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洁的目光与陆彬在空中交汇,无声的电波传递着同样的决绝与警惕。
办公室外,关于政治博弈与星际殖民的辩论依旧喧嚣,却仿佛来自另一个维度。
在这片人为制造的寂静里,只能听到服务器低沉的嗡鸣,以及自己胸腔内过于清晰的心跳。
突然,艾伦的声音再次切入加密频道,这一次,那份强行维持的冷静出现了细微的裂痕。
“标记升级了。”她的语速极快,“‘低优先级观察’状态消失。
后台日志出现新的动态追踪指令,源自同一个未知节点。
它在尝试对那笔资金的分散路径进行概率建模……虽然缓慢,但它在学习。
匹配度估算正在上升……76.1%…77.9%…”
几乎同时,冯德.玛丽那边传来一声极轻的、被压抑住的抽气。
“我在查侬的备用监控节点发现异常数据扫描,”她的声音绷紧了。
“模式很陌生,不是常规安全协议。”
“扫描源头……伪装成了仰光本地的网络流量,但核心编码习惯带有明显的‘家’里的特征。他们在进行区域性回溯探查。”
危险不再只是理论上的“可能”。那个沉睡的哨兵不仅睁开了眼,还开始试图嗅探空气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来源。
“印刷点?”陆彬立刻问道,声音低沉。
“最后一批文件刚刚送出。物流标签已绑定,车辆已离开。物理痕迹已按预定方案清理。”
艾伦回答,指尖在键盘上掠过,调出最后的确认信息,“他们抓不到实体。但物流路径还在系统内,如果追踪指令获得更高权限……”
“那就让物流路径也变得不可信。”陆彬打断她,眼神锐利地扫过冰洁。
冰洁立刻会意,从随身携带的加密设备中调取另一组指令——这同样来自张建国先生的“锦囊”,针对的是最坏情况。
艾伦深吸一口气:“执行‘幽灵包裹’协议。启动物流代码混淆……现在。”
命令下达。
在ImI庞大的物流追踪系统内部,一场无声的篡改开始了。
那几个承载着致命文件的包裹追踪Id,开始以极高的频率在无数个普通的、空置的、甚至已注销的物流代码之间跳跃、关联、再断开。
系统日志里瞬间被注入海量的虚假关联数据,像瞬间滴入清水的一整瓶墨汁,迅速扩散弥漫。
任何一个试图追踪这些特定Id的人,都会在几秒内被引向成千上万个矛盾的目的地、失效的节点和毫无意义的错误信息。
真正的包裹依旧按照既定路线移动,但在数字层面,它们已化身无数个飘忽的幽灵。
与此同时,在仰光。
玛丽的手指也在键盘上飞舞:“启动‘镜像池塘’。”她低声说。
命令通过安全链路传达到仓库。
几名技术人员迅速操作,将之前资金流入和货物运出时产生的局部网络活动数据,进行碎片化复制和扭曲,然后定向注入到附近几个街区的公共网络节点中。
制造出大量似是而非、来源模糊的数据涟漪,干扰着那试图进行区域性回溯的扫描。
这些操作无法完全消除痕迹,但足以将水彻底搅浑,将明确的信号淹没在巨大的噪声之中,为最终的投送争取最关键的时间。
陆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能感觉到那无形的网正在收拢,感知到那双刚刚苏醒的眼睛正在迷雾中搜寻。
压力如同实质,挤压着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
加密频道里一片寂静,只有每个人压抑的呼吸声。
几秒钟后,艾伦的声音再次传来,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微颤:
“……追踪指令丢失目标。概率建模崩溃。系统日志显示‘关联性匹配失败’。它……退回去了。暂时。”
玛丽那边也紧接着汇报:“区域性扫描强度减弱,转向其他无关方向。警报等级……维持现状,未进一步升级。”
短暂的危机,似乎被化解了。
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并非胜利。
只是将引爆的时间稍微推迟。
那个未知的监控节点已经被惊动,它或许会暂时沉寂,但绝不会停止。
下一次它再被激活时,绝不会再是“低优先级观察”。
陆彬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看向窗外。
旧金山的阳光依旧明媚,城市在脚下喧嚣运转,对刚刚在它脉络中发生的这场凶险暗战一无所知。
真正的博弈, indeed。
他轻声开口,声音透过加密线路,清晰地传到每一个同伴耳中:
“箭已射出。现在,等待风起。”
加密频道内的寂静持续了大约三次心跳的时间,沉重得能压垮神经。
艾伦和玛丽传来的消息与其说是缓解,不如说是确认了风暴仅仅是在蓄力,而非消散。
陆彬指尖无意识地在平板边缘摩挲,那上面代表三个行动点的绿色闪烁图标。
此刻像是暴露在探照灯下的萤火虫,每一次明灭都牵动着致命的风险。
“它退回去了,”陆彬重复了一遍艾伦的话,声音低沉,像是在咀嚼这句话里所有的潜台词。
“不是放弃,是判断现有噪声级别过高,暂时收回了触角。它在学习我们的干扰模式。”
冰洁微微颔首,她的目光扫过办公室门外那些依旧沉浸在抽象辩论中的同事,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只是唇语:
“意味着下一次,它的探查会更聪明,也更难欺骗。我们的‘幽灵’和‘镜像’不能再用第二次。”
“不需要第二次。”陆彬接口,眼神重新聚焦,锐利如刀。
“箭不需要回头。我们要做的,是在它找到更聪明的办法之前,让箭抵达终点。”
他转向加密通讯器:“艾伦,物流混淆能维持多久?”
“最多四小时。”艾伦的回答迅速而精准,背景音是键盘急促的敲击声,显然她正在全力维持着那一片人为制造的数据迷雾。
“四小时后,系统自检协议会开始清理异常关联数据流。”
“如果那个节点在那时再次启动,它有很高概率能剥离噪音,重新锁定真实路径。”
“四小时……”陆彬沉吟。
“旧金山到第一个安全屋,正常车程两小时十五分。”
冰洁立刻报出数据,她对所有细节了如指掌,“算上交接和二次分发的时间窗口,刚好压在临界点上。”
“不够。”陆彬摇头,“必须预留出应对突发检查、交通堵塞、任何意外的时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再次落回平板。
屏幕上,代表缅甸仰光那边资金和货物流动的图标仍在稳定闪烁。
一个计划瞬间在他脑中成型,大胆而危险,却完美契合了张建国先生锦囊里那句“利用对手的规则”。
“玛丽,”陆彬的声音忽然多了一丝奇异的韵律,那是计算到极致后的冷静。
“你那边,‘查侬贸易’的招牌,还能吸引多少注意力?”
冯德.玛丽在另一端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你是想……声东击西?”
“更准确地说,是点燃一个更大的火堆,让那双刚刚闭上的眼睛,不得不先看向别处。”
陆彬语速加快,“能动用史密斯先生留下的‘暗线’,在仰光或者更靠近冲突区的地方,制造一场规模足够大、但又符合‘查侬’以往行为模式的金融活动吗?”
“要让它看起来像是一次鲁莽的投机或者紧急的资金转移,动静越大越好,足以触发Ψ系统更常规、但也更显眼的警报级别。”
调虎离山。用一次故意的、看似愚蠢的暴露,去掩盖另一次真正致命的渗透。
玛丽沉默了两秒,显然在急速评估风险和可行性:
“可以。史密斯先生留下的路径能支撑一次短促、高强度的资金脉冲。”
“匹配‘查侬’的模式不难,他们过去半年有过三次类似记录。成功率……八成。但事后,‘查侬’这个据点大概率会暴露,彻底废弃。”
“一个据点,换全局时间。值得。”
陆彬毫不犹豫,“执行它。脉冲强度要刚好压过Ψ系统常规金融监控的阈值,但不要达到需要立刻人工介入的程度。”
“我们要的是它拉响警报,吸引那个深层节点的注意,而不是招来立刻的雷霆打击。”
“明白。给我三分钟。”玛丽的声音里重新充满了专注和杀伐决断。
加密频道再次陷入等待的寂静。
这次,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被动的不安,而是主动布下陷阱前的紧绷。
陆彬和冰洁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对方眼中闪烁的光芒。
风险并未消失,甚至更大了,但他们夺回了一丝主动权——用敌人自己的规则和机制,去短暂地蒙蔽敌人。
三分钟后。
“脉冲已发出。”玛丽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完成高风险操作后的微喘。
“资金流已触发Ψ系统区域金融异常警报,级别:中。日志显示,常规监控协议已启动追踪……等等……”
她停顿了一下,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语气:
“那个深层节点的标识符……再次出现了。它果然被吸引了!它正在尝试分析这笔新的、更‘明显’的资金流动!对我们的物流路径的扫描完全停止了!”
计划生效了。
那个沉默的哨兵,或许更聪明,但它依旧遵循着某种优先级逻辑。
一个摆在明处的、符合已知威胁模式的“异常”,显然比那缕捉摸不定的“灰尘”更值得优先关注。
“很好。”陆彬吐出一口气,“艾伦,你现在有多少时间?”
“压力骤减。”艾伦的声音明显轻松了一点,“干扰协议维持时间预估延长到……八小时。足够了。”
八小时。足够那些带着真相的纸张抵达第一个安全屋。
足够它们被分装、被再次送入更隐秘的渠道,足够那笔真正的“火”投入战场,引发链式反应。
陆彬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车水马龙。
阳光依旧灿烂,但他知道,在世人看不见的数字与金融深渊之中,一场由他们亲手点燃的、指向另一个方向的烽火,正吸引着致命的目光。
真正的箭矢,却在阴影中,加速射向目标。
他低声对频道里的所有人说:
“风已起。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