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跟着四姑姑姜禹心走进云锦阁时,鼻腔先被一股混杂着霉味与丝线腥气的闷味裹住——那霉味像是阁楼里压了半季的旧棉絮,腥气则是新到的丝线没晒透的潮气,混在一起让人胸口发闷。几个伙计垂头丧气地扒拉着货架上的绸缎,指尖划过锦缎时都带着股泄劲的拖沓,见她们进来,也只是掀起眼皮,有气无力地喊了声“四姑姑,大小姐”,声音里的疲惫像浸了水的棉线,沉得提不起来。
姜禹心抬手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指腹按在发紧的额角,声音哑得像磨过砂纸:“昨天还好好的,今早刚卸了门板,就有个太太拎着蜀锦闯进来闹,说她姑娘穿了咱家的浣花锦,从晌午晕到傍晚,大夫都查不出毛病。现在街面上都传,说咱们云锦阁得罪了邪祟,连隔壁张府的老主顾都打发丫鬟来退订了。”
她伸手指向角落里堆着的几匹蜀锦,姜瑜顺着看过去——那料子本是蜀地最金贵的浣花锦,织出来该像朝霞映在江面上,红里透粉,亮得晃眼。可此刻那锦缎却蒙着一层灰扑扑的晦暗,像被油烟熏过似的,她俯身捻起一缕丝线,指尖刚触到,就觉一股细微的阴寒顺着指缝往上爬,比深秋的井水还凉,钻进皮肤里,让指节都隐隐发僵。她不动声色地运起气劲把那股寒气逼回去,抬眸时眼底带着稳当的笑意:“姑姑别急,不过是些小伎俩,能解。”
“小伎俩?”旁边的王管事急得直跺脚,青布长衫的下摆都蹭上了灰尘,“大小姐!现在对面的锦绣庄都挂出‘避邪素缎’的招牌了,咱们这蜀锦是花三百两银子从蜀地订的,要是砸在手里,今年连伙计的月钱都发不出来啊!”
姜瑜没接他的话,转身走到柜台后,掀开红木抽屉,取出朱砂、雄鸡血,还有用棉纸包着的几味草药——艾叶、菖蒲、藿香,都是凝神驱寒的东西。她又从随身的青布锦囊里摸出几张黄符纸,指尖夹着符纸在烛火上一燎,橙红色的火苗舔着符纸边缘,很快就烧成了灰。她把符灰倒进瓷盆里,再把草药碾碎了撒进去,最后倒上朱砂和鸡血,用木勺顺时针搅拌,暗红色的液体里浮着细小的符灰渣,散出一股清苦的药味。
“叫两个伙计烧一锅滚水,把这符灰水倒进去,锦缎要整个浸在里面,煮足一个时辰,中途别开盖。”她一边吩咐,一边又取了张新的黄符,笔尖沾着朱砂,在符纸上飞快地画着符文——指尖划过纸页时带着细微的沙沙声,符文的拐角处还带着点颤巍巍的弧度,像是怕画错似的。画完又抬头喊:“再找几匹干净的白坯布来,要细棉的,别用粗麻布。”
姜禹心虽看不懂这些门道,但见她捏着符纸的手稳稳妥妥,连额角都没冒汗,心里的慌乱竟奇异地压下去了几分。她赶紧应着“哎”,转身拉着王管事去安排,自己则搬了张凳子坐在灶台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口大铁锅——锅里的水渐渐冒起白汽,把符灰水的药味蒸得满屋子都是,呛得旁边的小伙计打了个喷嚏,她还不忘叮嘱:“火别灭了,添柴的时候轻着点!”
一个时辰后,伙计们掀开锅盖的瞬间,一股清苦中带着暖意的香气“嗡”地散开,压过了之前的霉味。姜瑜凑过去看——原先晦暗的蜀锦在沸水里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撒了把碎金子,捞出来搭在竹竿上晾干后,颜色竟比刚到的时候还要鲜亮,红得更艳,粉得更嫩,摸上去暖融融的,再没有半分阴寒之气。
她取过白坯布,用银线在布角绣上细密的云纹——针脚又小又密,绣的时候还得盯着纹路,生怕绣错一针。那云纹看着像普通的装饰,实则是师傅教她的简易护符纹,绣的时候要默念凝神咒。绣完她把布样递到姜禹心面前:“姑姑,咱们不如推出‘辟邪锦缎’,就说这料子经过玄门净化,能安神定气,还能驱邪避煞。”
姜禹心眼睛“唰”地亮了,拍着大腿说:“这主意好!前阵子城西的清虚观求符都要排队,汴京人就信这个!要是能打出名气,咱们云锦阁不仅能翻身,还能压过锦绣庄一头!”
当天下午,云锦阁门口就挂出了新的枣木招牌,红底黑字写着“姜家辟邪锦缎”,四个大字旁边还绣着云纹。伙计们拿着绣样在街头吆喝,嗓子都喊哑了:“来看来看!云锦阁新出的辟邪锦缎,大小姐亲自用玄门秘术净化的,穿了安神助眠,还能避邪祟!”
起初还有人围过来挑挑拣拣,小声嘀咕“真能避邪吗”,可到了傍晚,就有个穿蓝布裙的丫鬟跑过来,喘着气说:“我家小姐穿了你们的锦缎,下午头不晕了,还吃了小半碗粥,再给我来两匹!”
消息一传开,第二天一早,云锦阁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黎清姿穿着粉绫罗裙,带着两个丫鬟挤在最前面,一进门就扬着帕子笑:“瑜儿妹妹,给我来十匹!前几日李府的小姐还说我‘印堂发暗,恐有邪祟’,现在我穿这个去赴宴,看她还敢不敢嚼舌根!”
姜瑜正拿着胭脂红的印章往锦缎上盖——印章上刻着“姜氏辟邪”四个字,盖的时候要用力按,不然颜色会浅。她抬头时鬓角的碎发垂下来,沾了点朱砂,笑着应:“黎姐姐放心,这锦缎不仅能辟邪,还耐洗,用皂角搓都不掉色,保管你穿着舒心。”
忙到傍晚,货架上的辟邪锦缎就卖空了。姜禹心抱着账本坐在柜台后,手指点着上面的数字,笑得眼角都堆起了皱纹:“瑜儿,你看这销量,比上个月翻了三倍!这云锦阁是我守了十年的心血,要是真砸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姜瑜把一叠银票递过去,银票上还带着油墨的味道:“姑姑,这是今天的利润,你收着。我就是搭把手,真正撑起云锦阁的还是你。”
姜禹心愣了愣,眼眶瞬间就红了,伸手抹了把眼角:“傻孩子,跟姑姑还分这么清?”她把银票推回去,指尖带着点颤抖,“你刚回姜家,手里得有闲钱,这些你拿着买首饰。以后云锦阁的事,咱们姑侄俩一起扛,谁也别落下谁。”
两人正说着,小伙计小张突然跑进来,跑得满头大汗,手里还攥着张明黄色的帖子:“四姑姑!大小姐!宫里的刘嬷嬷派人来传话,说要订二十匹辟邪锦缎,给后宫的娘娘们用!”
姜禹心手里的账本“啪”地掉在柜台上,她赶紧捡起来,手抖得都翻不开页,脸上却笑开了花:“宫里都认可了!以后咱们云锦阁在汴京,再也没人敢欺负了!”
姜瑜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指尖轻轻抚过锦缎上的云纹——针脚的触感很清晰,让她想起师傅教她绣纹时的样子,师傅总说“绣护符纹要心诚,心不诚,纹就不灵”。她心里有点发酸,不知道师傅现在在哪个山头修行,有没有吃到热乎的饭菜。
正想着,忽然感觉口袋里的平安符微微发烫——那是宋阿圆前几日塞给她的,粗麻纸做的,上面的符文歪歪扭扭,像小孩子画的画。姜瑜摸出符纸,贴在脸上,还有点余温,嘴角不由自主地弯起来。有姑姑靠着,有朋友想着,还有云锦阁要守着,这样的日子,踏实得让人心里发暖。
********
晨光透过褚家祠堂雕花的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像撒了把碎银子。姜瑜跟着褚玄胤跨过门槛时,先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那香味很纯,没有掺别的香料,混着陈旧木料特有的沉郁气息,让人心里莫名静下来。祠堂里静悄悄的,只有烛火“噼啪”燃烧的声音,数十块黑漆牌位整整齐齐地排在供桌上,牌位上的金字在烛光下闪着微弱的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贴在冰冷的墙壁上。
“褚家祠堂平日不对外开放,今天我让管家清了场,没人打扰。”褚玄胤的声音比往常低了几分,带着点祠堂特有的沉郁,他走到最左侧一列牌位前,指尖轻轻拂过一块刻着“褚氏幺女”的木牌——指腹蹭过牌面上的纹路,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温柔,“八年前夭折的妹妹,就葬在祠堂后面的园子里,每年清明我都给她带桃花糕。”
姜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牌位比旁边的小一圈,牌头雕刻的缠枝莲纹却格外精致,花瓣的纹路都刻得清清楚楚,想来是褚家父母当年花了心思定做的。她想起之前在褚家老宅找到的生辰八字,心里豁然开朗,却还是轻声问:“你怀疑命魂载体的碎片,藏在这里?”
“嗯。”褚玄胤点头,喉结动了动,“当年妹妹走后,母亲把她生前最爱的长命锁、银镯子都藏在了牌位后面,说要让这些东西陪着她。我想,或许碎片也在里面。”他话没说完,已经伸手握住牌位的两侧,轻轻往外一抽。
只听“咔哒”一声轻响,牌位后方的墙壁竟露出一个巴掌大的暗格。姜瑜凑过去,鼻尖都快碰到墙壁了——暗格里垫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静静躺着一块半掌大小的玉片,玉色温润,边缘带着点细小的缺口,正是她要找的第三块命魂载体碎片!
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玉片取出来,指尖碰到绒布时,还能感觉到上面的细毛。她把三块碎片拼在一起,刚贴合的瞬间,原本黯淡的玉面突然泛起柔和的白光,像月光洒在上面似的。光芒散去后,玉面上竟缓缓浮现出四个篆体小字:姜褚联姻。
空气一下子静了下来,连烛火的“噼啪”声都变得格外清晰。姜瑜能看到褚玄胤的耳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从耳根一直红到耳垂,像染了胭脂似的。他猛地别开脸,视线落在供桌的烛火上,语气带着几分不自然的僵硬:“不过是符文巧合,玄门器物常有这种应景的纹路,当不得真。”
姜瑜看着他紧绷的侧脸——下颌线绷得笔直,连嘴角都抿成了一条直线,忍不住想笑。她握着拼合完整的命魂载体,掌心传来一阵温暖的触感,像揣着个小暖炉,心跳竟也莫名快了几分。这几日和褚玄胤一起查案,他虽总是冷冰冰的,却总在她碰到煞气时用紫气护着她;她熬夜画符时,他还会默默递过一杯热茶。此刻这“巧合”的符文,倒像是给两人之间系了根看不见的线。
“或许吧。”她没有戳破,只是轻声应道,指尖还在玉片上轻轻摩挲。
这时,守祠的老管家端着个黑漆托盘走进来,托盘上放着两杯热茶,热气袅袅地往上飘。他看到两人盯着命魂载体,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又化为释然的笑意:“大小姐和公子找到载体了?说来也奇,自从小小姐走后,祠堂夜夜都有隐约的哭声,像小猫叫似的,今天一早却突然没了动静,想来是小小姐的冤魂安息了。”
姜瑜心里一动——命魂载体集齐,八年前的旧案终于有了头绪,褚家幺女的冤魂感应到,才肯放心离去。她看向褚玄胤,见他眼底带着几分怅然,眼尾都有点发红,想来这些年,他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早夭的妹妹。
“老管家,这载体我们要带走,用来破玄虚子的聚煞阵。”褚玄胤收起情绪,声音又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只是指尖还微微发僵,“等破了阵,我们会送回来好好供奉,绝不会亏待。”
“应该的,应该的!”老管家连连点头,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能为小小姐报仇,是我们褚家上下的心愿,老奴替小小姐谢谢二位了!”
两人离开祠堂时,阳光已经升到了头顶,照在青石板上,亮得晃眼。褚玄胤走在姜瑜身侧,步伐比平时慢了些,目光时不时瞟向她手里的命魂载体,喉结动了好几次,像是有话要说,最终却只憋出一句:“八年前的事,多谢你。”
若不是姜瑜坚持要查,褚家幺女的冤屈恐怕永远埋在地里,他也不会知道当年的夭折竟和玄虚子的邪术有关。
姜瑜侧头看他,见他耳尖还是红的,忍不住打趣:“褚公子不必客气,破聚煞阵也是为了我自己,算是我们共同的事。”
褚玄胤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脚步加快了些,青布靴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时辰不早了,先回府整理线索,玄虚子的聚煞阵不能拖,得尽早应对。”
看着他略显仓促的背影,姜瑜握着命魂载体的手紧了紧。玉片上的“姜褚联姻”四个字还带着淡淡的白光,她知道,从集齐载体的这一刻起,她与褚玄胤的羁绊,早已不止是“共同破阵”那么简单。而这背后,八年前的旧案、玄虚子的阴谋,还有两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都将在不久后,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