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三年,关外长白山脚下有个靠山屯,屯子东头住着个姓马的汉子,因在家中排行老三,人都叫他马老三。马老三早年跑山采参,后来不知怎的摔断了腿,再不能上山,便在屯口开了间小客栈,专供过往客商歇脚。
这年腊月二十三,正是小年,北风刮得紧,鹅毛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马老三正要关门,忽见门外踉踉跄跄走来一人,身着单薄僧袍,面色青紫,眼看就要冻僵在雪地里。
马老三心善,连忙将僧人扶进屋内,灌了热汤,好生照料。僧人缓过气来,自称法号静明,原是关内静山寺的和尚,因寺庙遭兵祸焚毁,只得北上投亲。
“施主大恩,贫僧无以为报,唯有些许医术,或可相助乡里。”静明双手合十道。
马老三笑道:“大师客气了,我这腿脚不便,客栈生意也清淡,您若不嫌弃,就在此住下便是。”
自此,静明便在靠山屯住下了。他医术果然了得,屯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经他诊治,无不见效。更奇的是,这和尚似乎通晓些阴阳之术,偶有邪病作祟的人家,他也能化解。
却说屯西有户张姓人家,当家的是个猎户,人称张老疙瘩。这张老疙瘩年过四十才得了一子,取名宝儿,爱若珍宝。不料宝儿五岁那年,忽然得了个怪病,整日昏睡不醒,偶尔醒来也是胡言乱语,说些“黄大仙要收我做徒弟”之类的怪话。
张老疙瘩请遍了附近的郎中,药吃了不少,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听说屯里来了个神医和尚,便急忙来请。
静明随张老疙瘩来到家中,一见宝儿,眉头便皱了起来。他仔细查看了孩子的面色眼舌,又询问了发病前后的情形。
“阿弥陀佛,令郎这是冲撞了仙家啊。”静明叹道。
张老疙瘩大惊:“大师,这可如何是好?”
静明道:“今夜贫僧便在贵宅设坛,会一会这位仙家。”
当夜子时,静明在张家院中设下香案,焚香念咒。不多时,一阵阴风刮过,风中似有呜咽之声。马老三也在场帮忙,只见静明闭目端坐,口中念念有词,忽然大喝一声:“既已修行得道,何苦为难小儿?”
说来也怪,静明话音刚落,屋内昏睡的宝儿忽然坐起,声音却变成一个尖利的老妪声调:“好个和尚,敢管我的闲事!这孩子与我有一段未了的因果,我收他做弟子,是他的造化!”
静明不慌不忙:“既是有因果,何不说来听听?”
那“宝儿”便道出一段往事。原来二十年前,张老疙瘩曾在山中打猎,射伤了一只怀胎的母黄鼬。那母黄鼬艰难产下一子便死了,小黄鼬侥幸存活,后来修炼成道,便是今日附身宝儿的这位“黄三姑”。她是来报杀母之仇的。
静明听罢,长叹一声:“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年张施主伤你母亲,实属无心之过。这些年来,他每逢初一十五都会进山撒粮,救济山中生灵,也算积了功德。你若肯放过这孩子,贫僧愿为你母亲诵经超度,助她早登极乐。”
黄三姑沉默良久,终于答应:“既然大师说情,我便饶他一命。不过这孩子与我仙家有缘,十八岁后,若他自愿,我可收他为出马弟子。”
张老疙瘩哪敢不依,连忙答应。静明当即诵经作法,超度了那只母黄鼬。法事完毕,宝儿便清醒过来,病也好了大半。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静明和尚的名声更响了。附近屯落甚至县城里有人得了怪病,都来找他医治。
转眼过了半年。这日,屯里来了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自称姓胡,要找静明和尚看病。马老三见他面色红润,不像有病的样子,心下疑惑,但还是引他去见静明。
静明正在后院晾晒草药,见胡老板来访,合十施礼。胡老板却突然脸色一变,冷笑道:“好个和尚,骗得过凡人,骗不过我们仙家!你根本不是静山寺的僧人,而是二十年前从寺中逃出来的叛徒!”
马老三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静明面色不变,只淡淡道:“施主何出此言?”
胡老板哼了一声:“你背上是否有一道尺长的刀疤?那是当年你盗取寺中宝物,被护院武僧所伤留下的!”
静明终于变色,良久长叹:“贫僧隐瞒多年,今日终究难逃因果。不错,贫僧确实不是静山寺的正式僧人,只是寺中一个打杂的火工道人。当年寺中珍藏有一颗高僧舍利,我一时贪念,想偷出来卖钱,不料被发觉,仓皇逃出。这些年来,我隐姓埋名,潜心修行,只为赎罪。”
胡老板闻言,面色稍霁:“念你这些年来治病救人,积累功德,我也不为难你。不过,那舍利子现在何处?”
静明道:“当年逃亡途中,舍利子不慎落入山涧,再也寻不见了。”
胡老板盯着静明看了半晌,忽然大笑:“好个和尚,到如今还不说实话!那舍利子分明就在你身上!”说罢,他身形一晃,竟化作一道黄影扑向静明。
静明急忙后退,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抵挡。只见黄影与佛珠相撞,迸出一片金光。马老三被金光刺得睁不开眼,只听耳边响起一声惨叫。
待他再睁眼时,胡老板已不见踪影,地上只留下一撮黄毛。静明则面色惨白,嘴角渗出一丝血迹。
“大师,这是...”马老三惊疑不定。
静明苦笑道:“不瞒施主,方才那位并非凡人,乃是长白山中的狐仙。他说的不错,舍利子确实在我身上。这些年来,我借助舍利子的力量为人治病,积累功德,希望有朝一日能洗清罪孽。”
马老三问道:“那狐仙为何要抢夺舍利子?”
静明道:“仙家修行,也需灵物相助。这舍利子乃是高僧大德毕生修行所化,对它们而言是难得的宝物。”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露出一颗鸽卵大小、晶莹剔透的珠子,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芒。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嘈杂声。马老三开门一看,竟是屯里十几个乡民抬着病人前来求医。为首的老者见到静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师救命啊!我家孙子得了邪病,眼看就不行了!”
静明连忙扶起老者,查看病人。那是个七八岁的男孩,面色青紫,浑身抽搐,口中不断吐出白沫。
静明仔细查看后,面色凝重:“这是中了‘山魈咒’,若不及时解救,三日之内必死无疑。”
众人大惊。静明道:“解此咒需用舍利子配合特殊药材,熬制成汤药。不过...”他犹豫片刻,“此法会损耗舍利子灵力,恐怕会引来不速之客。”
马老三明白他指的是可能会引来更多觊觎舍利子的仙精鬼怪。但眼见孩子性命垂危,静明最终还是决定施救。
当夜,静明在客栈后院设坛作法,将舍利子浸入药汤中。说来也怪,舍利子入汤后,汤药顿时泛起金光,满院异香扑鼻。
孩子服下汤药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面色便转红润,呼吸也平稳了。家人千恩万谢地离去。
然而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院中突然阴风大作,吹得门窗啪啪作响。马老三心惊胆战,只见静明盘坐在地,手持佛珠,口诵真言。
“来了。”静明沉声道。
话音刚落,院中忽然出现三道身影:一是日间所见的胡老板,另两位一个是白发老妪,一个是青面汉子。三人周身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光晕,显然都不是凡人。
“和尚,交出舍利子,饶你不死!”青面汉子厉声道。
静明缓缓起身:“三位大仙,舍利子乃是佛门至宝,岂可轻易相让。”
胡老板冷笑:“你一个叛寺逃僧,也配谈佛门至宝?”
静明面色一黯:“贫僧确曾犯戒,但这些年来苦心修行,已得师父托梦原谅。倒是三位,修行不易,何苦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白发老妪开口道:“和尚,你有所不知。这舍利子原本是我们长白山仙家的宝物,百年前被你那师父强夺而去。今日我们不过是物归原主。”
静明摇头:“师父亲口告诉我,这舍利子是他三十年前从五台山请来的,怎会是长白山之物?”
三仙见骗不过静明,互使眼色,突然同时出手。只见胡老板化作一道黄光,老妪化作白影,青面汉子则化作青光,齐齐向静明扑来。
静明不慌不忙,将舍利子托在掌心,口中念动真言。舍利子顿时光芒大盛,形成一道光罩护住全身。三仙撞在光罩上,都被弹了回去。
马老三在屋内看得心惊肉跳,忽听耳边有人细语:“马施主,快将厨房那坛老醋泼向院东南角!”
马老三一愣,这分明是静明的声音,可他明明在院中与三仙对峙。不及细想,他赶紧照办,抱起厨房一坛老醋,冲向院东南角泼去。
醋一泼出,只听一声惨叫,原本空无一物的角落忽然现出一个人影,却是个黑衣黑裤的瘦小汉子,被醋泼了满身,正自狼狈不堪。
“好个和尚,竟能识破我的隐身法!”瘦小汉子怒道。
静明笑道:“黄三姑,既已和解,何苦又来搅这浑水?”
原来这瘦小汉子正是黄三姑所化,她本想趁乱夺取舍利子,却被静明识破。
黄三姑被识破身份,面色尴尬:“大师见谅,我也是受他们胁迫。”说罢转身欲走。
“站住!”青面汉子喝道,“既已出手,岂能半途而废!”
静明见状,长叹一声:“诸位既然如此执着,贫僧只好得罪了。”说罢,他盘膝坐下,将舍利子置于头顶,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
随着经文声起,舍利子光芒越来越盛,渐渐化作一朵金色莲花,将静明托起离地三尺。空中隐隐传来梵唱之声,令人心生敬畏。
四仙见状,面色大变,知道这是佛门无上神通,非他们所能抵挡。胡老板最先收手,躬身道:“大师佛法高深,我等冒犯了。”说罢化作一道黄光遁去。
其余三仙也各自离去。院中顿时风停声息,只余满院异香。
静明从空中落下,收回舍利子,面色却更加苍白。马老三急忙上前扶住他:“大师,您没事吧?”
静明摇头:“不妨事,只是损耗了些元气。”顿了顿,又道,“经此一事,此处已不宜久留。贫僧明日便告辞。”
马老三虽有不舍,但也知道静明所言非虚。
次日清晨,静明收拾行装准备离去。临行前,他将马老三叫到跟前:“施主这些时日待贫僧不满,贫僧无以为报,有一言相告:你命中有一劫,应在三年后的腊月二十三。到时若见屯口老槐树下有白狐拜月,切记不可出门,闭门三日可免灾厄。”
马老三牢记在心。静明又取出一张符纸:“此符可保家宅平安,好生保管。”说罢,飘然而去。
静明走后,马老三的客栈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日子也越过越好。他谨记静明的嘱咐,将符纸贴在门楣上。
转眼三年过去,又到腊月二十三。这日傍晚,马老三正要关门,忽见屯口老槐树下果然有一只白狐,对着将圆的月亮跪拜不已。他心中一惊,想起静明嘱咐,急忙关门闭户,三日不出。
后来才知,那夜一伙土匪原本打算洗劫靠山屯,只因马老三客栈早早关门,引起了屯里人警觉,提前做好了防备,土匪见无机可乘,只好悻悻离去。
马老三躲过一劫,更加感念静明的恩情。他常对前来听故事的人说:“静明大师虽曾犯戒,但真心悔改,积德行善,终得善果。这仙家精怪之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但做人嘛,还是要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至于静明和尚后来去了何处,有人说在五台山见过一位高僧,相貌与静明极为相似;也有人说他回了静山寺,重归佛门;还有人说在长白山深处,偶尔能看到一位僧人与几只仙兽一同修行,逍遥自在。
而这些,就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