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虽暖,终究不是久居治学之所。林弈案首之名带来的喧嚣渐渐沉淀,但由此引发的涟漪,却刚刚开始扩散至县城权力的核心圈层。
这日午后,一名身着体面青衣小帽的仆役,手持一份泥金请帖,再次叩响了林弈的家门。与上次文会邀请不同,这次来人的态度恭敬了许多,言明是奉县尊陈明远大人之命,特来邀请林案首过府一叙,并强调是“私宴”,只叙闲情,不论公务。
林弈心知肚明,这绝非简单的“叙闲情”。文会上的考校,放榜后的沉默,直至此刻案首风波稍定后的正式邀约,县令陈明远的态度转变,清晰而有节奏。他平静地接过请帖,应承下来。
赴宴当日,林弈依旧是一身浆洗得干净整洁的旧青衫,并未因身份的转变而刻意置办行头。当他被引入县令府邸的后院花厅时,发现厅内并无其他宾客,只有县令陈明远端坐主位,旁边陪着那位熟悉的师爷。
陈明远今日未着官服,一身藏蓝色暗纹直裰,显得随和了许多。见到林弈,他竟主动起身,脸上带着远比文会时真挚热络的笑容,虚扶一把:“贤侄来了,不必多礼,快请坐。”称呼直接从“林公子”变成了更显亲近的“贤侄”。
林弈依礼参拜后,方在下首落座。侍女奉上香茗,茶香袅袅,气氛融洽。
“贤侄此次高中案首,实至名归,为我县学风增光不少啊!”陈明远开门见山,言语间毫不吝啬赞赏,“尤其是那篇《治旱蝗策》,本官反复拜读,实在是……字字珠玑,切中时弊!周学政大人亦对此文赞誉有加,亲笔批下‘道术兼备,可安黎民’八字考语,此乃莫大荣光!”
他刻意提及学政周文渊,目光若有深意地观察着林弈的反应。
林弈心中了然,知道这是点明他已在学政心中挂号,起身谦逊道:“大人谬赞,学生愧不敢当。不过是偶有所得,纸上谈兵,当不得大人与学政如此盛誉。学生能侥幸得中,全赖大人主持公道,考场肃然。”
他不居功,反而将功劳归于县令治下有方,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陈明远见他宠辱不惊,应对得体,心中更是满意,摆手让他坐下:“诶,贤侄过谦了。才华是掩不住的。”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几分关切,“不过,贤侄如今身份不同,将来府试、院试接踵而至,需静心苦读。本官听闻,贤侄如今仍居旧宅,侍奉病父,其志可嘉,然环境终究清苦了些,于读书养气,恐有妨碍。”
铺垫已足,他图穷匕见,对师爷使了个眼色。
师爷会意,从袖中取出一份房契和一把钥匙,恭敬地放到林弈面前的茶几上。
陈明远抚须笑道:“本官身为父母官,自当为辖内才俊略尽绵力。这是城西柳絮巷的一处小院,虽不宽敞,却也清静雅致,家具物什一应俱全。本官已命人打扫干净,赠与贤侄,聊作潜心向学之所。还望贤侄莫要推辞。”
赠房?!
林弈心中一震。这可不是文会上的口头赏识,而是实打实的厚礼!一处独立的院落,对于一直栖身寒窑的他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彻底解决了居住环境的难题。这份礼,太重了!
他立刻起身,躬身道:“大人厚爱,学生感激不尽!然此礼太过贵重,学生何德何能,岂敢……”
“欸,”陈明远打断他,语气不容拒绝,“贤侄乃本县案首,未来国之栋梁,若因居所简陋而耽误了学业,才是本官失职。此非私授,乃是为国育才,贤侄就莫要推辞了,安心收下便是。”
话已至此,再推辞便是矫情,且会拂了县令的面子。林弈略一沉吟,便深深一揖:“既如此,学生拜谢大人厚赐!定当勤勉向学,不负大人期许!”
“好!好!”陈明远见他收下,笑容更盛,“此外,县学藏书阁,藏有经史子集数千卷,其中不乏一些孤本、珍本。本官已吩咐下去,贤侄可随时凭此令牌入内阅览抄录。”师爷又递上一面小巧的木质令牌。
开放县学藏书阁!这更是解决了林弈最大的资料匮乏之忧!有了这些藏书,他就能更系统地钻研学问,拓宽视野,为接下来的科举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一份厚礼,一个特权,县令陈明远展现出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诚意十足。
林弈心中明镜似的。县令如此投资,一方面固然是爱才,但更深层次,恐怕是看到了他背后可能存在的学政的赏识,以及他自身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这是一种政治投资,期望他未来飞黄腾达后,能成为县令的政绩与人脉。
但这对于目前的林弈来说,是互利共赢。他迫切需要这些资源来提升自己。
宴席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临走时,陈明远亲自将林弈送到花厅门口,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贤侄,府试在即,望你戒骄戒躁,再创佳绩。本官在县衙,静候你的佳音。”
“学生谨记大人教诲。”
带着房契、钥匙和令牌,林弈走出了县令府邸。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依着地址,先去了一趟柳絮巷。
小院位于巷子深处,青砖灰瓦,闹中取静。推开黑漆木门,只见院内有一方小小的天井,墙角植着一株老梅,虽已过花期,枝干却苍劲有力。三间正房,窗明几净,桌椅床榻、书架文房皆已备齐,虽不奢华,却处处透着雅致与实用。
站在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可以遮风挡雨、安心读书的空间里,林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穿越以来的颠沛、贫困、屈辱,似乎在这一刻,真正被隔在了门外。
他回到寒窑,将好消息告知父亲。林远山听闻,又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念叨:“皇恩浩荡,县尊仁德……”坚持要林弈尽快搬过去,莫要辜负了县令的厚望和这难得的清静环境。
三日后,林弈携着身体已大有起色的父亲,在几位热心邻里的帮助下,搬入了柳絮巷小院。寒窑依旧保留,算是个念想。
安顿好父亲后,林弈拿着令牌,第一次踏入了县学藏书阁。看着那一排排高及屋顶、散发着墨香与陈旧纸张气息的书架,看着那琳琅满目的经史典籍、百家着述,他如同饥渴的旅人见到了甘泉。
他知道,县令的厚礼,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知识世界的大门。解决了后顾之忧,拥有了丰富的资料,他的科举之路,终于驶上了一条资源充沛的快车道。
窗外,柳絮纷飞,春意渐浓。窗内,少年埋首书海,目光坚定。属于林弈的征程,在新的起点上,已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