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老板,你这食肆的评审人都是你主动邀请的吗?”公孙良策今日也好歹算是见到了明令宜,他觉得自己还是主要主动朝明令宜问一句。
万一呢,万一他的好友也有这机会呢?
毕竟是能上邸报的,四舍五入,这不也算是自己“出书”了嘛!
“倒也不是都是明家老板邀请。”
就在这时候,外面上官俊一桌上,上官俊跟乔明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正告诉着自家老师,忽然从旁边有人插话到。
陈国超原本在听见自家学生的话时,还有些黯然。他都不认识这位明家食肆的老板,而对方,听说是一名女子,那估计也是没听过自己的名字,这如何能让人家明家食肆的老板要邀请自己呢?
国子博士小老头很是有些惆怅。
就在陈国超觉得可能自己参与这样的评审无望的时候,就听见旁边传来的这道声音。
陈国超猛地一下回头,看到旁边那一桌坐着的一个看起来有些胖乎乎的中年男人。
陈国超并不知道这人是谁,但是上官俊和乔明却是立马认了出来。
“杜老板!”
毕竟是有多次在食肆相遇的交情,何况,这段时日,杜轩因为明家食肆大赚一笔。这赚的银子里,就有不少是来自国子监的学生。显然,眼前的上官俊和乔明,也都是杜轩经营的铺子的老主顾。
“上官公子,乔公子。”杜轩乐呵呵打招呼。
“不知道杜老板刚才说的评审人不一定是明老板去邀请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是真还是假?”上官俊主动替自己老师问。
杜轩算是明家食肆那么多食客中,来得最频繁的。再加上两家相距不远,平日里来往也不少,所以杜轩跟明家食肆的每个伙计的关系都不错。
“我也是听小春姑娘说的,她们食肆里不是最近招了一位先生吗?不过现在你们都应该知道了,就是当年明太傅家的公子,明公子。而明公子跟上京城里不少公子都交好,所以今天的张公子,其实也是明公子推荐给明老板的。毕竟,明老板也是一介女流,能认识多少上京城的男子?所以啊,依我看,想要去明家食肆评审这诗词会,完全可以毛遂自荐嘛!”杜轩朝着陈国超看了眼,虽然他不认识对方是谁,但对方显然是国子监的夫子。
杜轩心里不由暗暗惊叹,他刚才可不是故意要偷听这师生三人的对话,实在是他们的位置太近了,他不想听见都难。
国子博士竟然也想要去明家食肆做评审人?!
这消息,简直太令他惊讶了。
国子监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整个大燕王朝最高级的学府,在里面任职的国子博士,都是顶顶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这样的人竟然也想要主动去明家食肆做评审?
天啊,杜轩忍不住想,果然是明老板。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给他惊喜啊!
身为怀德坊的一员,他实在是觉得高兴!
上官俊跟乔明对视一眼,让他们老师去自荐?
这,这合适吗?
但是还没等两人说话,旁边另一桌的人也听见了杜轩的话,惊讶道:“竟然还可以自荐的吗?”
这声音引得四个人齐刷刷转头。
杜轩不认识这时候跟自己搭话的人,但是上官俊和乔明,还有一旁坐着的陈国超那,哪能不认识开口的人是谁?
“刘博士。”
“刘先生。”
“哟,小刘。”
三道声音同时响起。
刘瑜的年纪比陈国超小上不少,在国子监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为人比较随和,倒是能跟底下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他带的是丙斋,现在其实还有几分不大能管得住底下的学生。
刘瑜站起来冲着陈国超的方向拱了拱手,“陈博士。”然后又对着给自己打招呼的两位学生颔首,这才重新看向杜轩,眼神里带着几分热切,“方才这位郎君说的话可都是真的?这是真可以自荐?”
杜轩“啊”了声,才知道这位竟然也是国子监的博士,“应当是的,明老板是个很好说话的人,若是这位先生想要去试一试的话,在下跟明老板也有几份交情,等到今日这评选结束后,在下可以为先生引荐一二。”
刘瑜可没有陈国超想那么多,他几乎都没怎么考虑,在听见杜轩这话时,就直接从桌上拿起酒杯,走过去,主动跟杜轩碰了碰,“那就多谢啦!”
若是能跟明家食肆搭上关系,成为评审人的话,那离他的名字出现在邸报上还远吗?
想到在流芳书肆当日就被抢光的邸报,估计很难没有读书人会眼馋。
陈国超没想到自己不过一个晃神考虑的功夫,怎么就有人“捷足先登”?先一步跟杜轩搭上了关系?
他可没说自己不愿意主动推荐自己啊!
老实内向的人又吃亏了!
不过,陈国超转念一想,若是这明家食肆真能接受外人自荐的话,他也可以等看看刘瑜最后能不能进明家食肆,若是可以的话,他再去也不迟。
今日抱着跟刘瑜和陈国超有同样念头的人可不少。
而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上官俊跟乔明已经彻底傻眼。
他们国子监的一位博士想要去明家食肆做评审人不够,还有另一位?
那日后,该不会有朝一日,这明家食肆的评审人都是他们国子监的先生吧?
那……
上官俊再一次跟乔明对上了视线,两人很是有点默契,这一次,也在对方的眼里看见了自己心里的想法——
日后再给明家食肆投稿的话,评审时,怕不是要被自家老师骂个狗血淋头,还是公开处刑那种,三位老师轮流开骂。
一想到这种“盛况”,上官俊和乔明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就连身上的肥肉,都忍不住跟着抖了抖。
上京双姝和当年闲云流水阁的创社之初的元老人物组成的“评审团”果然很不一样,不论是明承宇,还是张思凡,还是多年郁郁不得志的蒲宴,在点评诗词上,都很有自己的见解。
三人凑在一起,做为评审人时,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三人还会据理力争,将一场简单的评审会,搞得竟有几分像是国寺的佛法“辩经”,颇为有意思。
辩论的人阐述得很有意思,而听到的人也觉得受益非凡,一时间,明家食肆,或者说,整个怀德坊,都热闹得不行。
不难想象,在今日之后,明家食肆的诗词会,不论是受欢迎受追捧的程度,还是知名度,都会再上升一个台阶,成为上京城最热闹的盛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