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姜绾带着茹姨娘的斗篷见了皇后。
皇后很喜欢,夸她手艺好。
“郭家人频频求见,连老夫人都出面了,本宫不好回绝,只能称病躲几日。”
“这位茹姨娘倒是有心。”
皇后欣慰一笑,又看向姜绾。
姜绾行事得体,寻常人的东西她不会递到自己面前,看来茹姨娘与她关系亲厚。
着意一想,才想起从前那崇文堂的名额,便是替这位姨娘的孩儿求的。
皇后心中了然,忍不住一笑,摇头道:“你呀,这是替她讨赏来了。”
她吩咐下人取了玉如意,要赏给宋昭。
姜绾笑着谢恩。
皇后拉着她道:“那日你在郭府受了委屈,本宫听了也很惊讶,郭小姐一向以柔顺示人,没想到会做出那样的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姜绾道,“您莫要在意,朝中贵女不少,一定有合适殿下的。”
“有了这一回,他更不肯听本宫的了。”
皇后却叹了口气。
“算了,提起他的婚事就头疼,不说这些。棠儿的生辰宴就快到了,那九节鞭做得怎么样了?”
姜绾答:“快完成了。”
“那就好,你的眼光,棠儿一定会喜欢的。”皇后一笑,“到时陛下在玉液池为她摆宴,你一定要来。”
说着,又拿出一块腰牌来:“收着它,日后出入皇宫方便些。”
两人又说了会话,姜绾起身告退。
走到角门处时,正巧撞见了将军府的马车。
顾玉容掀开车帘,跟着一位太监朝着后宫走去。
姜绾顿足。
顾氏母子不是在禁足么,怎么到这来了?
一旁的宫女见她疑惑,解释道:“听闻是云贵妃娘娘召顾夫人入宫说话。”
姜绾眸光一闪,微微点了点头。
上了马车后,她将腰牌给了碧螺,吩咐道:“听说裴熙为了抗议婚事,正在闹节食,他从前爱吃齐顺斋的糕点,一会你送一盒过去。”
“上回皇后娘娘赏赐的单子里,有个黄花梨描金食盒,拿着那个去。”
碧螺点头。
午后,她将事情办完,返回了行止院。
“夫人,奴婢回来了。”
“宫里的太监见这食盒是皇后赏的,不敢怠慢,特意让奴婢在门外等三皇子吃完,将食盒拿了回来。”
碧螺道。
“对了,贵妃娘娘听说三皇子终于吃东西了,很是欣慰,还吩咐宫人明日去齐顺斋,再买上几样糕点给三皇子尝尝。”
姜绾点头,打开空空的食盒。
缝隙中夹着一张纸。
姜绾看了,眉眼微微一弯,抬手写了张纸条:“明日,放入齐顺斋送去的食盒中。”
碧螺应声而去。
姜绾则坐在窗边,静静等着朱雀的消息。
后日,是刑部开堂审问宋子豫的日子。
东莱人袭京时闹得沸沸扬扬,连民间也传说着虎符异象之说,为安定民心,景元帝下令,公开审理此案。
到时不仅有众多官员在场,将军府亲眷,百姓亦会在场。
自从听周氏讲了在鹿鹤堂的见闻后,她就意识到,那日对她而言,是个难得的机会。
姜绾蹙眉。
可若是朱雀那头耽搁了,赶不及堂审,她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更深夜阑,她望着天边圆月,眸光坚定。
“夫人!”门扇一开,碧螺匆匆走来进来,“朱雀刚刚派人送来的。”
姜绾先是接过她手中信件,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
月明如水,她双眸隐隐透着光亮。
“掌灯,我要去找茹姨娘一趟。”
翌日,一早。
元老夫人用完早饭,正是奶母该抱着宋昭过来的时辰。
今日却是茹姨娘亲自来的,笑盈盈站在门口,对她行了个礼。
元老夫人看了她一眼:“还没出月子,怎么就出门了?”
“妾身哪里有这么娇气,身子好些了,就来和老夫人请安了。”
茹姨娘笑着,将怀中宋昭的被角打开了些。
元老夫人一眼便瞧见,宋昭脖子上挂着个小巧的玉如意。
“皇后娘娘赏的,说是上好的暖玉,贴身戴着对身体好。”茹姨娘解释。
元老夫人点头,对着她道:“你为将军府诞下血脉,是有功劳的,既然来了,进来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