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雪鹰寨的石屋顶,沈砚秋就被一阵清脆的驼铃声唤醒。她走出临时歇息的石屋,只见寨门前的空地上,早已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物资——成捆的风干肉挂在木架上,泛着油亮的光泽;麻袋里装满了青稞和晒干的野菜,散发着谷物的清香;几匹厚实的兽皮被平铺在雪地上,毛色顺滑,显然是精心鞣制过的;还有数十根晒干的艾草和几陶罐草药,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沈姑娘,你醒啦!”巴图笑着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满野果干的皮囊,“这些都是我们部落给你们准备的物资,虽然不多,却都是雪线里能救命的东西。风干肉耐放,青稞顶饿,兽皮能御寒,草药能治小伤小病,希望能帮你们顺利翻过天山主脉。”
沈砚秋走上前,伸手摸了摸兽皮——厚实的皮毛下,还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气,显然是刚鞣制好不久。她心里满是感动,对着巴图深深鞠了一躬:“巴图大叔,多谢你们!这些物资对我们来说,比金银珠宝还珍贵。之前我们遭遇燃料危机和食物紧缺,若不是你们雪中送炭,我们还不知道要在雪线里困多久。”
“说这些就见外了!”巴图摆手,眼中满是真诚,“我们既然结为盟友,就该互相帮衬。你们为我们部落清除影沙盟的威胁,还愿意教我们中原的医术和商道知识,我们帮你们准备些物资,是应该的。”
顾长风这时也走了过来,他刚给部落里的老人诊完脉,手里还拿着一个药囊。看到堆成小山的物资,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这些草药里有不少‘雪灵芝’和‘红景天’,是治疗高原反应和冻伤的良药,正好补充我们的药材库存。”
物资清点:雪中送炭的珍贵
罗衣和阿罗憾很快也赶到了寨门,开始协助山民清点物资。罗衣拿出账本,一边记录,一边对沈砚秋说:“风干肉有两百斤,足够我们队伍吃十天;青稞五十斤,野菜干三十斤,能搭配着煮粥;兽皮十张,正好给受伤的队员和怕冷的商队成员做护膝和披风;艾草和草药够用到翻越天山,还有五十根松木块,能当燃料用。”
阿罗憾则在一旁检查松木块的干燥程度,他拿起一根松木,用刀削下一小块,放在鼻尖闻了闻:“都是干透的松木,耐烧,而且没有异味,用来煮水做饭最合适。之前我们在雪下寻木,找到的都是半湿的,烧起来尽冒烟,这些松木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巴图看着忙碌的众人,又对沈砚秋道:“我们还准备了十双‘雪地靴’,是用鹿皮和羊毛做的,鞋底钉了兽骨,防滑又保暖,让队员们过冰面时穿,能减少冻伤和滑倒的风险。”
说着,他让人把雪地靴拿过来——靴筒高及膝盖,鞋面用鹿皮缝制,里面塞满了柔软的羊毛,鞋底的兽骨被打磨得圆润却不失棱角,踩在雪地上能牢牢抓住地面。沈砚秋拿起一双,递给身边的小石头:“你试试合不合脚。你的手指还没好,脚可不能再冻伤了。”
小石头接过雪地靴,小心翼翼地穿上——靴筒刚好护住膝盖,羊毛贴合着脚面,温暖又舒适。他在雪地上走了两步,惊喜地说:“真的不滑!而且好暖和,比我之前穿的布鞋舒服多了!”
众人看着小石头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寨门前的空地上,原本严肃的氛围,因这些雪中送炭的物资,变得格外温暖。
特殊支援:山民的智慧结晶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样‘宝贝’要送给你们!”巴图神秘地一笑,对着身后的山民喊了一声,两名年轻的山民立刻抬着一个巨大的木架走了过来——木架上绑着一个形似雪橇的工具,底部垫着光滑的木板,两侧还装有可拆卸的木轮。
“这是‘雪爬犁’,是我们部落冬天在雪地里运输物资用的。”巴图指着雪爬犁,解释道,“在深雪里行走,驮马容易陷进去,用雪爬犁就不一样了,底部的木板能让它浮在雪面上,两个人就能拉动,比驮马还省力。你们的物资用雪爬犁运,能节省不少力气,还能保护驮马的脚不被冰碴划伤。”
秦十三眼睛一亮,快步走到雪爬犁旁,试着推动了一下——果然如巴图所说,雪爬犁在雪地上移动时,几乎没有阻力,轻轻一推就能滑出很远。他兴奋地说:“有了这个,我们翻越野狼谷的深雪区时,就不用担心驮马陷进去了!之前我们为了让驮马通过深雪,还得用铁铲铲出一条路,现在有了雪爬犁,能省不少时间。”
巴图又指着雪爬犁两侧的木轮:“这木轮是可拆卸的,遇到冰面或坚硬的路面,就把木轮装上,变成马车;遇到深雪,就把木轮卸下来,变成雪橇,很方便。”
沈砚秋看着这个凝聚了山民智慧的雪爬犁,心里满是敬佩——山民在雪线里生活了世代,早已摸索出最适应恶劣环境的生存方式,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比任何精致的中原器具都实用。
“巴图大叔,你们的雪爬犁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沈砚秋真诚地说,“等我们开拓了新商道,一定要把这种雪爬犁的制作方法传到中原,让更多走丝路的商队受益。”
巴图笑着点头:“好啊!只要能让更多人在雪线里安全通行,我们部落愿意把所有生存的法子都教给你们。”
技能传授:山民的生存智慧
清点完物资,巴图提议让部落的猎手给队员们传授一些雪线生存的技巧。沈砚秋欣然同意——之前他们在雪线里多次遭遇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熟悉当地的生存环境,有山民的指导,能减少后续行程中的风险。
寨门前的空地上,部落的老猎手乌兰被围在中间,她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探路杖,对着队员们演示如何辨别雪下的冰裂缝:“雪线里的冰裂缝最会骗人,表面看起来和普通雪地没两样,但只要用探路杖一戳,就能分辨——普通雪地能戳进半尺深,冰裂缝上面的薄雪,只能戳进一寸,而且会发出‘空空’的声音,听到这种声音,就赶紧往后退,千万别往前走!”
她一边说,一边在雪地上标出一处隐藏的冰裂缝——若不是她特意指出,队员们根本看不出这里与其他雪地的区别。乌兰用探路杖轻轻一戳,探路杖果然只进去一寸,还发出了轻微的空洞声。队员们纷纷拿起探路杖,跟着乌兰学习辨别方法,没过多久,就基本掌握了技巧。
另一边,部落的巫医则在教顾长风识别雪线里的草药:“这种开着小白花的草叫‘雪薄荷’,嚼在嘴里清凉,能缓解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那种叶子呈锯齿状的叫‘冰草’,煮水喝能治咳嗽;还有这个,‘血根草’,把根捣碎敷在伤口上,能止血,比你们的布条包扎管用多了。”
顾长风认真地听着,不时弯腰采摘草药,用布包好,还在账本上画出草药的样子,标注出功效和用法。他抬头对巫医说:“这些草药在中原很少见,若能大量采摘晒干,不仅能治疗队员的伤病,还能作为商道贸易的商品,让你们部落多一份收入。”
巫医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们部落每年都会采很多草药,却不知道能卖钱,以后要是能通过商道卖出去,部落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了!”
离别前的约定:盟友的承诺
夕阳西下时,物资已经全部装载完毕——雪爬犁上堆满了青稞和风干肉,兽皮被卷成捆,绑在驮马背上,草药和松木块则装在陶罐里,由队员们随身携带。队员们脸上都带着感激的笑容,与山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
巴图拉着沈砚秋的手,眼中满是期许:“沈姑娘,你们一定要平安翻过天山主脉。等你们开拓了新商道,记得常回雪鹰寨看看,我们部落会永远把你们当亲人。”
“巴图大叔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安回来!”沈砚秋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刻有“沈”字的玉佩,递给巴图,“这是我们沈家商队的信物,以后你们部落若有难处,带着这块玉佩去中原找沈家商队,他们一定会尽力帮你们。”
巴图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贴身收好,又从腰间解下一个狼牙护身符,戴在沈砚秋脖子上:“这是我们雪鹰寨的护身符,能保佑你在雪线里平安。记住,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只要想着身边的伙伴,想着要守护的人,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顾长风也与部落的巫医互换了草药——他把中原治疗伤寒的草药方子写在羊皮纸上,交给巫医;巫医则把治疗咳喘的草药种子装在陶罐里,送给顾长风:“这些种子在雪乡里也能种,你们在天山主脉建驿站时,试着种一种,以后就不用再担心缺药了。”
队员们与山民们一一告别,有的互相交换了随身的小物件,有的约定下次见面时要一起打猎,有的则在认真记下对方的名字,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
启程:带着支援与希望前行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雪山背后时,队伍终于启程。雪爬犁在雪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痕迹,驼铃声与山民们的送别声交织在一起,在雪谷中久久回荡。沈砚秋勒住马缰,回头望向雪鹰寨——石屋上的雪鹰旗帜依旧在风中飘扬,山民们的身影还站在寨门前,朝着他们的方向挥手。
“会再见的。”沈砚秋轻声说,眼中带着坚定。她知道,这次离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有了雪鹰寨的支援和友谊,他们开拓新商道的道路,会走得更加顺畅;而雪鹰寨也会因为这条新商道,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顾长风策马走到她身边,看着她脖子上的狼牙护身符,笑着说:“这个护身符很灵的,有了它,我们接下来的行程一定会平安顺利。”
沈砚秋点头,摸了摸护身符——冰冷的狼牙下,还带着巴图手心的温度。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天山主脉,那里的雪峰在暮色中泛着淡淡的蓝光,像一座等待被征服的丰碑。
“走吧,我们该出发了。”沈砚秋对众人说,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队伍缓缓向前行进,雪爬犁在雪地上滑行,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驮马踏着稳健的步伐,驼铃声清脆悦耳;队员们脸上带着希望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顾长风看着身边的沈砚秋,轻声道:“有了山民的支援,我们不仅补充了物资,还学到了生存的技巧,接下来翻越天山主脉,应该会顺利很多。”
沈砚秋点头,目光望向远方:“是啊,之前我们在雪线里孤立无援,遇到困难只能自己摸索,现在有了雪鹰寨这个盟友,我们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这条新商道,不仅是我们的梦想,也是雪鹰寨的希望,我们一定要把它开拓成功。”
夜色渐深,队伍在一处背风的山坡上扎营。篝火旁,队员们分享着山民送的野果干,讨论着白天学到的生存技巧,脸上满是兴奋。罗衣煮了一锅青稞野菜粥,加入几块风干肉,香气弥漫在营地周围,让每个人都食欲大动。
沈砚秋和顾长风坐在篝火旁,望着远处雪鹰寨的方向,那里的灯火虽已模糊,却像一颗温暖的星辰,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沈砚秋知道,山民的支援不仅是物资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有了盟友的信任和支持,他们在开拓新商道的征途中,再也不会感到孤单。
只要他们带着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带着山民的智慧与希望,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成功翻越天山主脉,让驼铃声在新的商道上,永远传递着和平、友谊与繁荣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