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回宫那天,秋意渐凉。
崔玉蘅拢了拢身上的斗篷,远远就看见了温亭骤和俨儿等着了。
“风这么大,干嘛还要来接?”崔玉蘅看着气色好了许多,吃得好玩的好,身体自然就渐渐恢复成之前的模样。
俨儿就拉过她的手:“娘,您不在宫里,儿子觉得好冷清呀。”
“臭小子,说我吵呢。”
温亭骤只是揽着她,眼角带笑,不说话。
崔玉蘅都能想到,父子俩都不是热络的那种人,待在一起一整天,除了学业和政务,也没什么话要聊的。
要不是她天性开朗,跟他们待着不知道有多闷。
俨儿虽然独立自主早,可毕竟没有和母亲分开这么长的时间,因此这次就格外黏。
崔玉蘅久违的母爱就泛滥了,当着宫人的面搓了搓儿子的脑袋。
一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温馨的晚餐,俨儿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因为册封礼之后,俨儿就搬去了东宫,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了,说起来还很忙。
这次回来之后,各项事情她都过了目,也算是进展比较顺利,纺织厂顺利投入大雍市场,刚开始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很快有敏锐的大户就发现了端倪。
而纺织厂的名声也由此打了出去,引起了更多的女工暴动。
罗娘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宣布她将会开分厂,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罗娘子忙的脚不沾地,而崔玉蘅也明里暗里,在后面做推手帮助她。
发动了舆论战,抨击那些大户不把女工当人,女工没有薪酬支配的权力,只是被当成血包,比之前更大的反抗就袭来。
温亭骤也下旨,说这些商家为富不仁,不把百姓当人云云。
如此一直闹到了年底,罗娘子带着一众人马,顺利地开了大雍纺织厂,并且大力招收养蚕人。
因着之前的口碑较好,这次扎根虽然困难重重,但好歹是进行下去了。
商户们知道她背后有贵人相助,也不敢过分为难。
但关于罗娘子一介女流,还要抛头露面做生意的行为表示了谴责,并且说她“不守妇道,合该浸猪笼”等等言论。
为此,崔玉蘅给她身边派了不少高手,保护她的安全,要知道,男人的嫉妒心是很强的,怕女人压在他们头上,会发出很离谱的言论,做出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她不会让罗娘子陷入那种地步。
罗娘子也不是一般人,做寡妇的这么多年,外面难听的话语听多了,只当狗叫罢了。
看过了更高更远的东西,很难对这些声音在意。
今年罗娘子注定不会在京都过年了,但把傅家的老两口接来了,由傅如意带着照顾。
傅如意年纪小,做生意的头脑却很灵活,那种酱菜店,她先去考察了各家的要求。
发现其实但凡是达官贵人家,都有自家的庄子做了送进,一般不会采买外面的。
但是一般富裕的,官职不是很高的家庭里,就会选择自己做,或者是买。
傅如意盯上的就是这类人群,然后着手开始做,在京都想要找个好的铺子,可不容易,好在崔玉蘅以前有家嫁妆铺子,生意一般,就给了她用。
然后做酱菜的地方,菜的来源就是崔玉蘅的庄子,专门给她做供应,因此庄子也利用起来了。
开张的时候,崔玉蘅没去,但还是给她们做了一下噱头,专门让一个嬷嬷去买了吃的,说是要带给宫里的娘娘吃。
众人一看,价格适中,那些酱菜也做的漂亮,纷纷有人去尝试。
生意就这么做了起来,傅如意以前跟着罗娘子学了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在内宅,还没有用武之地。
这铺子一开起来,崔玉蘅全部由她去张罗。
因此傅如意觉得很有成就感,真正做成的时候,就给远在外地的罗娘子寄去了信。
姑嫂俩各自努力着,就迎来了新年。
崔玉蘅倒是比之前还忙,自腊八开始,宫中就命御膳房熬制大量的腊八粥,分赐给王公大臣、后宫妃嫔和宫女太监等。
内务府和礼部那边更是忙得团团转,紧锣密鼓地筹备年节事宜。
小年的时候,在崔玉蘅的坤宁宫,她作为皇后,要主祭灶神,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仪式比起民间来说更加隆重,贡品更加精致,最主要是,这种活动到了现代,已经失传的差不多了,崔玉蘅还是很感兴趣的。
阖宫上下开始彻底清扫,宫殿各处焕然一新,为了热闹,崔玉蘅还接了不少太妃过来玩,尤其是那些没有儿女的,不愿意留在行宫的,都带了过来。
腊月下旬的时候,各处都开始张灯结彩、摆设吉祥物,更换器物了。
当然,最让人高兴的就是封宝封印,把玉玺印信之类的东西清洗干净,收起来,贴上封条。
然后温亭骤就下旨,宣布各衙门庚寅,就是放假,令人羡慕的是,大雍的官员,不论京官还是外放的,都可享受长达一个多月的假期,简单仪式过后,停止日常的行政运转,尽入过年的状态。
但这样还没有完,作为帝后,还要在乾清宫设置皇家家宴,比起外朝会相对轻松。
当然,由于温亭骤一早前树立的形象,前来参加的皇子皇孙公主,亲王郡王极其福晋,包括一众太妃,都是战战兢兢的,一个个都胆小的很。
生怕做了什么事情,惹得这位皇帝陛下不高兴,往年的家宴可是更加沉肃,毫无过年的氛围,更遑论天家和乐了,还是担心一下自己项上人头保得保不住吧。
因此往年的这个时候,即使是眼前已经冷掉的御菜,都剩下的很少。
温亭骤估计也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接受了大家的辞岁礼后,就不怎么说话了,打算过一会儿就走,留大家自在一些。
崔玉蘅倒是和大家多说了一会儿话,主要是许久没这么热闹了。
大家在她面前,放松许多,据说这次的家宴,没有像是以前搞什么年年有余的菜,全都打了专门的桌子,中间是既可以烤也可以煮的锅子,吃起来热乎乎的。
崔玉蘅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正准备走的时候,就听到底下的人群中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
“臣,许鹤眠恭祝皇后娘娘新岁嘉祥,福寿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