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沈家老宅的暖炉还烧着炭,室内温暖,沈静文跟霍宁川回到房间,说起沈鸿良和霍芳。
“我是真没想到,你这堂妹竟然是个典型的江南美人,人娇娇小小的,性格还这么好!”
沈静文认真盯着霍宁川的脸看了半晌:“也是,你家这张脸还是权威的!”
霍宁川对此却冷静理智的多,说道:“也别太乐观,我看他俩就是因为一大家子人都在,不好说那些扫兴的话拒绝才忍了的。”
“这你就不懂了!”沈静文满面得意道:“咱们两家都英明的很,做不出逼迫他俩的事,可也要有机会相处才能知道适不适合吧?”
两人结婚七年,也有些默契,霍宁川一听沈静文的话头就知道她又有办法了。
“你打算怎么做?”
沈静文说:“年底不是要出蘑菇了?”
“霍芳不是说,雍州市里的商场也说想找供货么?”
“那咱们就把那边的市场交给他俩,这合作、接触不都有了!”
沈静文摸着下巴,像是个精于算计的老头子。
霍宁川却只觉得想笑。
“你笑什么!”夫妻俩收拾睡下。
隔天一早,沈静文在饭桌上就宣布了这件事。
沈鸿良一怔,下意识朝霍芳看去。
只见她喝粥的动作都僵住一瞬,才轻轻松了一口气。
饭后,沈鸿良跟霍芳一起出门,开车直奔宁城的蘑菇房,去拉货。
雪还没停,落在肩头簌簌作响。
他开的是辆半旧货车,霍芳见到这辆车却并未嫌弃,反而眼睛亮晶晶的问了一句:“沈大哥,这车是你自己买的?”
“对。”沈鸿良应声。
“那你可真厉害!”霍芳真心夸奖。
自家几个哥哥到现在逗孩子啊吃老本,要不是几个侄子送了来,怕也是继续吃老本的料!
“嗨,这算什么!”沈鸿良只以为她是寒暄,谦虚应承。
霍芳却认真道:“这算本事很大!”
“说句不怕你笑话的,我家里几个哥哥孩子都这么大了还靠家里呢!”
沈鸿良倒是被她这句话吸引了注意力,只见她秀美的脸上有些没落。
“现在也是靠我嫂子帮衬,要是靠我侄子自己,还买不了这么一辆车呢!”
她说的轻松,却长长出了一口气。
沈鸿良发动车子,暖风缓缓吹散玻璃上的雾气,“其实......我没打算这么快就谈亲事。”
他的声音低下来,语气却带着几分坦诚,“前几年跑运输,见了太多为了凑合过日子红脸的,就想先把日子稳当下,再说。”
这是沈鸿良的真心话,罗艳红刚没。
罗巳那孩子,也是累赘,这些事总要跟人坦白。
霍芳握着暖水袋的手顿了顿,忽然笑了:“我也是,我妈这两年总催,说我一把年纪还挑,其实我就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你瞧我堂哥和嫂子,他们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多好。”
车厢里,暖光迎着两人的侧脸,之前相亲的拘谨渐渐散了。
沈鸿良从储物格里翻出个烤红薯递过去:“刚等装车的时候买的,还热着。”
“我知道你管账本,整天对着一堆数字眼睛累,我家那边特产菊花茶不错,下次带给你尝尝。”
沈鸿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就是觉得这姑娘不是个矫情人,说话做事都坦荡荡。
就算相亲不成,做个朋友也不错。
霍芳接过红薯,指尖碰到他的手,又飞快缩回去。
咬一口红薯,甜香漫开:“那我也帮你留意着——你货车的后灯有点晃,我认识那边修车师傅,让他帮你调调。”
两人就着暖光聊了一路。
从运输线路的长短,到蘑菇包装的改进,再到货架以前做的丝绸生意......到了雍州市时竟没有半分生疏。
到了百货大楼门口,沈鸿良帮她搬下样品:“明白天要送第一批菇去邻县,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方便记录出货量。”
霍芳眼睛一亮:“行!我正好跟邻县那边说说,牛犊的事。”
京市那边,沈静文正在蘑菇房内核对订单。
年底了,大伙都在忙,沈静秋已经能帮她统管设计室的设计图,纺织厂那边霍宁川忙着给各供销社、百货大楼核对供货量。
蘑菇棚这里,就没人管了。
赵玉林昨天电话都打到家里去了,“小姑,棚子不大够使了。”
沈静文今天就借口蘑菇房需要她,麻溜带着月儿和麟儿来帮忙。
“小姑,邻市供销社又加了五百斤香菇订单,说要做年货礼盒。”赵玉林拿着订单走进来,脸上满是激动。
“小姑,咱们这礼盒要做成啥样的?”
沈静文蹲在菌床前,查看香菇长势:“我已经让霍汶给设计图了,他的意思是红色绸布做衬里,外面金色印上蘑菇图案,既喜庆又能跟咱家的纺织生意搭边,还显得上档次。”
见她要起身,赵玉林赶紧将人扶起,“啊,是挺好的小姑,要不你还是出去吧!姑父来了我没法交代啊!”
正说着霍汶已经气喘吁吁跑进来,“小婶,邻县纺织厂给送的棉籽壳到了!”
沈静文眼睛一亮,“太好了!让他们卸新棚旁边,明天就让人拌料。对了告诉我哥和芳姐,下次送货带上礼盒,让供销社看看。”
腊月三十的前一天,沈鸿良和霍芳送完最后一批蘑菇到家,一进大门就闻到了炖肉的香味。
沈母迎上来,见两人并肩的身影,笑着打趣:“这俩人,一道出去跑这么多天,倒是熟了。”
霍芳脸颊微红,从包里把供销社反馈单递给沈静文:“嫂子,他们说咱的蘑菇比别家新鲜,年后想跟咱们签长期合同。”
沈静文接过单子,满意极了:“咱们的蘑菇算是在雍州站稳脚跟了!”
“多亏了你和大哥!”
“要是能行明年咱直接在老家开个蘑菇房,到时候就成你俩的大本营了!”
沈静文的话说的意有所指,沈鸿良却并未开口拒绝,反而不自在的往窗外看。
沈静文就知道这俩人的事,成了!
晚饭时一家人热闹极了,沈鸿良回来,带回了几个霍家小辈的家信,一时间人人都有礼物拿。
收获最多的,还是麟儿和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