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俯瞰着谷底狼狈的宿敌,朗声笑道:\"寡人在洛阳讨伐董卓时,听闻公孙将军率数十万大军造访燕地。身为主君岂能怠慢贵客?自然要快马加鞭赶回相迎。\"
\"谁知刚返北疆,贵客们竟要告辞。这岂是待客之道?\"他轻抚戟锋,笑意转冷,\"孤特意调集精兵追击,为诸位准备这份饯别厚礼——不知公孙将军可感惊喜?\"
公孙瓒抹去唇边血渍,嘶声道:\"不愧是帝国战神!末将认输。但请燕王明言——处心积虑诱我军入彀,究竟意欲何为?\"
燕王殿下,您当真要放火烧山,将峡谷中的三万白马义从将士活活烧死吗!
殿下如此狠毒,难道不怕折损阴德,祸及子孙?
面对败军之将的嘶吼,刘凤只是冷冷一笑:\"设伏引诱你公孙瓒上钩?呵,公孙伯圭,你也太瞧得起自己了。这埋伏本是为剿灭叛军所设,谁知你竟蠢到亲率五万白马义从孤军深入。\"
\"实话告诉你,本王从未将你放在眼里。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让本王专程设伏?至于折损阴德?真是可笑!你公孙瓒杀的人少吗?勾结鲜卑、**、辽东四方势力,集结四十万大军进犯燕国,致使北疆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沙场老将竟分不清刀枪与火攻的区别?\"
此前刘凤出征时,很快便追上了褚飞燕的追击部队。当时褚飞燕正率三万黄金火骑兵追击公孙联军,但敌军不断弃卒保帅,拖延追击。刘凤遂命褚飞燕押送战俘返回蓟城,自己则亲率幽燕轻骑继续追击,最终在辽西长城与黄忠部会师。
接管指挥权后,刘凤立即召黄忠询问塞外战况。黄忠如实禀报:驻扎上党期间,他整编了八万黑山铁骑,加上两万百战神机营,麾下兵力已逾十万。
黄忠统领十万精锐骑兵向云中郡进发,大军穿过云中郡进入辽阔草原,展开多线作战部署。
首要行动:大军在鲜卑各部实施突击扫荡,引发整个鲜卑族群的动荡不安。
分兵策略:将部队分为两支。副将杜远率领精锐百战神机营万人及黑山铁骑四万,继续在草原实施清剿作战。
核心任务:黄忠亲自带领五万主力直扑塞外绥北城,意图解围被困城池。
当黄忠部队抵达时,发现原本围城的十五万联军(鲜卑十万、乌桓一万、 ** 五万)早已撤离。
围城联军久攻不下,各族将领担忧燕国反击,得知黄忠大军正在草原扫荡各部后,经过商议决定撤军。
各族军队分别撤回:鲜卑军撤往王庭,乌桓军返回部落, ** 军退往辽东方向。十数万联军顷刻瓦解。
确认解围后,黄忠联合守军追击鲜卑部队。在杜远部队配合下实施夹击,给予敌军沉重打击。
鲜卑军遭受重创,十万战士死伤无数,仅剩三万人突围逃向王庭。随后黄忠调转兵锋,率军杀向乌桓草原,讨伐叛乱的部落。
完成既定任务后,黄忠挥师转向辽西长城,意图夺取关口拦截公孙联军。但公孙军中谋士察觉布防,改由海路撤回辽东。
辽东战记
黄忠禀报军情后,燕王刘凤龙颜大悦,当即犒赏三军,旋即率十万雄师继续东进。大军行至辽西属国昌黎城外三十里处,终于截获公孙叛军主力。
(空行)
第376回 王者归来(中)
(空行)
燕王原拟在昌黎城外决战,欲以雷霆之势全歼公孙氏十万叛军。然辽东四郡乃公孙度经营多年之根基,地势复杂不利骑兵驰骋。兼之蓟城政务堆积如山,实不宜陷入持久消耗之战。
正在刘凤举棋不定之际,密奏司飞鸽传来紧要军情。燕王阅后眸光闪动,当即焚毁原定方略,另拟诱敌深入之计:遣黑山轻骑佯攻,诱敌主力入伏,待其元气大损后,对残部网开一面。
黄忠、赵云等悍将虽不解王意,然皆恪守军令。燕王对辽西地形了如指掌,选定昌黎城外险峡设伏——拟以滚石封堵谷口,再以箭雨歼敌。
然实地勘察时,刘凤发现峡谷纵深不足。若依原计行事,恐叛军趁箭矢耗尽之机突围。燕王凝视山势,掌心马鞭轻叩战甲,陷入沉思。
将士们起初朝谷底放箭颇有成效,但叛 ** 同伴的 ** 作盾牌后,箭矢便难以奏效。
刘凤蹙眉沉思:若换作其他将领布设伏击,会采取何种策略?纵观古今战例,火攻似乎是多数将帅的首选。烈焰腾空之际,既能省却兵力,又可收奇效。
虽火攻酷烈,然兵戈之事本就无情。正如古训所言: ** 即是 ** ——刀剑见血也罢,弓矢夺命也好,火焚敌营亦然,不过殊途同归。
计议既定,刘凤当即命人备妥火油陶罐,又于峡谷两侧堆积木柴硫磺。这些军需本为常备,未至晌午便已布置停当,只待叛军入彀。
为诱敌深入,特遣周泰率两万黑山铁骑佯装溃败。此部皆为新附之众,无一燕国老兵——盖因燕卒素来死战不退,若遣其诱敌反易露破绽。而黑山部众未经大战,遇敌数倍于己时,仓皇之态必显真切。
深秋时节,派出黑山铁骑作为诱饵确是最佳选择。这群马背上的逃命好手,天生就懂得如何演好败军之相。
周泰将军稳坐中军调度,让这场诱敌之计事半功倍。论正面厮杀,黑山铁骑自然不敌燕国精锐,但若要论诈败逃窜的本事,他们堪称当世翘楚。
这群出身草莽的骑手,最擅长的就是遇强则逃。此刻奉命佯败,在周泰的巧妙指挥下,两万两千黑山骑兵竟将诱敌任务完成得淋漓尽致。公孙瓒和他的五万白马义从不疑有诈,倾巢而出。
连周泰都暗自心惊——原本只是诱敌的小股部队,竟引出敌军主力。这仗怕是要假戏真做,变成真正的逃亡了。
然而黑山骑兵接下来的表现令人瞠目。虽然战力不及边军铁骑,可论起策马奔逃的功夫,这群马贼出身的骑手堪称行家。胯下草原骏马四蹄生风,硬是将白马义从甩在身后吃土。
观战的黄忠都不禁侧目,原先眼中的乌合之众,此刻竟显得如此训练有素。
当黑山骑兵将公孙瓒主力诱入伏击峡谷时,这场大戏终于迎来 ** 。刘凤令旗挥动,巨石轰然滚落,将峡谷两端封得严严实实。三万白马义从顿时进退维谷,成了瓮中之鳖。
黄忠亲率两万百战神机营在外围剿剩余敌军,赵云带着两万幽燕轻骑把守隘口。最后,无数盛满火油的陶罐如雨点般砸向谷底。
峡谷中五万白马骑兵乱作一团时,刘凤这才不紧不慢地现身。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败军,带着胜利者的倨傲,字字诛心地羞辱着公孙瓒,彻底击垮了三万残兵的斗志。
\"一败涂地......\"公孙瓒死死盯着沐浴在晨光中的身影——那个被誉为帝 ** 神、朝廷栋梁的燕王。他忽然厉声长笑:\"殿下不惜动用数万大军设局,莫非就为取我项上人头?既已胜券在握,何必再作妇人口舌之快!\"
暗地里,这位白马将军却在盘算拖延之策。只要联军收到中伏的消息,定会发兵来援。于是他故意摆出颓唐姿态,甚至用言语相激,只为多争取一刻生机。
枭雄终究贪生。即便表现得视死如归,也不过是明白挣扎无望罢了。若能活命,谁愿放弃滔 ** 势?
\"省省你那些心思。\"刘凤冷笑截断他的幻想,\"莫说联军来不及反应,便是知道了——你当本王会给他们救援的机会?\"寒光出鞘的声音在峡谷回荡,\"公孙瓒,该上路了。\"
刘凤话音稍顿,嘴角扬起一抹弧度,盯着神色慌乱的公孙瓒,继续击碎他最后的幻想:“公孙伯圭,不妨告诉你个最新消息——
就在你带着五万白马义从出营迎战时,公孙度已率部直奔辽东!说白了,你公孙瓒和辽西军彻底被抛弃了!
何况峡谷外还有数万伏兵严阵以待,即便侥幸突围,等待你们的不过是另一座炼狱。
公孙伯圭,何必再妄想生机?本王之所以与你费这番口舌,不过是念及苍生无辜,不忍一把火活活焚尽数万性命。”
刘凤神色骤然转肃,灼灼目光压迫着下方的公孙瓒,沉声道:“现在给你两条路——
其一:令五万白马义从卸甲弃兵,跪地请降。本王可既往不咎,将士皆得宽恕。至于你……特许自裁于此,本王必以厚礼葬之。
其二:你若执意血战到底,本王即刻下令万箭齐发,引燃烈火,将这峡谷化作三万义从的焚尸场。
公孙伯圭,是选自我了断,还是拉着全军陪葬?”
话音刚落,峡谷中三万白马义从的目光齐射向公孙瓒。
公孙瓒眉头深锁,鹰隼般的视线迎上高处的刘凤,心中暗惊:索命本是意料中事,未料这燕王竟会开出条件——以自己一命,换五万将士生路!
燕王刘凤意图赦免五万白马义从的缘由显而易见——他觊觎这支精锐骑兵的力量,企图将其纳入麾下以壮大燕 ** 力。
公孙瓒怎会甘心将嫡系部队拱手相让?这无异于亲手为敌国增添战力。即便注定马革裹尸,他也绝不愿在赴死前为燕王献上这份大礼。
可另一重矛盾撕扯着他的心:五万忠勇将士不该随自己共赴黄泉。这些年来白马义从出生入死,纵使无功亦有苦劳。若让他们尽数殉葬,如何对得起这份赤胆忠心?
峡谷之巅,刘凤懒散地倚着凌虚剑柄,不耐烦地催促:\"公孙伯圭,拖延无益。若再迟疑,寡人便替你决断——让三万铁骑化作火海里的冤魂,也好叫黄泉路上不寂寞。\"
谷底将士们沉默望向主帅,虽抱着以死相随的决心,却无人愿葬身火海。无畏生死是气节,但烈火焚身意味着尸骨无存——这等结局终究令人胆寒。
【风雪北疆】
三万白马骑兵寂然肃立,寒风中战旗低垂。所有将士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帅身上,只要那声号令响起,他们随时准备与主帅共赴黄泉。
【血染征袍】
公孙瓒扫视过这些追随自己多年的部属,忽然放声大笑:\"好!好一群忠勇儿郎!只可惜...\"他猛地抽出佩剑,剑刃映出峡谷上方黑压压的敌军,\"今日我公孙瓒,不能带你们回家。\"
峡谷上传来刘凤的声音:\"伯圭兄,何必执迷不悟?只要你放下兵器...\"
\"闭嘴!\"公孙瓒剑指苍穹,披风在朔风中猎猎作响,\"我幽州男儿,宁可站着死!\"他转身对全军喝道:\"听着!今日是我公孙瓒辜负了你们。从此刻起,你们——自由了!\"
【决绝】
寒光闪过,剑刃已没入咽喉。白马将军踉跄着单膝跪地,用最后的气力喊道:\"刘凤!你若背信...\"鲜血从指缝间涌出,\"我做鬼...也必取你性命!\"
燕王负手而立,沉声道:\"传令:厚葬公孙将军,其部众编入边军。有违此令者——斩!\"
朔风卷起残雪,盖住了沙场最后的血迹。
烽烟漫卷,公孙瓒勒缰环视三军,眼底泛起决然笑意:“诸君方才可曾听真?燕王与我之言——”
寒铁映月色,他骤然提高嗓音:“卸甲弃戈!伏地请降!莫行愚勇之举!此乃本帅最后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