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一郎摸着卫生胡,语气非常平静地道:“石元君,支那军不会让咱们轻易到达瑞丽江的,咱们得到的情报,靠近江北的三个据点已丢失,咱们的火车估计只能到达古盖,剩下的,就是战斗啦!”
“是的,前方第三个据点就是古盖,从腊戍到古盖约四十公里,为咱们的控制区。从古盖到瑞丽江约五十公里,原属我军的三个据点,已被支那军占领。”
小林一郎用手在地图上比画了一会道:“过了古盖,再往前走五公里,就是莱别山了,也就是说,支那军在莱别山等着咱们,这到与司令部的分析结果一样。”
“联队长阁下,支那军到底渗透到了什么地方,咱们没有准确情报,我建议,我部到达古盖后,命令帝国勇士在火车顶部和窗户上,布设足够的火力,支那军不是自信到连铁路都不屑破坏吗,咱们就把火车武装起来,一路平推过瑞丽江,如果能成功,咱们联队今晚就可以在瑞丽江北宿营了。”
石元的这个想法的好处是,能快速探查出支那军到底渗透到了什么位置,打支那军一个措手不及。但风险也很大,如果支那军在险要的路段破坏铁路,就会导致车毁人亡。
想了良久,小林一郎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石元君,你将一个步兵中队放么武装好的火车上,其它人跟在火车后,沿铁路前进,类似于步坦协同的模式,咱们这样向北推进,最为安全。”
“哟西,哟西,联队长阁下英明,这个战法叫火步协同,咱们一个小时可以沿铁路推进六公里,我这就去安排。”石元良平说着,兴奋地竖起了大拇指。
古盖,腊戍到南坎之间的一个小镇,铁路经此有一个小火车站,日军在此驻有一个小队,与之配合的,还有缅甸独立军一个小队,主要任务是守护铁路安全,维护本地治安。
近十天没有火车经过的小站,突然响起长长的汽笛声,把原田次郎和他的小队吓得够呛,纷纷拿起武器,冲入掩体。
火辣的太阳把掩体烤得像火炉一样,原田次郎趴进去,就感觉一股热浪冲进了肺管子,呛得他直咳嗽。
已有三天没下雨了,缅北这鬼天气,雨一停,太阳出来烤死人,比起大日本帝国的气候差得太远了,原田次郎想不明白,大日本帝国抢这样的地盘有什么用。
这些天,他过得提心吊胆的,时刻担心支那军会沿铁路杀过来。
等了一会,看到一列火车,从曼德勒方向开来,原田次郎松了口气,命令两头鬼子兵,到站台上摇绿色小旗子。
火车靠着站台,缓缓停下,大量鬼子兵从火车上冲下,把车站周边做防御工事的麻袋,往火车顶上搬。
半个小时后,每节车厢顶上,堆起一个机枪掩体,上有四头鬼子兵,向左右两侧各架起一挺机枪。
在火车车头和车尾,同样被沙袋武装成了碉堡,各有一挺重机枪,黑洞洞的枪口伸出,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刺眼的金属光泽。
再看那些鬼子兵,一个个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的。
“你的,过来!”一个大佐冲着发呆的原田次郎招了招手。
“哈依,哈依!”原田次郎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立正、敬礼。
“大佐阁下,有何训示!”
小林一郎语气冷厉地问道:“你是这里的负责人吗?”
“报告大佐,我是古盖车站负责人原田次郎。”
“哟西,哟西,这里有干净的水源吗?”
“有,那边有一口水井,我部驻防在这里,就是从那口水井取水。”
“哟西,石原君,你带勇士们去补充饮水,二十分钟后出发!”小林一郎对身边的石原良平命令。
很快,鬼子们像疯了一样,朝着水井的方向跑去,原田次郎看着他们的军装,非常不解,这是哪来的部队,怎么穿着如此厚实的军装,还穿着翻毛皮鞋。
“原田君,你说说这里支那军的情况?”
“哈依,支那军五天前,打下了前面两个据点后,并没有对古盖采取任何进攻,我每天带着小队向北、向南各巡查五公里,铁路上一切正常,也没碰到支那军。”
小林一郎不屑地点点头,支那军打到这里就打不动了,还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让第二师团来这里吗?他冲着原田次郎挥了挥手,转身上了火车。
二十分钟后,载着掩体和一个中队的火车,拉响汽笛,呼哧呼哧地冒着白烟,继续向北开去,大量鬼子兵,拿着武器,大步跟在火车后面。
这列火车刚离开,又是一列火车依靠在小站台边停下,鬼子兵们从车里拿出所有的武器弹药,粮食给养,一个个大汗淋漓,他们在车站补充完饮水后,扛起所有武器弹药,粮食给养,沿着铁路向北突进。
自卫军第一军四旅一营三连,分成十八个袭击小队,两个阻击小队。
每个袭击小队七到十名战士,每个小队中,挑选一名枪法好的战士,负责重要目标的狙击。
每三个小队,组成一个战斗小组,一个小队负责吸引鬼子追击,另外两个小队配合打伏击。
两个阻击小队,每个小队十六人,配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两具掷弹筒,一门迫击炮。埋伏在铁路两侧修好的山坡上,准备对鬼子的集群目标进行偷袭。
在连长朱彪的带领下,三连按积极防御的战术思想,潜伏在铁路两侧的山林里,已做了六天准备工作。
朱彪每天看到几头鬼子兵从古盖出来,沿着铁路巡逻,又大摇大摆地回去,早就心里痒痒,多次向上级请示,拿下这批巡逻的鬼子兵。
但旅长李二哈的命令是,这点小鬼子不是他们的菜,他们连的任务是袭扰鬼子的主力部队,可他们在这里等了六天,就是不见鬼子主力部队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