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时,孩子们已经捡好了七八块合适的石头。
吴铁柱和吴铁生两兄弟来到河边,挑着扁担和绳子,把石头捆好抬回家。
最重的活是凿石槽。
吴多福虽然年纪大了,但石匠手艺还在。他选了一块质地较软的青石,用锤子和凿子一点点敲打。吴铁根在一旁打下手,按照父亲的指示,先把石头的边缘修得平整。
黎巧巧也没闲着,她把昨晚泡好的豆子拿出来检查,又去杂物房规划石槽的摆放位置。
张金花时不时过来看看进度,但从不指手画脚,真正做到了让黎巧巧指挥。
中午时分,第一个石槽初具雏形。
吴多福的手艺确实精湛,石槽内壁光滑,深度适中,与后院喂猪的石槽相似,但更加精致。
“爹,您手艺真好。”黎巧巧由衷赞叹。
吴多福难得露出笑容:“年轻时靠这个吃饭哩。再过两天,保准给你凿出五六个好用的槽子。”
黎巧巧心里算着,一个石槽能生十来斤豆芽,六个石槽就是六十多斤,按五文钱一斤,一次就能赚三百文,除去成本,净赚至少二百文。这在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下午,黎巧巧开始教孩子们如何筛选豆子。
张金花安排得周到,让家里的女人轮换着帮忙,既保证了人手,又不会耽误其他家务。
“巧巧,这豆芽几天能长成?”袁氏好奇地问。
“天气暖和的话,四五天就差不多了。”黎巧巧耐心解释,“关键是温度和湿度要合适,水不能多也不能少。”
柳氏也凑过来:“听说镇上酒楼经常要这个,咱们要是能长期供应,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黎巧巧点头:“三嫂说得是,所以咱们得把技术保密,不然大家都跟着学,就卖不上价钱了。”
女人们纷纷点头,这一刻,她们因共同的利益团结在了一起。
傍晚,当第二个石槽也凿好后,张金花召集大家总结了这一天的进展。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张金花难得地表扬了全家人,“特别是孩子们,石头捡得好;老大老二,力气出得足;他爹,手艺没丢,就连老三……”她瞥了一眼满头大汗的吴铁根,“今天也像个样子。”
吴铁根被娘点名,既尴尬又有点自豪,擦了把汗,站直了一些。
“明天继续,”张金花说,“争取三天内把所有的石槽都准备好。”
……
翌日拂晓。
老吴家的灶房里已经热气蒸腾。
黎巧巧和柳氏天不亮就起身和面调馅,忙活了一个多时辰。
眼下,三十多个白白胖胖的大包子正躺在蒸笼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韭菜猪肉和白菜猪肉两种馅料,都是黎巧巧精心调配的。
韭菜是清晨刚从菜园割的,鲜嫩得很,猪肉是前日从镇上割回来的五花肉。
“差不多了。”柳氏掀开蒸笼盖,一股白雾扑面而来,包子的香味顿时弥漫了整个灶房。
黎巧巧用筷子轻轻戳了戳最上面的包子,面皮弹性十足,馅料的汁水从戳破的小孔里微微渗出,她点点头:“好了,可以出锅了。”
香味飘出院墙,最先被早起喂鸡的彩霞闻到。
小姑娘吸了吸鼻子,眼睛一亮,扔下手里的谷糠就往灶房跑。
“奶,好香啊!”彩霞扒在门框上,眼巴巴地望着那两笼白胖的包子。
很快,其他孩子也被香气吸引过来。
庆临和哲浔两个半大小子跑得最快,佩兰牵着妹妹跟在后面,一群孩子围在灶房门口,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都围在这儿做什么?”张金花从主屋出来,见这情形,心里明镜似的,却故意板着脸,“活儿都干完了?”
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但眼睛还是不住地往灶房里瞟。
张金花走到灶房门口,看了眼刚出锅的包子,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对聚过来的家人说道:“今儿个这包子,是巧巧出钱买的肉,她和柳氏天不亮就起来和的面调的馅。大家有口福,得记着这份情。”
黎巧巧忙接口:“是三嫂帮了大忙,我一个人可做不来这么多。”
柳氏被夸得不好意思,连连摆手。
张金花接着说:“吃了包子,就得有力气干活。豆芽生意是咱家如今的头等大事,大家得齐心协力帮巧巧做好。”
这时,韦氏也走了过来。她瞥了眼那白花花的肉包子,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巧巧真是大方,咱们都沾光了。”
这话听着是感谢,却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韦氏心里琢磨着,几个肉包子能值几个钱?她为大房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藏海又会读书,那才是老吴家真正的指望。
不过自从上次因多嘴被罚去挑大粪后,她再不敢明着说风凉话。
张金花精明,哪会听不出大儿媳话里的酸意,但当着全家人的面,她只是淡淡说道:“既然都知道是巧巧的心意,那就记在心里。今天破例,每人两个大肉包子,管饱!”
这话一出,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就连一向沉稳的吴多福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肉包子,喉结轻轻动了动。
吴涯最后一个过来。
作为穿越者,他原本对古代农村的食物不抱太大期望,但这包子的香气却让他食指大动。
现代那些工业化生产的面食,哪有这般纯粹的面香和肉香?
“开饭吧。”张金花一声令下,全家人在饭桌旁坐定。
包子用大盆装着放在桌子中央,每人面前还有一碗黎巧巧特意炒的豆芽菜。
那豆芽炒得油亮,配上几丝红辣椒,色香味俱全。
张金花亲自分包子,先给当家的吴多福拿了两个,然后是儿子儿媳,最后是孙子孙女。每个接到包子的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生怕掉了一丁点馅料。
彩霞和佩兰两个丫头捧着热乎乎的包子,眼圈竟有些发红。
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女孩子能吃到整整个大肉包子的机会少之又少。
“吃吧,趁热。”张金花难得温和地对两个孙女说。
佩兰小心地咬了一口,包子皮薄馅大,汁水顿时溢满口腔。
她忍不住眯起了眼睛,小口小口地品尝着这难得的美味。
庆临和哲浔两个半大小子则狼吞虎咽,三两口就吃掉了一个包子,眼巴巴地望着盆里剩下的。
“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张金花嘴上这么说,却又给两个孙子各添了一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真是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