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
他这么问,是...有瓜??
“怎么认识的?”印舒悄悄挪了挪身体,靠近了宋纶一点。
“师母是那位被夫子救过的贵女?”
“对。师母确实就是那位贵女。”宋纶肯定了印舒的猜测。
“当年师母家的人主动上门来,说想与夫子结亲。但是夫子认为自己已经是个一事无成的废人,不想耽误师母。
然后...”
说到这里,宋纶停顿了一下,迎着印舒期待的眼神,轻咳了一声。
“然后师母就提着鞭子从京城赶到云溪镇,把夫子狠狠抽了一顿,让夫子蘸着自己伤口上的血给他俩的婚书盖上了私章。”
“哇~~~~”
听到这个结果,印舒简直不敢相信。
“师母她这么厉害的吗?”
听到她对那位师母的评价,宋纶没忍住笑出了声。
“当年师母在京城名声也是颇为响亮,所以家中长辈管的颇为严厉,也就给了那京城子弟可乘之机。
大家都没想到,会害了夫子。
虽然夫子也说不怪师母。可师母当时就当着吴家人的面说她就喜欢夫子这种有才气有担当的,然后就当着吴家人的面把夫子给抢回了京城去。
直到成了亲,师母才跟着夫子回了云溪镇。”
这么听着,感觉这位师母也是个敢爱敢恨的爽利性格?
还是京城贵女...
嘶...这会不会不太好相处啊?
“放心。”看出了她的担心,宋纶出声安慰。“师母虽然不太喜欢应酬交际,但据说为人温和宽厚。不难相处。”
.....真的吗?
压下心中的担心,印舒点了点头。
“我到时候会见机行事的。”
对她宋纶也很是信任,所以直接点头。
“嗯。有事我们一起承担就行。没关系的。”
印舒知道他这么说只是让自己不要太有负担,也相信作为一本书的男主,宋纶以后肯定不会缺少助力。
可谁说设定好的就不会改变呢?
宋纶是主角,可他也是一个人。也有着人的七情六欲,会累,会受伤。
这位吴夫子单是听着那家世和履历就知道对宋纶以后能够提供多少的助力。
在这个时候得罪了这位吴夫子,就算宋纶以后会成功,可他恐怕就需要更多的付出与波折。
她与宋纶现在是合作者,说起来,也算得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也做不出那种故意去拖累宋纶的事情。
总之,见机行事。
正想着,印舒忽然感觉眼前一亮。
她下意识抬眼,就发现他们这会儿已经离开了之前的山径小路,走到了一处拐弯处。
这里地势比较高,正好处于丘陵的山脊之上。没有了那些树木和灌木的遮挡,印舒一抬眼,就看到了远处的一条银练。
眨了眨眼,印舒这才反应过来。
是运河。
所以,那些在动的,就是来往的船舶吗?
看起来不少啊。
“那是云溪塘。”宋纶为她解说着。“因着这云溪塘,云溪镇这边水路很是方便。走水路去往县城也只需要小半日,还每日都有往返府城的航船。顺风的时候,只需一日就能到府城。”
那云溪镇应该发展不错哦。
毕竟水路交通这么方便,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流通吧。
牛车继续向前,转过弯道后,牛车果然如宋纶说的,颠簸少了很多。
低头看了看,印舒就发现此时的路面已经变成了由碎石和黏土混合后的平坦地面。
这路面高出了一些不说,路两边还多了用来排水的沟渠。宽度也比之前的夯土路宽了不少。
目测了一下,印舒感觉这种路,完全可以两辆牛车并排通行了。
运河再次被山丘树林挡住,但印舒也已经听到了隐隐约约的流水声。
周围有小溪?
就在印舒的好奇中,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就出现在了一旁。
那小溪一路蜿蜒,穿过他们正在行走的这条路,继续往前。在更远一些的地方,印舒已经看到了一条更宽一些的河流。
收回目光,印舒就看到不远处的路旁立着一块半人高的石碑。
等走近一些后,印舒才发现,那竟是一块阴刻着【云溪塘路】的界碑。
在这界碑的顶上,还蹲着一只已经风化了不少的石狮子。
塘路?
云溪塘,塘路?
看了看脚下的路,印舒有些好奇地看向宋纶。
“宋纶?为什么这条路叫塘路?”
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宋纶愣了愣,这才开始解释。
“云溪镇能有如今的繁华,多亏了外面的云溪塘。云溪塘是当年为了漕运和解决庄稼的灌溉,征用了无数徭役,特意挖出来的河道。”
停顿了一下,宋纶继续补充。
“这种由人挖出来的河道,在这边都被称为‘塘’或者‘浜’(bang,一声)。”
听到他最后补充的的解释,印舒这才明白过来。
懂了懂了。
所以外面的河叫云溪塘,这条路应该也是官路,由官府组织人修建,再加上临近云溪塘这条河,所以,也就被称为云溪塘路。
又学到了新知识,印舒点了点头。
“所以这已经是官路了吗?”
“其实不算。”宋纶的声音里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再等会儿你就能看到官路了。”
官路还不一样?
不远处看到有如他们一样的牛车出现在路上,印舒不再问话,而是继续看起了两边的风景。
一路上人不多,印舒倒是在路两边看到了不少的水田,也看到了在田地里忙碌的人们。
和这里的人一对比,印舒也就更加直观地意识到了宋家村的穷困。
等到走过一座石拱桥后,印舒回头看了看那座桥。
已经彻底看不到宋家村的位置了。
转过头,印舒看向宋纶。
“你以后在吴夫子那里求学,要住在镇上吗?村里离镇上这么远,你每日来回,太耗时间了。”
现在晚上的照明条件不好,时间长了,人的视力肯定会有问题。
将时间浪费在来回的路上,会不会不太划算?
“不用每日来回。”宋纶赶着牛车,声音很是悠然,透着满满的闲适。
“我毕竟不是蒙童。夫子对我的情况也了解。所以他昨日就与我说了。让我每隔五日去镇上,让他检阅一下学业就行。
不过夫子也说了,如果我学业不过关,那就得每日去吴氏族学上课。”
“原来是这样。”印舒听完,拍了拍宋纶的肩膀。
“那你可得努力哦。”
笑着点了点头,宋纶抬了抬手中的牛鞭。
“看,官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