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拿回去,先给你奶奶吃,她拉肚子脱水了,虽然吃了药,但需要吃些甜的,剩下的你和瑶瑶也吃点,别人你看着办,要是有人跟你们抢,就说是二婶说的,谁也不给。”
瑶瑶笑兮兮的点了点头,跟着夏鸿川去了东厢房,夏薇也转身去了厨房,从空间里拿出来几副止泻补气的药。
瑶瑶抱着水果和糕点出来,夏薇把配好的药给瑶瑶,细心给她说了怎么煎药,又让夏鸿川送瑶瑶去河边找清清,等清清洗完床单一起回去。
看着瑶瑶出了门,夏薇才有时间进房间跟谢槿尧细说。
迟迟等不到夏薇回房间,谢槿尧已经迫不及待杵着拐杖要出门,跟刚走进堂屋的夏薇撞个正着,如果不是夏薇反应快,谢槿尧已经被她撞倒在地了。
“你着什么急?”夏薇怒道,“我回来跟你说不行吗?跑出来干嘛?”
谢槿尧还没出门,夏薇又把他扶了回去,以前谢槿尧腿伤严重的时候,不怎么直得起腰,现在好点了,她感觉自己只能到谢槿尧肩膀,目测他大概有一米八几,站在谢槿尧身边,总感觉有种无形的压力。
“那边出啥事儿了?”
谢槿尧坐回床边,顺手把拐杖放在旁边,焦急的看着夏薇,他当时在房间里,只听到清清着急把她叫走的声音,对那边发生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知。
一直等不到夏薇回来,他担心夏薇在谢家出什么事,叫醒午睡的夏鸿川,本来是要让夏鸿川去谢家那边找夏薇的,还没出门,夏薇就回来了。
左等右等也等不到夏薇进来跟他说出了什么事,他才等不及了自己出门找夏薇去。
就算被夏薇训了几句,谢槿尧也觉得没什么,他担心的是夏薇,怕他爹和娘又出幺蛾子,不过是清清来叫的人,他又稍微放心了一点。
夏薇也不忍心看谢槿尧着急,喝了一口水才慢慢把事情说出来。
“总的来说,就是大嫂想用红花害陆梅肚子里的孩子,结果被娘当成好东西,抢去泡茶喝了,计量用多了,拉了几天肚子,人虚脱了……”
夏薇观察着谢槿尧,一开始听着,还皱了一下眉,到后面是面无表情的听完,像是在听别人家的闲事一样,跟谢槿尧没关系。
而后,谢槿尧问夏薇,“老大和小妹是不是不管娘?”
夏薇点点头,“都拉到床上了,这些个人,把娘住的那间屋子关得死死的,怕味道跑出来,连爹也不想照顾娘,还是清清和瑶瑶在帮娘清理。”
夏薇以为谢槿尧会心疼他娘,结果半晌后,谢槿尧却说,“该,谁让她平时把大哥和小妹当宝一样,这下知道谁才对她好!”
谢槿尧皱眉,又道:“按理来说,娘拉肚子不止的时候,清清和瑶瑶怎么没说呢?”
“哼!”夏薇站了起来,“肯定是娘不让她们说的呗,清清自作主张来找我,娘还不高兴得很。”
夏薇顿了顿,还是对谢槿尧说:“不过,我把这件事情按下来了,娘也不知道她喝的是红花茶,陆梅躲在房间里没出来,肯定是不知道的,要是她知道大嫂想用红花害她肚子里的孩子,不闹得大嫂被休,她是不可能停手的。”
“大嫂也不会傻的自己说出来,这件事情算是过去了。”
说完,两人都沉默了一会儿,谢槿尧看着夏薇,嘴角扯出一个满意的弧度,“也是为了清清和瑶瑶?”
谢槿尧自以为是的觉得,夏薇是为了他才会去管谢家的事情,她心里是有他的。
不过是怕夏薇自尊心受到伤害,他才拐弯抹角的套夏薇的话。
夏薇没那些弯弯绕绕,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了。
“当然,要是大嫂被休了,清清和瑶瑶多可怜啊!”
谢槿尧默许了夏薇的小心思,没有拆穿她,让她口是心非。
两人南辕北辙的想法,出奇的有了默契。
第二天,清清和瑶瑶过来念书,瑶瑶悄悄对她说了,说她奶奶气色恢复了不少,也没再拉肚子了。
夏薇让她们继续给谢老娘煎药,至少要喝上五天。
既然谢老娘都没事了,夏薇也懒得再去看她,她已经出手救了谢老娘一命,其他的她也不想多管。
中午,夏薇在厨房里做午饭,院子外面传来马车声,估计是保和堂的人来了。
夏薇解下围裙,去了院子里,院外站了好几个人,为首的齐泽州正要敲门,见夏薇出来,齐泽州挥了挥手。
“谢夫人,我带了几个人来探望谢夫子。”
夏薇没有耽搁,赶紧替他们开门,“快点进来。”
这些人很有礼貌,进了院子,并没有直接进去找谢槿尧,而是齐泽州先给她介绍起来。
“谢夫人,这几位都是谢夫子带的学生的家里人,知道我们保和堂跟谢夫子家有来往,求了我好几日,让我带他们来看望谢夫子,不会打扰谢夫子休息,我们一会儿就离开。”
夏薇笑着把他们往东厢房带,边走边说,“来者都是客,快往里面请,大家都留下来吃了午饭再回去也不迟。”
夏薇看到了,这些人手里都带着礼物,人家都礼数周全,她总不能都到饭点了,还要赶客人不成。
说着,齐泽州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夏薇,“会不会太打扰谢夫人了?”
“怎么会呢?赶紧里面请!”
这会儿,村里孩子都下课回家了,谢槿尧刚进东厢房准备休息一会儿,听到院子里的说话声,他又整理好衣服,端坐在床边。
夏薇带着有五六人,进了东厢房,虽然谢槿尧肯定听到了,他们在外面的对话,到了东厢房,夏薇又重复了一遍。
“槿尧,有人来看你了。”
进来的人谢槿尧都认识,礼貌的点了点头,客气的说道:“大家快坐。”
夏薇见凳子不够,不等谢槿尧说,夏薇赶忙去堂屋把凳子端进来。
“你们说话,我去做午饭,大家都留下来吃饭。”
夏薇转身出去了,先泡了一壶茶,端进东厢房,再回厨房做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