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炉里燃着进贡的龙涎香,烟气绕着殿顶绘金的藻井缓缓攀升,却压不住楚明烛剑尖破开空气时的凛冽锋芒。
烛火将她的影子投在金砖地面上,忽明忽暗间,那道影子竟像要挣脱束缚,直扑向主位旁的太子。
她的剑尖离太子越来越近,殿内的侍卫似是有所感应,手一斤覆上腰间的佩剑,仿佛下一秒就要出鞘。
千钧一发之际,楚明烛的剑尖在距离太子三寸处嘎然而止。
她淡定收回剑,仿佛刚才不过是为舞剑而设计的一个动作一般。
仇人近在咫尺,可她暂时没有办法报仇。
楚明烛压制翻涌的情绪,脚步逐渐向太子离院。
太子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顿,琥珀色的酒液晃出细小的涟漪。
他抬眸看向楚明烛,深邃的眼底没有丝毫惊惶,反而藏着几分探究。
他指尖摩挲着杯沿,目光在楚明烛的身上停留许久,若有所思。
楚明烛瞥见一个身着玄色暗纹劲装的身影,从殿外缓步走入,径直走到太子身旁站定。
那人身姿挺拔,腰间配着一把玄铁剑,脸上没什么表情,可那双眼睛,楚明烛到死都不会忘。
那是太子暗卫营的首领,林峥。
曾经,她在暗卫营受训时,林峥是她的顶头上司,是她除了太子外,唯一愿意交付后背的最信任的人。
可那日在太子府,也是这个林峥,带着暗卫将她团团围住,手中的剑指着她的咽喉,冷眼看着太子将那把染血的长剑,一寸寸刺入她的胸膛。
她永远记得他当时的眼神,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分旧情。
积攒许久的恨意瞬间在胸腔里炸开,楚明烛握着剑柄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害怕,是极致的愤怒。
她猛地提剑,身形如离弦之箭般掠出,剑风裹挟着恨意,扫过殿内的烛火,火星溅落在地毯上,又很快熄灭。
可她的剑舞却越来越快,越来越急。
原本伴奏的乐师早已跟不上她的节奏,编钟的余音还没消散,她的剑已经又一次划破空气。
楚明烛的眼睛红了,血丝爬满了眼白,喉咙里像堵着一口滚烫的血,怎么都咽不下去。
她感觉自己像一头被困在牢笼里的兽,只能用疯狂的剑舞,宣泄着心中的痛苦与不甘。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有力的琴音骤然响起。
那琴音精准地踩着楚明烛剑舞的节奏,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一双有力的手,稳稳托住了她躁动不安的心。
楚明烛心下一动,寻声望去,只见安宁郡主的面前多了一张古琴。
她素手纤纤,指尖在琴弦上飞快拨动,回视楚明烛的目光里,满是坚定。
楚明烛微微勾起唇角,面具下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心里的燥意像是被清泉浇过一般渐渐平复下来。
她的剑舞渐渐有了章法,不再是单纯的发泄,时而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时而藏着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而安宁郡主的琴音,则像最默契的战友,紧紧缠绕着她的剑影。
她的剑快如闪电,仿佛在战场上与敌军短兵相接,守护着身后的百姓与山河。
殿内的人都看呆了,原本还在低声议论的人们,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追随着楚明烛的身影。
战况越来越激烈,楚明烛的剑速快到出现了残影,安宁郡主的琴音也越发急促,指尖甚至被琴弦磨出了血珠,可她却丝毫没有停下。
就在琴音即将跟不上剑舞节奏的瞬间,一阵清扬的箫声悠然响起。
那箫声柔和却不失力量,像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紧绷的战场,将急促的琴音和剑舞稍稍缓和。
楚明烛心念一转,视线越过人群,撞进一双滚烫的眸子里。
是陆应白!
他不知从何处取来一支白玉箫,目光紧紧锁在楚明烛身上,箫声悠扬清亮,起初像是在安抚躁动的战场,后来渐渐变得激昂,如同胜利的号角,响彻整个大殿。
楚明烛跟着箫声的节奏,动作渐渐慢了下来。
她的剑不再带着凌厉的杀意,反而多了几分凯旋的从容。
忽然,急促的琴音戛然而止。
楚明烛应声持剑单膝跪地,鹅黄色衣摆在她身后散开,像一只浴血归来的蝶。
她的肩膀微微起伏,胸口剧烈喘息着,握着剑柄的手虽然还有些颤抖。
她微微垂着头,面具遮住了她的表情,就像刚从惨烈战场上厮杀归来的将军,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守护住了身后的土地,然后无力地跪倒在这片用鲜血换来的土地上。
场上一片寂静,唯有悠扬的箫声在殿中回荡,每一个音符都在昭示着战争的胜利。
过了许久,楚明烛缓缓站直身体,她抬手握住脸上的青铜面具,指尖微微用力,面具便被取下。
一张坚毅又动人心魄的脸,出现在众人眼前。
就在这时,箫声也终了。
偌大的殿内寂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都沉浸在方才那场惊艳绝伦的剑舞中,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动弹。
“好!”
太后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她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落在楚明烛身上,眼底满是赞赏,“这才是我大周的风骨!”
紧接着,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连侍立的内侍们,也忍不住跟着轻轻跟着叫好。
圣上坐在主位上,他手中的酒杯不知何时已经放在了桌上,眼眶隐隐发红。
在场所有上过战场的老将,更是老泪纵横。
只有他们知道,每一次战争里都藏着多少将士的鲜血与牺牲。
也只有他们明白,河清海晏这四个字,背后是多少人用生命换来的。
“好好好!”圣上连连夸赞:“荣安县主此舞,当真令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这不仅是一支剑舞,更是我大周将士的风骨,来人,赏!”
楚明烛微微颔首,将手中的长剑递给一旁候着的内侍。
楚明烛整理了一下衣摆,对着圣上和太后的方向,缓缓行了一礼,准备退下。
就在这时,太后忽然温声道:“荣安,过来坐,陪哀家好好说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