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八年的第一场北风卷过汴河时,带来了塞外特有的沙尘气息。赵光义在早朝时连打了三个喷嚏,揉着发红的鼻尖苦笑:“契丹人这是等不及,先派风沙来探路了。”
满朝文武的哄笑还未平息,皇城司的密报已送至御前。三份朱漆封印的文书静静躺在金盘里——来自三个互不相属的谍报系统。
二
枢密院灯火彻夜未明。赵光义盯着摊开的三份密报:第一份详述契丹在炭山秘密训练“铁林军”,第二份记录西夏党项人截断河西走廊商道,第三份则是边境守将的求援——云州观察使麾下竟有三分之一的兵额空缺。
“好个三面合围。”皇帝用手指敲着地图上的幽州,“韩德让在炭山练兵,李继迁断我商路,而我们的将军...”他突然冷笑,“在吃空饷!”
曹彬的遗孀次日被宣入宫。赵光义将一枚缺角的兵符放在她手中:“老夫人,曹公临终前可曾说过北疆防务?”
老妇人颤巍巍从袖中取出血书:“先夫说,防契丹需守三关,防西夏当据六寨,最要紧的是...”她突然压低声音,“防备朝中有人通敌。”
三
冬至大典上发生了蹊跷事。祭祀用的三牲刚摆上祭坛,突然狂风大作,牛头竟滚落在地。司天监奏称“北星犯紫微”,建议斩杀三名戍边将领禳灾。
赵光义勃然变色,当场撕碎奏章:“朕宁愿相信是有人给牛角抹了蜜!”
他密令杨业巡视边关。老将军归来时带回一车证物——锈蚀的箭簇、发霉的军粮,还有几封用契丹文与汉文双语书写的密信。最令人心惊的是,某封密信的印鉴竟与某位亲王的手章完全吻合。
“好弟弟...”皇帝抚摸着熟悉的印章纹路,想起三日前这个弟弟还献上《幽燕秋猎图》,图中赫然标注着宋军暗垒的位置。
四
转年开春,汴京流传起诡异的童谣:“铜马嘶,铁鹰翔,幽州月照汗巾黄。”皇城司追查半年,发现最初传唱者竟是晋王府的杂役。
与此同时,西夏使者带来匹汗血宝马,马鞍上镶着颗硕大的蜜蜡。赵光义在把玩时捏碎蜜蜡,里面掉出张绢条,写着宋军在环庆路的布防图。
“陛下恕罪!”西夏使者跪地颤抖,“此马购自回鹘商队...”
皇帝大笑赐酒,却在使者离去后对楚昭辅说:“你看,北边的狼和西边的狐,终于搭上线了。”
他连夜召见新科状元王钦若。这个以过目不忘闻名的才子,竟能背出三年来所有边境军需账目。当指出某笔拨往代州的军饷被转手六次时,年轻状元突然噤声——最终收款方涉及当朝太尉。
五
资圣库在这个秋天格外忙碌。赵光义命人熔铸了库中所有契丹银器,打成三千面腰牌分赐边将。每面腰牌内侧,都刻着受赐者的姓名与防区。
“让他们时刻记得,”皇帝对铸牌匠人说,“丢了自己的防区,就丢了自己的名字。”
初雪那日,北疆传来战报:杨业在雁门关外遭遇契丹铁林军,血战三日竟不分胜负。更奇怪的是,战后清点战场时,发现部分契丹骑兵装备着宋军制式的弩机。
赵光义在讲武堂独坐整夜。黎明时分,他命人取来高粱河的泥土,与资圣库的铜屑混合,重新铸了方兵符。
新符交付杨业时,老将军发现符上铭文并非惯常的“如朕亲临”,而是十二个新刻的小字:
“山河同寿,生死同符,荣辱同当”
那夜有哨探看见,契丹大营上空飘起无数孔明灯,灯上绘着奇怪的图案——竟是宋军新装备的神臂弩分解图。而汴京的瓦舍里,说书人开始传唱新编的《镇北谣》,词中暗藏着一套完整的边防预警口诀。
【第二十二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