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在龟兹大寺的上空回荡第三遍时,商队的驼铃声已在东市的青石板路上响起。沈砚秋身着玄色劲装,站在驿站门口望着远处赶来送行的人群——鸠摩罗什住持带着僧众走在最前,祆教祭司密特拉手持圣火纹样的木牌紧随其后,连龟兹王室的贸易特使也来了,手中还捧着一卷用丝绸包裹的东西,显然是特意为离别准备的赠礼。
“沈掌东,顾先生,这就要走了?”鸠摩罗什住持快步走上前,目光扫过商队满载的驼队,眼中满是不舍。他身后的僧众们捧着刚抄录好的经卷,有的还在页边夹了龟兹石窟的壁画拓片,想让这些带着龟兹温度的信物,伴随商队与僧团继续西行。
沈砚秋拱手回礼,声音带着几分感慨:“住持,多谢这段时间的照料。龟兹的日子,是我们西行路上最温暖的时光,只是疏勒还在等着我们带去经卷与交流的心意,实在不能再耽搁了。”
顾长风这时也提着药箱走来,药箱上还挂着几包用麻纸包好的草药:“住持,这是我为大寺准备的甘草与川贝,秋冬季节干燥,煮水喝能缓解咳嗽。我还把常见病症的诊治方法写在了纸上,附在药包里面,若是僧众有不适,按上面的方法处理,多能缓解。”
鸠摩罗什接过药包,指尖轻抚麻纸上的字迹,心中满是感动:“顾先生的仁心,我们都记在心里。这是僧众们连夜抄录的《金刚经》与《道德经》,每一卷都附了龟兹文的批注,希望能为你们后续的交流提供帮助。还有这几幅壁画拓片,上面的飞天与佛陀图案,是龟兹文化的精髓,也算是我们给疏勒佛寺的见面礼。”
正说着,密特拉祭司走上前,将手中的圣火纹样木牌递给沈砚秋:“沈掌东,这是祆教的圣火信物,疏勒也有不少祆教信徒,你们带着它,若是遇到困难,可去当地的祆教神庙求助,他们定会看在我的面子上提供帮助。”
沈砚秋接过木牌,感受着上面雕刻的凹凸纹路,心中满是暖意:“多谢祭司大人。上次的火祭误会,多亏了你的包容,往后我们定会带着这份理解,继续与不同宗教的信徒友好交流,不辜负你的信任。”
贸易特使这时也走上前,打开手中的丝绸包裹,里面竟是一张绘制精细的龟兹至疏勒的路线图,图上还用红笔标注了沿途的水源、驿站与需要注意的风沙地带:“沈掌东,这是王室特意请西域最好的向导绘制的路线图,疏勒近期有些小股盗匪活动,图上用黑圈标注的地方,你们尽量避开,若是遇到危险,可去附近的城邦求助,他们都与龟兹王室有盟约,定会提供保护。”
沈砚秋展开路线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心中满是感激:“特使大人想得太周全了!有了这张路线图,我们的西行之路定会顺畅许多。往后商队与龟兹的贸易,也定会按协议执行,每月都会派伙计送来丝绸与药材,绝不延误。”
太阳渐渐升高,送行的人群还在不断说着叮嘱的话。有的民众送来自己烤制的馕饼,有的商户递上装满葡萄干的布包,还有的孩子捧着自己画的驼队图画,想让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心意,伴随商队走过接下来的路途。
“时候不早了,该启程了。”阿罗憾走到沈砚秋身边,低声提醒。护经小队的护卫们已将经卷库房的铜锁收好,三把钥匙分别由秦十三、中原僧生李修远与商队的账房先生保管,确保经卷在途中万无一失。
沈砚秋望着眼前熟悉的面孔,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拱手行礼:“诸位,我们走了!待明年春暖花开,我们定会带着疏勒的交流成果回来,与大家分享更多跨越地域的友谊与文化。龟兹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鸠摩罗什住持与密特拉祭司、贸易特使一同拱手,声音带着不舍却满是期待:“一路保重!我们在龟兹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也盼着丝路之上的文化交流,能因你们的脚步,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商队的驼铃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却带着离别的伤感与前行的坚定。沈砚秋与顾长风并肩走在驼队前方,望着远处渐渐模糊的龟兹城影,心中满是感慨。顾长风轻声说:“龟兹的日子,让我明白文化交流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理解与融合。往后到了疏勒,我们更要带着这份初心,继续搭建跨越地域的桥梁。”
沈砚秋点头,目光望向手中的圣火信物与路线图:“这些带着龟兹心意的信物,是我们最好的行囊。它们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帮助,更能提醒我们,西行之路不是孤独的,有无数人的期待与支持,陪伴着我们继续前行。”
驼队渐渐远去,龟兹城的轮廓在风沙中若隐若现,可那些温暖的情谊与文化的印记,却永远留在了商队与僧团的心中。他们知道,龟兹不是终点,而是西行路上的重要驿站——在这里收获的理解、友谊与交流的经验,会成为他们接下来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力量,让他们带着经卷与心意,在丝路之上,继续书写文化交融的新篇章。而那条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丝路,也会因他们的脚步,愈发宽广,愈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