖就要拉他离开。
王顺心中惊恐,但仍牢记黄袍老者的话,甩开小鬼,坚持答题。
如此怪象层出不穷,王顺均不为所动。终于捱到考试结束,交卷铃响,周围幻象瞬间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数日后放榜,王顺高中榜首,获得了留学资格。他欣喜若狂,回到住处准备答谢黄仙,却见黄袍老者已在房中等候,面色凝重。
“你虽通过了考试,却也惹下了麻烦。”老者叹道,“考场中的幻象,本是我用来考验你心志的障眼法,不料被监考的城隍爷看破,告到了天庭。我因私涉科举,干扰人间功名,将被贬谪五十年。”
王顺闻言大惊,跪地哭道:“是学生连累了仙长!这留学名额,学生不要也罢!”
黄袍老者扶起他,笑道:“因果循环,报恩已毕,这是我该承受的劫数。你命中本有官运,经此一劫,反而消除了业障,今后仕途会更加顺畅。只是切记:为官当清正廉明,不可仗势欺人,否则必遭天谴。”
言毕,老者化作一道黄光,消失不见。
王顺后来果然官运亨通,成为一方大员。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每年清明,他都会回靠山屯祭祖,并在后山设坛祭拜黄仙。有人说曾在月明之夜,见一黄袍老者与王顺在山顶对饮,谈笑风生,如同故交。
至于那考场中的种种怪象,究竟是仙家法术,还是王顺的心理幻觉,就无人能说得清了。这故事在靠山屯一带流传至今,成为黄仙报恩的又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