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感觉这两天浑身疲惫,工作的事一件接着一件。
这天气终于晴朗了。倒卖遗骸的案子渐渐有清晰线索可查。青山镇和临川县两方,也紧锣密鼓的开始,对青山镇和临川县被堵路段的挖掘和修筑工作。
本来汪洋感觉腊梅被滞留在这边,应该是非常着急的,但是他看到腊梅却很平静。
汪洋对腊梅担心地说:“这已经到了上课的时间,因为道路堵塞,你的课程学习会不会被耽搁啊?”
腊梅不在意地说:“只要能和你在一起,能天天看到你,和你多待一段时间,即便是课程拉下了,我回去也能补上。”
汪洋忍不住想说,两个人不可能存在男女感情,就是单纯的兄妹情或者同学情,但是他怕伤害腊梅的自尊,或者是怕因此彻底失去腊梅,或许连最起码的同学情也没有了。
小郑这天约汪洋和腊梅去他家做客,虽然通往临川的公路不通,但小郑家住在青山镇西侧十几里路,并没有受到影响。
汪洋问腊梅:“小郑约咱们去他家做客,你想不想去?”腊梅含情看着汪洋说:“那你去我就去,反正在这里也没什么事,天天这样闷着,还不如出去逛逛”。
小郑的老家叫郑家庄,整个村大部分人都姓郑,小郑的爸爸老郑,还是村支书兼村长,家里有果园、湖面养鱼、养鸭场等产业,算得上村里首富。
汪洋和腊梅跟着小郑来到郑家庄。看见村口大树下立着一块青石碑,上书“郑家庄”三个大字,笔力遒劲。
小郑说:“这是我爸请县里的老书法家写的,据说这位书法家的字一字千金,开始不给写,后来听说我爸的名字才给写的”他语气里带着自豪。
村子不算大,街面和胡同整洁有序。几只鸭鹅在沟渠边扑腾翅膀,远处果园里传来剪枝的窸窣声。
小郑家住在村子的西头,建的一座两层小楼,院子挺宽敞,还停着一辆四轮农用车和一辆三轮车。
院角堆着鱼饲料,墙角挂着渔网,屋后隐约还可见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
腊梅环顾一番,惊讶地说:“小郑,你家的经济条件很好啊,应该算得上村里首富吧?”
小郑连连摆手,说:“算不上,算不上,因为我爸和我哥能吃苦,脑筋活,都是他们勤劳赚的钱。”
小郑的爸爸老郑迎出来,他五十出头,皮肤黝黑,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夹克,说话声音洪亮:“哎哟,稀客稀客!快进来,快进来!”
他身后跟着小郑的母亲,她还端着茶盘,笑着说:“这路上不好走,累了,快进屋坐着歇一会。”
汪洋连忙打招呼,说:“叔叔婶婶好,我们是坐镇上客运三轮车来的,一直给送到村口,也就走了几步路,不累的。”
一楼客厅陈设朴素,却不失体面,喝茶闲谈时才得知小郑竟然还有画画这个爱好。汪洋说:“平时我一点看不出来啊,从来没见你提起过。”
小郑说:“就是个人爱好,过会儿请到我画室看看。”
随后小郑带他俩穿过果园,来到他平时作画的小屋。
那是一座建在坡上的木结构小屋,四周植满柑橘树。
推门进去,墨香扑鼻,大桌子上铺着毛毡,还铺着一幅未完成的山水,案上笔砚齐整。
“你平时爱画山水画?”汪洋问。
小郑点点头,说:“我从小就喜欢,我爸说,画画能让人静心,也能磨炼一个人的性子。”
他指着墙上一幅《秋山行旅图》,说:“这是前年秋天画的,那时候刚退伍回来,虽然我画画是从小爱好,但那时刚开始画山水。”
汪洋看着画中远山苍茫,有一人独行于小径,笔法虽稚嫩,却有大家气韵。
他忽然问:“你家条件这么好,果园、鱼塘、鸭场,随便哪一项收入都比当辅警收入高。你当兵回来,怎么不接手家里产业,或者自己搞点项目,为什么非要干辅警呢?工资不高,整天忙跑腿办案,图什么?”
小郑笑了笑,却没立刻回答。他请汪洋和腊梅坐下,烧了壶水,泡上茶。
“你知道我爸当初为啥当村支书吗?”他反问汪洋,汪洋摇头。
“那年暴雨发大水,青山湖水面暴涨,咱这郑家庄全淹了,桥也被冲断了,电也没了,外界进不过来救援。
我爸那时候还是民兵队长,是他主动带着全村几十条汉子,在齐腰深的水里背老人孩子转移到高处,一天一夜没合眼。
后来县里表彰他,问他想要啥,他说:我要当村支书,以后再有灾,我能第一时间组织人救人。”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的柑橘园上:“我当兵那两年,在边防站待过。有一次暴风雪封山,一个牧民的孩子高烧不退,她着急找到我们,眼看情况危急不能再等下去,一个战士前面推雪趟路,我们两个战士轮流背着孩子,在齐腰深的大雪里,走了十几公里才送到乡里。
那天我一直在想,如果没人愿意做这些事,都冷漠无情,那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啥样?多行善事,与人方便,这世上才会更美好。”
腊梅在一旁敬佩地说:“也许这就是雷锋精神?你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郑点头:“我家是富了,可这村子还有十几户贫困户,去年冬天村里五保户李奶奶摔了腿,没人送她去医院,是我开车送去的。
其实赚钱多少,并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而当警察,这才是我的梦想,虽然我只是辅警,但也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汪洋听到这里,忽然觉得连日来的工作压抑松了许多。他曾为案情焦头烂额,为各种不公感到无奈,可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同事小郑,竟然有那样高的思想觉悟,他把人生走成了一条清晰的路: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在场”。
“那你画画,就是为了静心和爱好?”汪洋问。
“就是纯粹爱好,画画的同时还能够放松自己。”小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正说着,老郑提着竹篮过来,里面装着新鲜柑橘:“孩子们,尝尝咱自家的柑橘,很甜的。”
汪洋和腊梅接过,道谢。老郑拍拍儿子肩膀:“这小子,从小就不爱说大话,但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
他又看向汪洋,“你们警察查案子不容易,可也别忘了,底下还有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在始终在默默支持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