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环视众人,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具备这种程度专业能力的,会是什么人?”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另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率先开口,语气凝重:“普通的刑事罪犯,哪怕是惯犯,也很难同时具备这么全面、这么高超的技能。他们对监控、通讯、行动节奏的把握,更像是……受过系统训练的人。”
周强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我同意。这种行事风格,冷静、高效、目标明确、不留痕迹,很符合某些特殊背景人员的特征。比如,退役的特种部队人员,或者……职业雇佣兵。”
“雇佣兵?”一位年轻队员有些惊讶。
“没错,”秦风肯定了周强的判断,他解释道:“只有那些经历过严格军事或安全训练,并且可能参与过实际秘密行动或私人安保、甚至灰色任务的人,才会将环境利用、通讯保密、行动协同和心理战术运用得如此纯熟,形成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
他进一步分析:“而且,他们只为目标服务,不掺杂个人情绪,行动完成即撤离,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在拿到文件后,遵守‘约定’释放了孩子,因为他们接到的指令很可能就是‘获取文件,确保交易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引起更高关注’。”
江欣蓉也从技术层面支持这一推断:“能够如此熟练地使用高级别的通讯隐匿技术,也侧面印证了对方拥有专业的技术支持或培训背景,这超出了普通犯罪团伙的能力范围。”
秦风最终定调:“基于以上复盘和分析,我们初步判断,实施绑架和指挥交易的绑匪,极可能是一名或多名具有特殊训练背景、行事风格高度专业化的雇佣性质人员。这起案件,背后很可能有一个具备相当财力和社会关系的雇主,才能请动这样的人出手。”
基于对绑匪可能为职业雇佣兵的推断,秦风立刻开始部署针对性的排查工作。
他找到江欣蓉,向她下达了明确的指令:“江工,我们需要从几个可能的源头进行筛查。”
他条理清晰地说道:“第一,利用我们的权限,筛查近期,尤其是案发前一到两个月内,所有通过正规口岸入境的人员记录,重点关注那些来自某些敏感地区、有过军事或安保背景、或者入境理由模糊、停留时间与案件可能存在关联的人员。”
“第二,”秦风继续道,“协调相关部门,在合法的范围内,对国内的退役军人信息库进行交叉比对,特别是那些具有侦察兵、特种部队等特殊技能背景,且退役后就业记录不明或存在经济压力的人员,进行重点摸排。”
“第三,”他转向江欣蓉,“动用你的技术手段和线人网络,尝试监听地下世界,特别是那些见不得光的雇佣渠道里,最近有没有关于类似绑架业务或者针对韩氏集团的风声。注意,这部分调查要极其谨慎,避免暴露。”
江欣蓉认真记录着,点了点头:“明白,秦队。入境记录和退役军人信息库的筛查我可以立刻开始,雇佣渠道的风声需要点时间,我会想办法。”
与此同时,秦风并未放弃对物证的追查。
他再次派周强带领技术中队的精干力量,重返豆豆被遗弃的西山公园现场,进行了一次比之前更为细致、堪称“毫米级”的地毯式搜索。
搜索范围以那张长椅为中心,向外辐射到周围五十米的草丛、灌木和偏僻小径。
侦查员们几乎是趴在地上,用小刷子和镊子,一寸一寸地清理和检查着地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名眼尖的侦查员在长椅左侧后方约三米处,一丛茂密的冬青树根部的泥土里,发现了几粒颜色深褐、质地细腻、与周边常见土壤明显不同的颗粒物。
他小心地用证物袋将其收集起来。
几乎同时,另一名侦查员在长椅木质靠背的缝隙深处,用强光手电照射后,发现并提取到了几根极其细微、近乎透明的短小纤维,纤维质地光滑,带有特殊的反光特性,显然不是天然棉麻或普通化纤。
周强立刻将这两样新发现的微量物证送回市局技术中队进行紧急鉴定。
鉴定结果很快出来,技术员向秦风汇报:“秦队,公园发现的土壤颗粒,其矿物成分和有机质含量,与本市常见的土壤类型存在显着差异,初步判断可能来自北方某个特定区域的林下土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园艺用土。”
“那几根纤维,”技术员指着显微镜下的照片,“经过成分和结构分析,确认是一种高性能的合成纤维,常用于制作高端户外运动服装、专业登山包,或者……某些特种部队或执法机构使用的战术装备,具有耐磨、轻量、速干等特性。”
这两样微量物证,虽然无法直接指向具体嫌疑人,却与“雇佣兵”的推断形成了相互印证——他们可能来自外地,并且穿着专业的功能性服装。
另一路,对韩建明派系的侧面调查也在秘密进行。
负责此任务的侦查员通过一些商业信息渠道和有限的线人网络,了解到一些情况,他向秦风汇报:“秦队,我们侧面了解到,韩建明副董事长近期在集团内部非常活跃,正在极力推动一项名为‘晨曦计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
侦查员压低声音:“这个重组方案的核心,是剥离集团早期一些历史包袱较重、可能存在潜在法律风险的资产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而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这项计划若能顺利推行,韩建明一系在集团内的话语权和资源控制力将得到极大增强。”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但这项计划推进的最大阻力,据说恰恰来自于韩天昊旧部以及仍然支持韩雪晴的元老。他们担心重组会触及某些历史敏感问题,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如果在这个时候,韩天昊一系的核心人物(比如韩雪晴)因为某些‘历史污点’(比如星火厂合同)而声誉扫地,影响力大减,那么韩建明推动重组计划的阻力,无疑会小很多……”
这条信息,与秦风之前关于“家族内斗,抹去历史隐患”的动机推断,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韩建明有动机(扫清障碍,推动重组,夺取主导权),也有能力(其社会关系和财力足以雇佣专业人士),其利益诉求与绑架案的目标高度一致。
至此,通过复盘绑架过程推断出的绑匪专业性,通过物证再勘发现的外来痕迹与专业装备纤维,以及通过侧面调查确认的韩建明派系的动机和近期动态……
所有的间接证据,都如同一条条清晰的溪流,最终汇合,明确地指向了同一个人——韩氏集团副董事长,韩建明。
他成为了这起离奇绑架案背后,最具嫌疑的幕后主使。
然而,秦风和他的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
他们目前所掌握的一切,都还停留在间接证据和逻辑推理的层面。
他们缺乏能将韩建明与这起绑架案直接联系起来的铁证——比如,证明他雇佣绑匪的资金往来记录,他与绑匪之间的通讯联络,或者绑匪本人的口供指证。
没有这些直接证据,他们就无法撼动韩建明这样一位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物,更无法向检察院申请逮捕令。
侦查工作,在看似接近真相的时刻,再次陷入了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