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连通后的第一个春耕时节,学堂后的小山坡热闹得像个小集市。阿石、小果带着草原、西域的新伙伴蹲在田埂上,手里捧着从各地带来的种子——草原的燕麦种、沙漠的沙棘种、森林的橡树种,还有南海边带回的水草籽,这是孩子们商量好的“共生田”,要把每片土地的生机都种在这里。
“去年草原灵说,燕麦要和三叶草种在一起,三叶草能帮燕麦固氮。”草原新来的小牧娃扎西,小心翼翼地把燕麦种和三叶草种混在一起,阿石则用小骨刺在土里扎出整齐的小坑,“就像我们编草绳时,藤条和银叶草要缠在一起才结实。”另一边,小果正教西域的小丫头古丽种沙棘,“沙漠的绿洲灵说,沙棘的根能扎很深,能留住水分,旁边种上芨芨草,就能挡住风沙。”
突然,天上飘起细雨,春雨来得比往年早,田埂上的泥土很快变得泥泞。“不好,刚撒的橡树种会被雨水冲跑!”阿芽急得直跺脚,她怀里还抱着装着菌菇孢子的小袋——这是森林灵特意送来的,要和橡树籽一起种,才能长出共生的菌根。小荷立刻想起之前编藤网的法子,“我们用云丝和藤条编小棚子,既能挡雨,又能透灵气!”
孩子们立刻行动:阿石和扎西去砍柔韧的细藤,小果和古丽梳理云丝,阿芽和小荷则把藤条和云丝编在一起,搭成一个个小小的拱形棚子,罩在橡树籽的田垄上。阿糯捧着之前剩下的腐殖活化液,沿着棚子边缘洒下去,“月蛊族长老说,活化液能让泥土更松软,菌根长得更快。”雨丝落在云丝棚上,顺着藤条滴进土里,像一串串小小的珍珠。
“你们看,地心灵来了!”古丽指着田埂旁的小水洼,只见一道淡紫的光影从水里升起,地心灵的指尖轻点,水洼里的水流顺着田垄的小沟,慢慢流向沙棘苗,“沙棘喜欢湿润,但不能积水,这样引水刚好。”不远处的橡树苗旁,森林灵的叶片轻轻晃动,洒下细碎的孢子,“菌根要和橡树的根缠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共生。”
雨停时,夕阳透过云丝棚,照在湿漉漉的田垄上。燕麦种发了小小的芽,沙棘的根扎进了土里,橡树籽旁冒出了细细的菌丝,小水洼里的水草籽也长出了嫩绿的芽尖。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手里捏着沾了泥土的种子袋,扎西唱起了草原的春耕歌,古丽跟着哼起西域的调子,阿石则把之前学的《森林谣》《草原谣》串在一起,编成了一首新的《春耕谣》:“种燕麦,栽沙棘,橡树底下菌根密;雨儿落,云丝摇,共生田里春来到。”
林砚站在山坡下,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掌心的共生印记与学堂的共生钟遥遥呼应。青羽灵鸟落在他的肩头,翅膀指向远方——不远处的村庄里,村民们正扛着锄头赶来,他们看到孩子们的“共生田”,也想在自家地里试试这样的种法。“共生不是学堂里的故事,是能种在土里的约定。”云心灵的声音顺着风传来,梁上的云丝轻轻颤动,洒下一缕淡淡的光,落在“共生田”的泥土里。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在田埂上插了一圈小小的矿石——那是星陨族的族人送来的,能在夜里泛着微光,既防野兽,又能给种子提供灵气。月光下,“共生田”里的嫩芽泛着淡淡的光,与远处灵脉的光带连成一片,像大地上的星星。孩子们知道,这片田不会只是学堂后的小角落,它会像之前的灵脉一样,慢慢蔓延,让每一个拿起锄头的人,都记得“共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