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明忠一家先回,周桂红娘家回了几条鲜鱼,也是过年这几天开池塘捞的。
下午的时候李有荣一家才回来,王秀兰娘家回了半麻袋红薯和十斤板栗。
过完年,上面下发了提倡养猪沤肥的政策,着重言明养猪不仅能宰杀吃肉,猪粪还是良好的肥料。
不过只是提议,并没有强制,因此,张兴祖回生产队说了之后,高明生产队无一户人家养猪。
开玩笑,好几月不下雨,操心田地还来不及,谁有那闲心养猪啊,要修猪圈,又要打猪草,还要像伺候祖宗一样伺候猪,稍微不到位就给你生个病。
不养,坚决不养!
尽管如此,开春后,生产队的人仍旧开地锄草,不下雨就纯靠人力挑水,张兴祖知道饥荒要来了,这这事没法子明说,只能去地里溜达的时候念叨老天怎么还不下雨。
时不时还让两个儿子关注河里的水有没有下降。
就这样坚持到了夏耕,眼看着种子种下了,可老天还不见下雨,期间倒是打过几次干雷,生产队的人个个愁眉苦脸,只能多往地里浇水。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李云甜和李春生在李云舟日常辅导下,李云甜已经成功从高小毕业,如今也在镇上初中读初一;李春生也从初中毕业,暂时也没去考高中。
李家对于李云甜读书一事展开过讨论,最后还是决定先让她在镇上读着,头一年应该不会乱到光天化日抢人的地步。
不过老太太还是担心,所以李云甜上下学都是由李建国三兄弟轮流接送。
李显富几人每天不仅要给地里浇水,还要往家里挑水,李春生没读书后搬到了李建国兄弟的屋里住,腾出一间空屋用来放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一个叠一个放了两层。
这些水缸是李明忠三兄弟偷摸买回家的,队里人也就张兴祖家知晓,两家那会儿是一起去买的,张家也从周桂红娘家买了不少木桶装水。
等到大河水位下降,张兴祖知道时机已到,召集队里人在生产队打谷场集合,把河水下降的事说出来,再以猜测为由,说了干旱饥荒。
生产队的人交头接耳,老一辈的人经历过饥荒战乱,从冬天停雪到几月不下雨再到水位下降,当即就想到了干旱。
于是老一辈人与张兴祖配合着,招呼队里人囤粮囤水。
元家两兄弟站在人群中,听着张兴祖从水位下降说到干旱饥荒,再到提议囤粮食囤水,两人心中很是佩服。
自家能做准备,还是因为突然开始做预知梦的元白薇,但是生产队的人不知道啊,单单从水位下降就能让队里人早做准备,在两人看来,这是有先见之明、眼光长远的人。
也难怪元白薇说什么也要元家落户高明生产队,有这样的队长带领,这个生产队肯定会安安稳稳度过接下来的艰难日子。
众人散去,张兴祖把李显富三兄弟叫到家里。
张兴祖坐在炕上,面色深沉地抽着旱烟:“刚刚已经算是明着跟大伙儿说了,接下来就看他们自家怎么应对;
前天我去公社开会,才知道全国各地情况都差不多,不只是咱们这儿不下雨,是所有地方都没下雨,不过这件事公社那边让我暂时别说出去,免得引起恐慌。”
李显富收敛笑意,正色道:“领导考虑的是,这要是让大伙儿知道了,肯定会想东想西,到时候指不定传成什么样呢,最后还是您最难做。”
李明忠和李有荣站在一旁连连点头。
“是这个理儿,叫你来家里,就是说这件事,回去跟你娘说一声,让她心里有数,家里的东西该藏的藏严实了,晚上睡觉别睡太严实,最好留人守夜,白日里也要有人在家。”
李显富点头:“好,回去我就跟家里说,让您操心了。”
张兴祖摆摆手:“我们两家用不着说这些,行了,快回去吧。”
三人离开张家,回家跟家里说了张兴祖的话。
老太太闻言想了想:“那这样,晚上就让建国他们三兄弟轮流守夜,白天我在家看着呢,云舟也在家,这倒没事,老大老二老三要上工,就别守夜了。”
众人纷纷应好。
这时候李有荣想到什么,看了眼屋外说道:“娘,咱们家院墙是不是有些低了,要不要加高一点?要不咱们抱条狗回来养也行啊。”
李建国几个孩子听见抱条狗回家,纷纷期待地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瞪了几人一眼,没好气说道:“人都快没吃的了,你还想养狗,吃饱了撑的,到时候狗被抓了吃肉事小,怕就怕咱家被人盯上,一天天的净整事儿。”
众人被说得垂着脑袋不说话。
老太太看了几人一眼:“家里的院墙倒是可以再垒高点,现在的高度太低,别人再外面踮脚就能看到咱家院子。”
李明忠应声:“明天我去队里换点泥砖回来,实在不行就在家做,现在天热,泥砖一两天就能干透,不耽误什么,晚上有见过他们守夜,白天也有人在家,短时间没事。”
“行,这些事你们兄弟商量着来,你们张叔家的院墙也不够高,要是在家做,顺便多做点,给你张叔家一起做了。”
“知道了娘。”
垒高院墙这个想法,不止李有荣想到,生产队里不少人家都想到这个隐患,个个都在增加院墙高度,李明忠自然没借到泥砖,只能在家做。
挖土和泥,李明忠在家连着做了三天泥砖,等所有泥砖干透,三兄弟特意停了一天工,把家里前后院的院墙垒高,剩下的上千个泥砖,直接送到张兴祖家。
“还真是及时雨啊,我正打算做呢,你们就送来了,”张玉良看见李明忠送来的泥砖,高兴不已,直接一巴掌拍在李明忠后背。
李明忠被他拍够呛,没好气地把推车递给他:“家里还剩不少,自己去我家拉。”
“行行行,我这就叫上玉明一起。”
张玉良推着李家板车,叫上张玉明推着自家板车,一起去李家,来回几次把所有泥砖全部拉回家,兄弟二人互相配合着把家里的院墙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