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降临北京城时,宋霆野和孟沅的退休生活迎来了第四个年头。
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更冷一些。清晨,宋霆野照例五点醒来,却没有立即起身。他侧过身,借着窗帘缝隙透进的微光,凝视着仍在睡梦中的妻子。孟沅的呼吸均匀,银发在枕间散开,如同被雪覆盖的藤蔓。他轻轻为她掖好被角,动作熟练而温柔。
厨房里,小米粥在砂锅里咕嘟作响。宋霆野系着女儿予安买的卡通围裙,正在准备几样小菜。窗台上的水仙冒出了嫩芽,这是孟沅上周种下的,说是要“给冬天添点生气”。
“老宋,今天怎么又起这么早?”孟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穿着厚厚的家居服,受伤的手腕已经痊愈,但依然习惯性地护着。
宋霆野转身,将温热的红枣茶递给她:“今天要去老年大学讲课,得提前准备一下。”
自从在特殊教育学校讲国防故事受到欢迎后,宋霆野被社区老年大学聘为特邀讲师,每月一次为老人们讲述军事历史和国防知识。而孟沅则是那里的常驻艺术教师,教老人们绘画和手工。
“你的ppt准备好了吗?”孟沅关切地问,“需不需要我帮你再看看?”
宋霆野自信地笑了:“放心吧,连老陈都说我讲得越来越好了。”
老陈是宋霆野在老兵志愿服务队结识的战友,退休前是军事院校的教授。两人一拍即合,经常一起备课研讨。
上午的课程异常成功。宋霆野讲述的是中国边防史,不仅老人们听得入神,连窗外经过的年轻人都被吸引,驻足聆听。
“宋老师讲得真好,”课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拉着孟沅的手说,“比我当年在大学里听的课还有意思。”
孟沅骄傲地笑了:“他啊,就是实在,讲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
中午回家时,天空飘起了细雪。宋霆野细心搀扶着孟沅,生怕她再滑倒。
“我又不是瓷娃娃,”孟沅嗔怪道,“用不着这么小心。”
宋霆野却握紧她的手:“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再摔一次了。”
雪花落在他们的肩头,仿佛时光也在这一刻白了头。
下午,予安和周缝突然来访,带来一个好消息:予安怀孕了。
“真的?”孟沅惊喜地站起身,眼眶瞬间红了,“我要当奶奶了?”
宋霆野虽然努力保持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暴露了他的激动:“好,好啊!宋家要添新丁了。”
这个喜讯让整个家都沸腾了。孟沅立即翻出毛线针,说要给未来的孙子织毛衣;宋霆野则开始琢磨着要做些什么玩具。
“爸,妈,还早着呢。”予安哭笑不得,“才三个月。”
“不早不早,”孟沅已经开始在纸上画毛衣样式,“小孩子的东西,要提前准备。”
周缝悄悄对予安说:“看来咱们得经常回来汇报进展了。”
随着予安的孕期推进,宋家的生活重心悄然转移。孟沅每周都要去女儿家帮忙整理婴儿房,宋霆野则研究起婴幼儿护理知识,甚至还去上了准爷爷培训班。
“爸,您也太认真了。”予宁回家时,看到父亲正在笔记上认真记录奶粉配比,忍不住笑道。
宋霆野推推老花镜:“带兵和带孩子是一个道理,都要讲究科学方法。”
最让人感动的是,宋霆野开始亲手制作婴儿床。他在周缝的工作室里锯锯钉钉,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做出了一张结实又精致的婴儿床。床头上,他精心雕刻了一棵梧桐树,寓意“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爸,您什么时候学的木工?”予安惊讶地问。
宋霆野得意地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还是跟你周伯伯学的呢。”
周缝的父亲是老木匠,听说亲家要做婴儿床,特地来指导了好几次。
孟沅则为未来的孙子准备了一整套手工缝制的衣物和被褥。每件小衣服上都绣着不同的图案:平安扣、小老虎、梧桐叶...一针一线都饱含着祖母的爱。
“妈,您眼睛不好,别太辛苦。”予安看着母亲在灯下缝制,心疼地说。
孟沅笑道:“不辛苦。想着有个小生命要穿这些衣服,心里就暖和。”
孕期第六个月,予安的妊娠反应突然加重,不得不卧床休息。孟沅二话不说,收拾行李住到了女儿家,全天候照顾。
宋霆野则每天往返于两家之间,变着法子做营养餐。他研究了不少食谱,甚至学会了做孕妇专属的点心。
“老宋,你这手艺越来越好了。”某天,孟沅尝着丈夫做的核桃枣糕,由衷赞叹。
宋霆野看着妻子疲惫的面容,心疼地说:“你才辛苦。要注意身体,别累着了。”
孟沅拍拍他的手:“照顾女儿和外孙,怎么会累呢?”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就在予安临产前两周,孟沅在去买菜的路上突然头晕,被路人送进了医院。
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愣住了:孟沅需要立即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妈...”予安握着母亲的手,泪如雨下,“都是因为我...”
孟沅虚弱地笑笑:“傻孩子,妈妈这是老了,跟你没关系。”
宋霆野表面上镇定自若,安排住院,联系专家,但予宁发现父亲深夜独自在走廊尽头默默流泪——这是予宁从小到大第一次看见父亲哭。
手术前一晚,宋霆野坚持要在医院陪护。他坐在病床边,紧紧握着妻子的手。
“老宋,我要是...”孟沅的话没说完,就被丈夫用手指轻轻按住嘴唇。
“没有要是,”宋霆野的声音异常坚定,“你一定会好好的。我们还要一起带外孙呢。”
孟盈眼中含泪:“可是我答应要给小宝贝做的那床小被子还没完工...”
“等你好了,我陪你一起做。”宋霆野从包里拿出那未完成的小被子,“你看,我把针线都带来了。你指导,我来缝。”
于是,在手术前夜的病房里,一对白发夫妻就着床头灯,一针一线地缝制着给外孙的小被子。护士查房时看到这一幕,忍不住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