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这天,天朗气清。太和殿前的广场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排列得整整齐齐,禁军将士手持长枪,肃立两侧。
皇太女身着明黄色龙纹的帝王礼服,头戴珠冠,一步步走上太和殿的台阶。她的身后,是手捧传国玉玺的太监,再往后,是身着龙袍却面色平静的老皇帝。
“吉时到——”
司仪太监的声音穿透人群,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
皇太女走到殿外的祭天台前,接过礼部官员递来的祭文,声音清晰地传遍广场。
天地神明,佑我大雍。今父皇禅位,皇太女承继大统,当以仁政爱民,兴邦安国,不负苍生,不负社稷……
祭文读罢,她将其投入火盆,看着纸灰在风中飘散,老皇帝走上前,亲手将传国玉玺放在她手中,又为她戴上象征帝王权力的通天冠。
“从今往后,你便是大雍的皇帝。”
老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郑重。
皇太女屈膝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儿臣遵旨。”
当她转过身,面对广场上的百官时,司仪太监再次高唱。
“新帝登基,百官朝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齐刷刷跪下,山呼万岁。
朝晖站在石阶之上,望着底下黑压压的人群,只觉得眼前的一切都有些不真实。曾几何时,她还是那个需要父皇庇护的公主,是那个在南岳忍辱负重的王后,而现在,她成了大雍开国以来第一位女帝。
她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了站在前列的魏国公和师老将军,他们眼中满是欣慰;看到了宋瑶和青黛,两位女官身着朝服,挺直了脊梁;看到了站在角落的三皇子和五皇子,他们低着头,看不清神色;还看到了百官外的段瀚海,他抱着段念安,正对着她温柔地笑。
礼毕,老皇帝没有多留,只对朝晖公主点了点头,便带着几位宠妃和一队侍卫,登上了前往京郊行宫的马车。车轮碾过的声音渐渐远去,这位执掌大雍数十年的帝王,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
至于那位曾被假皇帝立为皇后的女子,朝晖公主并未处置,只是下旨将她禁足于冷宫,“非死不得出”。
·
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女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宋瑶便匆匆走了进来,脸色有些难看。
“陛下,礼部尚书联合几位老臣递了奏折,您还是亲自看看吧。”
宋瑶将一本奏折放在御案上。
女帝疑惑地拿起奏折,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紧紧皱了起来。
奏折中写道:陛下虽承天命,然身为女子,当择贤德之士立为皇夫,以固国本,以续龙脉。昔年和亲南岳,乃权宜之计,今陛下执掌天下,当以大雍社稷为重,遴选皇夫,以安民心。
后面还附了一串名单,都是京中世家子弟,甚至还有几位藩王的儿子。
“不知所谓!”女帝将奏折拍在案上,脸色铁青。
“还有更过分的。”
宋瑶拿起另一本奏折递给女帝,上面写着,段国主身份敏感,不宜留在宫中。
女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怒火。她知道这些大臣的心思,他们表面上是为了“社稷”,实则是想通过这件事让那些世家之人渗入到她身边,就像历代帝王通过选后纳妃来平衡世家势力一样。
“传朕旨意,此事以后再议,告诉那些大臣,若再敢以此事烦扰,休怪朕不念旧情。”朝晖公主冷冷道。
宋瑶领命而去,御书房里只剩下女帝一人。她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她以为登基之后,最大的挑战是整顿吏治、稳定朝局,却没想到第一道难题竟是关于自己的内帏之事。
而此时的后宫偏殿里,段瀚海正将段念安交给乳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立皇夫?他们敢!”
段瀚海一拳砸在案几上,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
亲信站在一旁,有些无奈,“国主息怒,这些大臣也是老顽固,一时转不过弯来。王后已经下旨,说此事容后再议了。”
“容后再议?今日敢提立皇夫,明日还不知道要弄出什么幺蛾子,后天是不是还要把念念从我身边抢走?”
段瀚海在殿内踱来踱去,眼中满是怒火,想立刻就去找朝晖。
“国主不可!王后刚登基,根基未稳,您若是闹起来,反倒让那些大臣抓住把柄,说您干涉大雍朝政,到时候,王后会更难做。”亲信连忙拦住他。
段瀚海停下脚步,胸口剧烈起伏。他知道亲信说得对,可一想到那些人觊觎朝晖,他就控制不住怒火。他是南岳国主,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说一不二,可到了大雍的皇宫,却只能看着别人对自己的妻子指手画脚。
·
女帝并不知道后宫里的风波,她正在御书房召见李博文和张敬之。
“江南的水灾如何了?”
李博文躬身答道,“回陛下,粮食和银钱都已送到,灾情已经控制住了。只是有些地方的堤坝年久失修,臣恳请陛下拨款修缮。”
“准。你拟个章程,交给户部,让他们尽快拨款。”
张敬之接着说,“《商律》的修订已经有了眉目,司家的试点很成功,不少商户都愿意捐粮捐钱,臣打算在全国推广。”
“好。”
女帝点头,“另外,女学的事,你们多关注一下,你们两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有空也可以去给他们上上课。”
两人领命而去,女帝揉了揉太阳穴,刚想休息片刻,太监又来禀报。
“陛下,魏国公求见。”
魏国公走进御书房时,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陛下,老臣刚得到消息,三皇子和五皇子在暗中联络宗室,说陛下不肯立皇夫,是因为心系南岳,意图将大雍并入南岳。”
女帝眼中闪过一丝冷冽,“他们倒是会颠倒黑白。”
“更麻烦的是,不少宗室都信了他们的话,说要在明日的朝会上劝诫陛下。那些老顽固本就对女子称帝心怀不满,这下怕是要借机发难。”
魏国公忧心忡忡,陛下好不容易才登基,就要面临这些问题。
女帝不怒反笑,“发难,正好,朕也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不服朕。”