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的冬夜,来得早,也来得静。细密的雪籽敲打着丞相府书房的琉璃窗,发出沙沙的轻响,旋即被室内暖炉散发的融融热意所消融。窗外,已是琼枝玉叶的世界,一片皑皑;窗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满壁书卷和相对而坐的两道身影。
李恪放下手中关于来年春耕水利的最后一份条陈,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他如今总领华胥政务,虽不复大唐吴王时的身份,肩上的担子却更重几分。目光掠过对面正专注校核监察院季度报告的侄儿李弘,见他眉宇间虽沉稳依旧,却难掩一丝常年殚精竭虑的清减。
侍从悄无声息地换上热茶,白瓷盏中,新焙的茶香氤氲升腾,驱散了些许寒意。
“弘儿,”李恪端起茶盏,吹了吹浮叶,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温和,“政务虽要紧,却也需顾惜自身。瞧你,近来又清减了些。”
李弘闻言,从卷宗中抬起头,露出一抹温润的笑意,一如当年在东宫时那般令人如沐春风,只是眼底深处沉淀了更多风霜与坚毅。“劳王叔挂心,不过是分内之事。华胥初立,百业待兴,监察院职责所在,不敢懈怠。”
李恪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赏与怜惜交织的复杂情绪。他至今仍记得当年冒险潜入洛阳,运作“假死”之计,将这位仁孝却遭母族猜忌的太子从必死之局中捞出时的心情。如今见他在此海外新土重获新生,并担此重任,心中自是欣慰。
“华胥立国,不似旧时讲究门第宗法,然人伦常情,总是一般。”李恪话锋一转,语气更添了几分家常的关切,“你年岁渐长,终日埋首案牍,身边总需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我观华胥女子,无论出身墨羽、格物院,亦或是新归化之民中,多有才识不凡、性情爽朗之辈。若有合意之人,王叔或可代为留意?”
这番话来得突然,李弘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温热的瓷壁传来暖意,他却觉得指尖有些发僵。氤氲的茶气模糊了他的视线,脑海中却不期然地,清晰地映出一道身影——
那人总是一身利落的墨色劲装,身姿挺拔如青松,眉眼清冽似寒泉。她静立时,仿佛与阴影融为一体;行动间,却又迅捷如风。是了,云霜。监察院的副总长,昔日墨刃中最顶尖的刺客之一,如今与他并肩执掌这华胥最森严的监察权柄,整肃吏治,铁面无私。
他想起她汇报案情时条理分明的冷静,想起她面对狡辩官员时一针见血的犀利,也想起偶尔在深夜值房中,她默然递过来的一盏提神醒脑的清茶,或是在他因旧事蹙眉时,那虽不言不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眼神。
茶水微凉,李弘恍然回神,将茶盏轻轻放回案几上,发出细微的磕碰声。他垂下眼睫,掩去眸中瞬间翻涌的波澜,只是低声道:“王叔关爱,弘……心领了。”
窗外,雪落无声,愈发衬得室内一片寂静。唯有炉火噼啪,与两人之间那份无需言明、却悄然变化的氛围,在静静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