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着空杯子,转身回了屋,留下沈秀兰一个人坐在清冷的月光里。
夜风吹过,卷起几片枯黄的葡萄叶,也吹散了沈秀兰心头最后一丝因女儿的“小秘密”而起的波澜。
她想的,是更远的事情。孩子们像春天的笋,一天一个样,转眼就会长大。
招娣会有更多的心事,邵凯和叶铭也会有自己的天空。
她这个做母亲的,不能只守着一座四合院和一间旧货店,她得为他们撑起一片更稳固、更广阔的天。
旧货店清空了积压的存货,虽然回笼了资金,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货源不稳定,全靠运气收罗,就像是无根的浮萍。
沈秀兰的心里,一个念头愈发清晰:她要做自己的生意,有稳定货源、能自己掌控的生意。
第二天,她便找到了林婉如。
两人坐在旧货店里,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落在空荡荡的货架上。
“婉如,旧货的生意先停一停。”沈秀兰开门见山,“我想做点新的。”
林婉如正在记账的手一顿,抬起头:“做什么?还是电器?”
“对,但不是旧的。”沈秀兰递给她一杯水,“咱们直接找厂家,拿新货。电风扇、收音机,以后可能还有电饭锅,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缺。”
这个想法很大胆。在八十年代末,个体户能从国营大厂里直接拿到货,并不容易。
那需要关系,需要门路,更需要底气。
林婉如的眉头蹙了起来:“厂家……可不好谈。他们眼高于顶,未必看得上我们这种小门小户。”
“所以才要试。”沈秀兰的目光落在窗外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流上,“总不能坐在这里等死。”
恰在这时,贺国庆骑着他那辆“永久”牌自行车,在店门口停下。
他探进半个身子,嗓门洪亮:“沈老板,在呢?”
“贺大哥,快请进。”沈秀兰起身相迎。
贺国庆也不客套,一屁股坐在板凳上,从兜里掏出烟盒,想了想又塞了回去。
“有个事儿,我给你牵个线。城东的纺织厂知道吧?他们今年效益好,年底要给劳模发福利,点名要一批‘骆驼’牌的电风扇,得有三十台。他们采购科那个姓钱的,人有点傲,不太好打交道,但要是谈成了,可是笔不小的买卖。”
沈秀兰心里一动。
她和林婉如对视一眼,随即转向贺国庆,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那可多谢贺大哥了,这事儿要是成了,少不了您的好处。”
“客气啥。”贺国庆摆摆手,咧嘴一笑,“我也就是看你这妹子做事爽快,是个能成事的人。”
送走贺国庆,沈秀兰当即拍板,让林婉如去打听“骆驼”牌电风扇在本地的总代理。
可一圈问下来,才发现这个牌子根本没有代理,货源都握在市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公司手里,价格咬得死死的,毫无利润空间。
唯一的出路,还是厂家。
“红星电器厂,就在邻市,离我们这儿就三个小时火车。”
林婉如把打听来的消息写在纸上,“‘骆驼’牌电扇就是他们厂出的。”
沈秀兰看着纸上那个地址,心里有了决定。
三天后,她和林婉如坐上了去邻市的绿皮火车。
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为了生意出远门。火车上人声鼎沸,混杂着各种食物和汗水的味道,沈秀兰却毫无不适,她的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
红星电器厂是一座典型的老式国营工厂,红砖墙,大铁门,门口的标语刷得又大又亮。
两人被门卫盘问了半天,才被允许进去找销售科。
销售科的科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姓张,挺着个不大不小的肚子,眼皮耷拉着,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他听完沈秀兰的来意,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从鼻子里哼出一声。
“个体户?我们厂的货,都是直供给各大百货公司的,不跟私人合作。”
张科长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语气里满是居高临下的傲慢。
“张科长,”沈秀兰没有被他的态度吓退,她不急不躁地从布包里取出一张纸,推了过去,“这是我们需要的数量,三十台。而且,我们不要账期,可以现款提货。”
听到“现款提货”,张科长的眼皮终于抬了起来,扫了一眼沈秀兰。
眼前这个女人,穿着朴素的布衫,但腰板挺得笔直,眼神清亮,没有丝毫小商贩的谄媚和畏缩。
他拿起那张纸看了看,又扔回桌上,身体往后一靠:“现款也没用,这是规矩,你们要是真想要,去百货公司排队吧。”
谈判陷入了僵局。
回招待所的路上,林婉如有些泄气:“我就说没那么容易吧,这些人,根本瞧不起我们。”
沈秀兰却很平静。她在来的路上就预想过这种困难。
她拍了拍林婉如的手:“别急,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她们又去了。张科长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样子。
第三天,她们还去。这一次,沈秀兰没提买货的事,而是和张科长聊起了他们厂的电风扇。
“张科长,我听用过你们厂电扇的人说,‘骆驼’牌风大、耐用,就是那个电线接头的地方,用久了容易松动,有点不安全。”沈秀兰说得恳切,像是真心在提意见。
张科长眉头一挑,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跟他提产品细节。
他下意识地问:“怎么个松动法?”
“就是……”沈秀兰详细地描述了问题所在,甚至还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改进建议。
这些都是她上辈子听人抱怨时记下的。
张科长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他看着沈秀兰,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
但最终,生意还是没谈成。
就在沈秀兰和林婉如准备打道回府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林婉如在市里的一个远房亲戚传来消息,说红星电器厂要换厂长了,老厂长退休,新厂长的人选还没定下来。
沈秀兰想了想,决定再多留一天。
这一天,她们什么也没做,只是在招待所里等着。
傍晚的时候,消息来了,新厂长定了,是从车间提拔上来的技术副厂长,姓谢。
隔天,沈秀兰和林婉如第四次走进了红星电器厂。
这一次,她们直接要求见新上任的谢厂长。
谢厂长大概四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上还穿着没来得及换下的蓝色工作服,看着文质彬彬,却很精干。
他听完沈秀兰的来意和之前三次的经历,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觉得,你们能卖好我们的产品?”
“因为我们需要它,老百姓也需要它。”沈秀兰的回答简单而直接,“百货公司高高在上,服务差,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托关系,也不愿意去受那个气。我们不一样,我们开店做生意,靠的是回头客,是信誉,我们会把每一位顾客都当成亲人对待。”
她顿了顿,语气坚定:“而且,我们能给厂里带来最直接的现金,解决厂里的燃眉之急。”
谢厂长看着她,沉默了许久。最后,他点了点头:“我可以批给你们三十台,按出厂价,但这是试用,如果你们卖得好,我们可以长期合作。”
那一刻,沈秀兰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